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雄才大略诸葛亮(1):漂泊童年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屈指算来,这部手稿睡在我的电脑里快20年了。那时应一家出版社之邀而写,因故没有出版,只是付了稿费。这么多年了,也该让它醒醒了。

雄才大略诸葛亮(1):漂泊童年

梅庆吉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这两句诗出自元人查德卿的散曲《折桂令.怀古》。其中“一个渔翁”指的是辅佐周文王的姜子牙,“一个农夫”就是我们本书的主人公诸葛亮。足见作者对诸葛亮推许之重。其实诸葛亮并不是出生在“农夫”之家,而是一个生活无忧无虑的官宦人家,尽管他的父亲官不是很大。只是由于四起的狼烟,以及家庭的变故,才使我们的主人公经过颠沛流离之后,为了生计,才有了“农夫”身份。

汉灵帝光和四年(181),我们的主人公出生在徐州琅邪郡阳都县(治所在现在的山东省沂南县境)一个小官僚家庭。有趣的是汉朝最后一任皇帝献帝刘协,也出生在这一年。这一年,曹操27岁,正在朝中担任议郎的官;刘备21岁,还在靠卖草鞋为生;孙权比诸葛亮小一岁,要到下一年才出生。

诸葛亮故里阳都(今山东沂南)

诸葛亮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诸葛,正在泰山郡做着郡丞的官。郡丞是郡守的助手,相当于郡守助理。诸葛亮有兄弟三人,哥哥诸葛瑾,弟弟诸葛均,还有两个姐姐。诸葛尽管官职不大,但养着五个孩子,倒也衣食无忧。谁知没过多久,母亲章氏病入沉疴,告别人世。当时诸葛亮才九岁。为了照顾孩子,父亲又为他们娶了一位继母,一家人也算和睦。可到诸葛亮12岁的时候,父亲诸葛也在任上与世长辞。父亲的死,使他家的生活立刻陷入拮据之中。无奈之下,只好依靠叔父诸葛玄来苦熬岁月。诸葛玄曾在朝中做过小官,这时已辞官归乡。正在洛阳太学学习的哥哥诸葛瑾,也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家来照顾弟弟妹妹。

诸葛亮父亲诸葛珪

虽然当时整个中原地区已经是战乱频仍,但诸葛亮的家乡琅邪郡却还没有受到的波及。可是自从汉献帝初平四年(193)曹操攻打徐州开始,这一带便成了军阀逐鹿的场所,诸葛亮的家乡也逐渐嗅到了战火的硝烟,人心慌慌,不可终日。为了躲避战乱,诸葛玄应驻守扬州的军阀袁术之邀,前往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就任太守。年已23岁的哥哥诸葛瑾考虑到自己已能自立,不应再给叔父增加负担,便带着继母去了江东。他到江东后,受到孙权的信任,官至左将军,封宛陵侯。从此他们兄弟便天各一方。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姐弟四人,前往豫章上任。诸葛亮14岁离开了他的家乡阳都,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没想到诸葛玄豫章太守的椅子还没有坐热,又发生了变故,朝廷又委派朱皓为豫章太守。朱皓知道诸葛玄在他之前已到任,诸葛玄是不会自动让出太守位置的,便从扬州刺史刘繇那里借来军队,迫使诸葛玄让位。此时的袁术,正受到曹操的征伐,已无暇他顾。诸葛玄是个文官,知道不是朱皓的对手,便带着家眷,退出豫章,避难西城。真是祸不单行,他们刚到西城,这里又暴发了农民起义,他们不得已又离开西城,投奔他的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刘表

刘表妥善地安置了诸葛玄一家,并请诸葛玄帮助处理政事。生活虽然有了着落,但由于寄人篱下,心情不畅,诸葛玄终于郁闷成疾,两年后便撒手人寰。虽然刘表还在继续照顾着他们一家的生活,但已经成人的诸葛亮于心不安,不愿再过靠别人的施舍生活,便向刘表表示要靠自己的两手养活自己,刘表便在襄阳城西20多里的隆中,为他们置了一点土地。这时,诸葛亮的两个姐姐都已出嫁,诸葛亮便带着弟弟诸葛均前往隆中,在竹篱茅合里住了下来,过起了自食其力的“农夫”生活。

襄阳隆中

我们书中主人公的青少年,就是在这样颠沛流离中渡过的。这几千里的辗转迁徙,使他看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悲惨现实,看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同时也磨练了他的意志,暗暗埋下了拯救生灵于涂炭的决心。隆中是个山青水秀的地方,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生活,也应该说是比较理想的了。但我们书中的主人公想的不只是独善其身,而是要达济天下。

正当中原狼烟四起、群雄逐鹿的时候,荆州则是一块难得的平静地方,没有战乱,人民安居乐业。因此,许多有识之士,为躲避战乱,纷纷来到这里。一时间,这里成了人才荟萃之地。诸葛亮从小就受到齐鲁文化的熏陶,现在又来到了这个人才济济的地方,他是决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的,不失时机地遍访名师,刻苦读书,终于培养出了他的经天纬地之才,使他成为千古第一军师,天下第一宰相。在对诸葛亮有所帮助的人中,有三个人是不能不提到的。

在荆州,首屈一指的名流当数庞德公。此人是历史上有名的隐士,学识高深,但淡泊名利,无意仕进。刘表多次请他出山,都被他谢绝了。诸葛亮住进隆中后,便前往请教。起初,庞德公不过把他当作普通弟子对待,只是让他自己读书,并无更多的指教。庞德公家藏书很多,并且门类齐全,这使诸葛亮大开眼界,便孜孜不倦地读起来。这种勤奋好学精神,深深感动了庞德公。每当交谈起来,诸葛亮不但能对书的内容融会贯通,而且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此,诸葛亮让庞德公刮目相看了,不但免去了师生之礼,他们还成了忘年之交。庞德公逢人便说诸葛亮是“人中卧龙”。经庞德公的奖掖,诸葛亮的名声便逐渐传播开来。

庞德公

第二个人物是司马徽。因为他“清雅有知人鉴”,人们便称他为“水镜先生”。因为有庞德公的称颂,司马徽对诸葛亮也略有耳闻。当他一见到诸葛亮的面,便马上发现此人非等闲之人,久后必是出类拔萃之辈,便倾其所有,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学识全部传授给了诸葛亮。随后司马徽便发现,自己的知识已无法满足这位求知若渴的青年人的需要,便把他推荐给了学识达到炉火纯青的朋友丰玖。

司马徽

丰玖隐居汝南灵山,从不收徒,也很少与人交往,因看在司马徽的面子上,才收下了诸葛亮。人虽收下了,但从不让他做什么,也不向他传授什么,任其自便。一年多来,诸葛亮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并且恭恭敬敬,无丝毫倦怠。丰玖这才发现孺子可教,便把自己从不示人的兵法秘籍传授给诸葛亮。诸葛亮读了这些兵书,再加上老先生的悉心指教,使他的学识大增。当诸葛亮下山的时候,丰玖对他说,要选择“流离失所,旋转如蓬,德布四方”的人来辅佐他,直到后来才发现,把这句话开头的三个连起来,就是“刘玄德”的谐音。

在荆襄,诸葛亮除拜以上那些贤哲高士为师之外,还结交了一些与他年龄相仿的才俊之士,如庞德公的侄子庞统(字士元),颍川人许庶(字元直)、石广元,汝南人孟公威,博陵人崔州平等人。当时在荆襄一带,就流传这样的话:“孔明是卧龙,士元是凤雏,而司马徽则是映照二人的水镜。”那时人们已经把庞统与诸葛亮并称为“卧龙凤雏”。尽管诸葛亮与以上五人是莫逆之交,但志向却有天壤之别。有一次,诸葛亮对徐元直等人说,假如你们要出去做官的话,凭你们的才能,是可以当上刺史郡守一类的官的。当人们问起他的志向时,他却笑而不答,因为诸葛亮有着更为高远的志向与抱负。《三国志·诸葛亮传》上说他“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还说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管仲是春秋初年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在齐国实行一系改革,使齐国国力大振,并且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五霸中的第一个霸主。乐毅是战国时期燕国的著名将领,燕昭王时任亚卿。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率军打败齐国,先后攻下七十多座城池,因功封于昌国(今山东淄博东南),号昌国君。诸葛亮的这种比况,其志向不言自明。他的朋友如崔州平、徐元直等人,对此也深信不疑,“谓为信然”。后来,陆游在《游诸葛武侯祠》诗中写道:“《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这都不是溢美之词。

庞统

在隆中诸葛亮故里,有一抱膝亭,这是为纪念诸葛亮而建的一处景观。当年诸葛亮经常在山石之间抱膝长啸,或抚琴而歌,并且好为《梁父吟》,以抒自己的情怀。抱膝亭因此而建。《梁父吟》是流行于汉代的一种曲调的名称,以这种曲调所写的诗歌不止一种。而诸葛亮所吟诵的《梁父吟》,相传是下面这首:

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淄博三士冢

由于诸葛亮经常吟咏这首诗,后来有人竟误认为此诗出自诸葛亮之手。他为什么对这首诗情有独钟呢?仔细想来,他的心情应该是很复杂的。这首诗写的是著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诗中写的田疆(即田开疆)、古治子,还有一位公孙接,都是春秋末年齐国著名勇士,同事齐景公。齐相晏婴发现,此三人力大无穷,且为所欲为,不受节制,必为后患,便想除掉这三个人。他请齐景公用二桃赠给三人,让三人论功食桃,都认为自己功劳大,都想得桃,可只有两个。争来争去,他们忽然觉得像他们这样盖世英雄,竟然为两个桃子争来争去,太没意思,皆弃桃自杀。有人说,诸葛亮钦佩晏婴的治世之才,是在渴望能有一位像齐景公那样的名君信任晏婴一样来信任自己。或者是想集三勇士的勇武、晏婴的智慧而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还有人说,反映出诸葛亮有愿意辅佐贤明君主的愿望,使之不至于在政治上造成失误,干一番管仲、乐毅那样名垂青史的伟业。我倾向于这后一种说法,因为诗中“力能排南山,能绝地纪”两句,明显表现出了对三位勇士的赞美。

汉画像石《二桃杀三士》

在隆中,还有一件事不能不写,那就是诸葛亮娶妻黄氏。历来相传诸葛亮娶了一个其丑无比的女人为妻,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这件事出自晋朝史学家习凿齿所著《襄阳记》。书中写道:荆州名士黄承彦有一次对诸葛亮说,我有一丑女名叫黄婉贞,长得其丑无比,黄头发,黑皮肤。虽然丑点,但也有点才。听说你要娶妻,那就娶我女儿好了。诸葛亮欣然答应了这门亲事。当时荆襄一带有民谚说:“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黄婉贞虽然长得丑些,但心灵手巧,不但画一手好画,而且还精通机关制作。正是在她的协助下,诸葛亮才制作出了木牛流马、八阵图等重要器械和兵阵,为蜀国的发展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应该说,在诸葛亮的成就里,应该有黄婉贞的一半。此外还有一说,黄家女儿并非丑女,而是倾国倾城,只因黄承彦怕误嫁只图美色的花花公子,误了女儿一生,便声言其丑。因此,前来求亲的人一听此言,便都打了退堂鼓。后来相中了“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的诸葛亮,才执意要把女儿许配给他。到结婚那一天,诸葛亮揭下盖头一看,才发现与传说的完全不一样,真是大喜过望。以上说法孰是孰非,不得而知。

诸葛亮妻子黄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