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中学,我的老师

 观棋偶语 2023-09-21 发布于北京

中学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身心成长、锻炼习惯、思维方法、人生观的初步确立、世界观的逐步形成,都是在这段时间。


      我的中学阶段,是在兴凯湖中学度过的,那里有我的老师,我的梦想,……,这里是我人生起步的地方。

一、回忆我的老师


     兴凯湖农场原属北京劳改系统所建,学校教师中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不同凡响,许多老师至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选择几位,介绍给大家。


    高惠民老师讲语文课慢条斯理,近视镜架在鼻梁上,不时用双指向上推一下,身体微微前倾。现在看百家讲坛听钱文忠讲课,就不由得想起了他。他曾给我讲个故事至今不忘。他说:骂人不见得一定要口出脏话。你看这个秀才,恶霸给母亲祝寿。逼着人家写贺词,秀才无法,便写:这个女人不是人,众人惊愕,恶霸举手要打,秀才慢条斯理的吟下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恶霸举起的手慢慢放下。秀才又道:养个儿子是盗贼,恶霸又举起手,秀才接着说道:盗来仙桃敬母亲。众人会意,恶霸又难以挑刺。


      林磐浦老师眉发皆白,讲课活泼生动,像说书一样。记得他讲鲁迅的故乡。讲到闰土看瓜地,口中念念有词,手中不停地比划:“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把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少年便是闰土。”老师的动作也像闰土一样的动了起来,说到动情处,厚厚的嘴唇微微抖动,似乎手里也拿着钢叉刺向一方,像后来的单田芳说书一样。


      更加新奇的是,林老师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他写的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贴在我们班的墙上。那端庄的小楷,印刷的一样。我们班的王玉良,马万君同学临摹练习,后来在学校出板报,堪称一奇。


       张履迪老师教我们物理,他上课拿两支粉笔,别无他物。一堂课下来,黑板板书满满,定理论证和课本上一模一样,留作业时,让同学把书翻到某页,他念题,同学划,跟书上一样。他在黑板作图,从不用圆规直尺,横平竖直,划起园来,粉笔点在黑板上,从六点开始,逆时针向上划弧,转到十二点最高时猛然向下滑落到六点收住,恰似圆规画的一般,第一次看到时,惊、奇、喜、敬,这个动作就是我们男生心中的神、女生心中的王子。


     马锦文老师教全校的音乐,他是个音乐全才,有眼的会吹,有弦的能拉,人长的又帅,架着手风琴,身微微后仰,脚轻轻的打着节拍,那叫一个帅。

(1959年兴凯湖农场中学成立,全体教师合影,照片提供:马锦文老师)

二、那时的体育与锻炼


      当时的口号是德智体(后改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的设备虽然简陋,就当时,也算是应有尽有,关键是每个教师都尽职尽责。


     冬天第一场雪后,就把雪扫起围在操场周围,中间灌上水,一夜就变成一个诺大的滑冰场。那时同学大多没有冰鞋,是用两块鞋底大的木板,前面削一个斜坡,钉几个钉子当齿,板两侧钉上袢,用绳子把脚连鞋捆起来,就是冰鞋了,还有爬犁、冰车一起上阵,同学们尤其是男生,在冰上追逐嘻嘻打闹,其乐无穷也。


     对我来说,投入最大热情的,是参加学校的篮球队。学校篮球队有教师队,学生一队二队和女生队。我们一队人不多,高树森、马士玉、许传文、郑宝树和我,还有李培仁,他的任务主要是做联络员。


    体育老师宁廷元是我们的当然教练兼队长。他领着我们常年利用业余时间锻炼。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兴凯湖的冬天常常零下二十多度,有时达到零下三十度。那时穿的又少,就是老宁(我们对他的习惯称呼),带着我们,凭借年轻,不停息地练,坚持一冬,每到开春。我们几个人的耳朵,都要脱几层皮的。


       男一队的鼎盛时期是我们高一高二时期,大概是六三年到六五年。老宁经常带着我们到校外打球,去东风纸厂等地。记得有一次在纸厂,我们五个一天打了三场比赛,大家的腿都抽筋了,坐在球场站不起来了。老宁指挥我们互相揉、搓、那时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


      多年后我已在纸场工作。听说老宁病重住院,我去看他,他很瘦,躺在病床上。我心中非常感慨,过去那个叱诧球场、左冲右撞、无所畏惧的老宁哪里去了?那种无助无奈哀凉之状难以言表。真是英雄怕病壮士怕老,人生无常啊!后来他的长子大学毕业回场,我们一起在机关工作,也算是一种慰籍吧!

(1963年校篮球队合影,后排左三为宁廷元老师,前排左一为本文作者李占元)

三、半农半读的生活


      六四年深秋的一天放学后。所有的老师同学都集中到学校操场开会。邰恩鸿主任(他是我们学校的灵魂)讲,他刚从北京开会回来。我们的学校已纳入北京教育系统,有两个名字可选。按照北京大排名,我们大概是126中,考虑到今后要参加北京统招统考,有人不知道我们离北京这么远,所以最终决定还是叫北京兴凯湖中学,学校的性质是半农半读,农场拨给我们七百五十亩地,从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半农半读的学习生活。


       第一年种谷子。冬天积肥,春天播种,夏天管理,秋天收割,从初一到高三,多数是十几岁的孩子,人人参加。有的同学作文写:这是改造资产的思想,对无产阶级接班人的锻炼。


      据统计,六五年劳动一百多天,学校的性质半农半读,一半对一半已然。


     根据兴凯湖农场场史记载,一九六五、一九六六半农半读的两年,学校种的谷子、玉米、大豆均创农场亩产最高纪录,六五年的谷子更达亩产547斤,总产39万斤的好成绩,做到粮食自給有余,学生除了学习基础文化课,也通过实践,学习了一定的农业知识。

       五十多年过去了。我的老师现在都已到暮年,我的同学校友,很多人走上了教师的岗位,有的直接回到我的母校任教。他们继承老师们教书育人的光荣传统并发扬光大,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全国学习科学教研先进集体、教育部社会满意学校、总局文明单位等等,这些桂冠,足以说明他们在岗位上的贡献。

       我们虽已走向天南地北,分散各地,但我们以我们的母校为荣,我们的校友分布各行各业,大多在自己的岗位上事业有成,我们以我们这些同学校友为荣。

      兴凯湖精神万岁!
      兴中的精神万岁!

大美兴凯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