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十七周 | 万历十五年

 不吃少女 2023-09-21

作为一个对历史不甚了解的人,看完这本书其实是说不出什么话来的。文盲的不安感再次油然而生。于是我打开豆瓣,把12672条短书评、1656条长书评都看了一遍。

除了对历史人物、对书本身的写法等评价,大部分的人都在讲当时法律与技术的缺乏对官员改革失败的影响,当然这也是书传递的观点。也有人认为,一个朝代的灭亡主因向来不是改革的失败与法律的缺失,而是侵略云云。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个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

社会完全无法的时候,没有道德这个词语,人为所欲为,只有弱肉强食,没有对错之分,我们称那类人为蛮人。

法律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又不过是为贵族们服务,不公平。底层的人没有提建议的资格,不能说上边的人半点不是。

再继续发展,基层人民的权力得到了些许保障,但是主动权还是掌握在更有权力的人的手里,他们可以控制你学习什么东西,控制媒介……

回过头仔细想想,时间走了那么久,历史积淀了那么久,是在这过程中,有人勇于提出异议,是伟大的前辈们,一步一步反抗,一步一步斗争,不畏权威,为我们争取到现今生活的安逸。我们拥有所有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


治理如此庞大的帝国,不依靠公正而周详的法律,就势必依靠道德的信条。而当信条僵化而越来越失去它的实用价值,沦于半瘫痪状态中的法律也当然无法填补这种缺陷。

道德不是用来约束别人,而是用来自我约束的。所以世界没有道德不行,但讲道德又没有用,因此必须要有法律。而在法制趋于完善的今天,我们开始追求自由,开始会思考法律是不是管得太多。

“我喜欢同性,我并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为什么需要法律去判断这是合法还是非法?” “我与一个人结婚离婚,为什么需要走那么多法定程序?” 

是的,存在即合理。制度也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在百姓都可以在网络上批评高层、指出政策的不是的今天,人们改革的阻力已经相对少了许多,如果有更合理的做法,就应该果断地推翻旧制度。

大学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入门就讲矛盾。我们学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解决了矛盾,事物就得到了发展。这也是为什么人类文明每进步一点,都难免伴随着危机的发生。不过挺过去了,社会就进步了一大步。


《万历十五年》在1997年就出版了,不止写万历,还写了申时行、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等。很多人评价张居正是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在这本书内也可见一斑。

我的问题在于,没有好好学习,对明朝的历史了解太少,不知道客观史实(或许也不存在),所以没有自己站的立场。结果一边在看历史,又一边怕看的是假历史。

就个人而言,虽然书在讲历史,但一点也不枯燥,读得懂也能读得下去。有时在看一段历史,脑子里没有什么想法,但反复再拎出来阅读,就会有所启发。值得一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