分享

孔子父亲叔梁纥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孔子父亲叔梁纥

                梅庆吉

从木金父奔鲁到孔子的祖父伯夏这四代,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孔子父亲叔梁纥,因两次战功,被授予陬邑大夫这个官职,才在鲁国暂露头角,开始为人所知。

孔子父亲叔梁纥

据《孔子世家谱序跋宗图》,木金父、睾夷和伯夏,都曾“为鲁大夫”,但没有具体说明。只有防叔稍具体一些,那就是“为防邑鲁大夫”,这个大夫有了一个具体的地点——防邑。但这个“防邑鲁大夫”似乎不能世袭,所以他的儿子伯夏也还仅是个“鲁大夫”而已。而孔子的父亲叔梁纥,靠着“身长十尺”的先天条件,凭着“武力绝伦”的本事,投奔到孟献子门下,成为一名士兵。因在偪阳之战中,叔梁纥手托千斤悬门,避免了一场无谓的牺牲,而“以武力闻于诸侯”。

这里需要对偪阳之战的背影作下介绍偪阳本来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国,却因它亲近于楚国而引起了晋国的不满,晋悼公便与鲁、宋、卫、曹、莒、薛、杞、邾、滕、小邾、齐等十三国结成同盟,欲与实力雄厚、气势逼人的楚国相抗衡要想打通进攻楚国的通道,必须先拿下亲楚的偪阳国。于是十三国联军于鲁襄公十年(前563)农历四月,浩浩荡荡地挺进偪阳。可偪阳虽小,却“城小而固”,且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联军将城包围,却久攻不下。

偪阳城

鲁国被分配攻打北门。一天,鲁国孟孙氏的家臣秦堇父、狄弥、叔梁纥押送辎重来到城下。他们见城门大开,以为有机可乘,秦堇父和狄弥便率先挥军向城内杀去,叔梁纥率部紧随其后。鲁军刚刚进去一半,忽然看见悬门落将下来,他们想把攻城的鲁军一分为二,关门打狗,分而歼之。这时叔梁纥正好来到悬门之下,抬头望见悬门向头上压来,他急中生智,连忙将手中的长戈扔掉,举起双手,将正在下落的千斤城门奋力托起,并大喝一声:“赶快退兵!”已经攻进到城里的鲁军听到收兵的号令,立即命令其部后队变前队,赶快退出。待到攻进城里的鲁军全部退尽,叔梁纥双手向上一掀,就势撒开,那悬着的城门便落下了闸口。

此事在《左传·襄公十年》(563中有记载:孟氏之臣秦堇父辇重如役。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县(悬)门发,郰人纥抉(托)之以出门者。《峄县志·流寓志》亦载:“鄹人纥,仲尼父叔梁纥也,为鄹大夫。身长七尺,武力绝伦。偪阳之役,纥抉悬门以出诸侯之师。”

此事在《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有更生动的描写:“却说鲁将孟孙蔑率其部将叔梁纥、秦堇父、狄虒弥等攻北门,只见悬门不闭,堇父同虒弥恃勇先进,叔梁纥继之。忽闻城上'豁喇’一声,将悬门当着叔梁纥头顶上放将下来。纥即投戈于地,举双手把悬门轻轻托起。后军就鸣金起来。堇父、虒弥二将恐后队有变,急忙回身。城内鼓角大振,(偪阳国君)妘斑引着大队人车,尾后追逐。望见一大汉手托悬门,以出军将。妘斑大骇,想道:'这悬门自上放下,不是千斤力气,怎抬得住?若闯出去,反被他将门放下,可不利害!’且自停车观望。叔梁纥待晋军退尽,大叫道:'鲁国有名上将叔梁纥在此!有人要出城的,趁我不曾放手,快些出去!’城中无人敢应。妘斑弯弓搭箭,方欲射之。叔梁纥把双手一掀,就势撒开,那悬门便落了闸口。”随后不久,偪阳城就被攻破,并入宋国。因这次战争,叔梁纥跟秦堇父和狄弥一起,被称为“鲁国三虎将”。

一地的秦砖汉瓦

叔梁纥手托悬门的地方,就是古代城防建设上的瓮城。大家注意到曲阜孔庙“万仞宫墙”了吗?那就是一个典型的瓮城。一般瓮城突出城墙之外,呈半圆形,像个大坛子(瓮),因此称瓮城。瓮城上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前有瓮城门,后有主城门,门上均有闸。当敌人进入瓮城,先将瓮城门闸放下,将敌军一分为二;然后再把主城门闸放下,等于把进城之兵关在了坛子里。这时城上士兵用弓箭、滚木擂石之类武器,把困在瓮城里的士兵消灭。成语“瓮中捉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大家一定想知道,叔梁纥立过战功的偪阳城在什么地方,就在今天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早些年,考古工作者对偪阳城进行过多次挖掘,基本理清了大致轮廓:此城依山而建,大体呈长方形,周长3293米,有九里单八步之说。至今城墙最高处(北城墙)尚高出地平面810米。1977年3月23日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碑就立在这个地方的城墙上,碑上写着“偪阳故城”四个大字。此城建有6座城门,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峄县志·古迹考》上说:偪阳城在运河南,即左氏所谓'城小而固者也。城周十余里,中据土山,外建六门。东门外高冢累累,则传为偪阳君墓也。

站在城墙上向“城里”望去,可隐约看到远处有座小山,那就是米山,这个小山是有故事的。当晋国等十三国联军将偪阳城包围的时候,偪阳国君为迷惑对方巧施一计,命令城内士民将小米洒在山上,远远看去就像一座金灿灿的米山,想告诉对方,城内粮食充足,不怕你们包围。晋国主将荀嫈yīng骑马观阵见到这座米山,不由心中一惊,说道:偪阳城城小而固,易守难攻,又有堆积如山的粮食,坚守一年半载都不会有问题。荀嫈对着米山仔细观察,发现了疑点,于是从箭壶中拔出箭来,对着米山接连射了3箭,箭头着便倒。荀嫈笑着说道:此乃疑阵,不足为虑!于是下令十三国联军合力攻城。尽管如此,偪阳国在外无救兵、内无粮草的情况,仍然坚持了29天,在历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

偪阳城古城墙

七年以后的鲁襄公十七年(前556)的秋天,齐灵公出兵攻打鲁国的北部边境,包围了桃地(在今山东省汶上县东北三十五的桃乡)。齐将高厚把臧纥围困在防邑(在今费县东北),将鲁国大夫纥、藏畴等,都被围困在里面。这个防,就是纥的封地。这个纥,就是臧武仲,《论语》里多次提到过他。为解防邑之围,鲁国派兵从阳关(故址在今宁阳县磁窑镇西太平、前丁家庙两村之间)驰援,到达旅松(防地附近)时驻扎下来,摄于齐国的军威,不敢贸然进军。叔梁纥乘着夜色,率300勇士突破齐军的包围圈,将纥护送到旅松鲁国军营,然后又杀进重围,进城坚守。他们这一出一进,让齐军看得目瞪口呆,认为鲁国有这样的勇士,是无法取胜的,同时又有援军,齐国终于撤军。

费县防城遗址

叔梁纥因两次战功,被授予陬邑大夫的官职。这个官职并不大,相当于现在的乡镇长,但足以证明,孔家在鲁国终于有了一定的地位。那么叔梁纥所任职的陬邑在什么地方呢?最早指出陬邑具体位置的是杜预。《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一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见门开,故攻之。县()门发,人纥抉之,以出门者。门者,诸侯之士在门内者也。”在这段话下杜预注:纥,邑大夫,仲尼父叔梁纥也。邑,鲁县东南莝城是也。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指出陬邑即莝城。北宋调露子《角力记》、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清江永《乡党图考》、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书转述过杜预的这段话莝城又名长莝,又名长莎。清光绪《邹县续志》载曰:“莝城,今莫知所在,或曰今昌平山南有村名长莎。莎、莝,音之转也。”民国张丕矩著《邹县地理志》载:“陬邑:在城东北五十里之长坐村,相传为叔梁纥为陬邑大夫处。”1998年出版的《曲阜地名志》“西长座”条下写道:“《邹县地理志》载:'郰邑在城东北五十里之长座村。长座乃鲁之长莝城。鲁之长莝乃古之陬邑,为叔梁公(孔子父)为郰邑大夫处。’元代曾名和寿疃,清代名长莎,演变为长座。

关于陬邑,另有人认为是现在的邹城。成书于道光十四年的《邹县志稿》上说:“《水经注》'陬邑:孔子生于此,后乃县之,因邹山之名,以氏县也。’《寰宇记》'邹城孔子父所治邑,汉为县。’是二说皆以邹县为陬邑矣。”此说认为陬邑在邹。还有人认为是曲阜城南的息陬。该书又写道:“曲阜县南十里许有村名东陬、西陬,或云即陬邑故地。”此说认为陬邑在曲阜城南十里的息陬。

陬邑故址在长座村

考察陬邑的具体位置,有一个重要坐标可作参照,那就是昌平乡,后易名为鲁源村。1924年,康有为到尼山祭孔,曾书有“古昌平乡”碑一通,今存。这里是叔梁纥的家,而陬邑,应该是这位“陬邑大夫”办公的地方。考虑到当时的交通工具,顶多是个牛车,并且几乎每天都要上班,应该离他家住的地方不会太远。我们丈量一下这三个地方跟昌平乡的距离,就清楚了。先说邹,若叔梁纥所治,应该是邾国的都城,其位置在峄山之南,距离昌平乡41公里。再说曲阜以东十里的息陬,距离昌平乡15公里。而长座最近,不到9公里。而此说的认定,最早又出自大学问家杜预之手,可信度较高。所以我认定,叔梁纥所治之陬邑,就在长座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