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1|一间自己的房间。

 不吃少女 2023-09-21

《一间自己的房间》
希望你们拥有足够的金钱,可以去旅行,去闲散,去深思这个世界的过去或未来,去看书梦想,去徘徊于街头巷尾,并且让思想的钓线深深地沉入生命的河流。因为,我绝对不是把你们局限于小说之中。如果你们愿意使我高兴——还有成千上万像我这样的读者——你们可以写游记,历险记,学术研究著作,历史与传记,批评、哲学与科学著作。这样一来,你们必定使小说艺术获益匪浅。因为各类书籍必然以某种方式相互影响。


在伍尔夫受邀发表关于“女性与写作”的演讲时,她提到女性必须有一年500英镑的收入以及一间门上有锁的房间,其实质我想是指生活温饱有保障,且拥有保护自我隐私的空间。《一间自己的房间》这本书是由伍尔夫的演讲内容拓展完善而成的作品。

***

书中伍尔夫提到四大女作家——简·奥斯丁,艾米莉·勃朗特,夏洛蒂·勃朗特,乔治·爱略特——没有一位生育过子女,其中有两位没有结过婚。其言下之意不难理解。

无需将时间回溯到十六世纪那么遥远,当代也常如此。我还清晰地记得,初三时一位女同学焦虑又略显烦躁地向我倾诉,虽中考在即,但她总有做不完的家务,还要照看年幼的弟弟,一旦她准备开始学习,又会被叫去做这个那个……

韩国作家赵南柱创作的长篇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中,出生于1982年的成年人金智英更甚。身为女性,便要承受社会强加各种要求与限制,而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近年来韩国女性文学的兴起,有部分原因是女性需要照顾孩子操持家庭,于是便选择了写作这份时间灵活可控的自由职业。

这些与作者伍尔夫所描述的——乔治·爱略特丢下了她的工作,去护理她的父亲。夏洛蒂·勃朗特放下了她的笔,去削马铃薯——并无二异。虽然她生活在普通的客厅里,被人们包围着,一位妇女所受到的训练,就是运用她的心灵去观察并且分析她的人物。她所受的训练,使她成为一位小说家,而不是一位诗人。

《燃烧女子的肖像》

为何女性最容易创作的是小说,先是在女性投身写作之前,旧有的文学类型已经被定型,准确地说就是话语权已被男性深深掌控,毕竟那是一个即使颇具写作才华的女子,也会因写作被嘲笑甚至视为精神失常的时代。而小说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其松动的土壤为女性创作提供了空间;后是在社会分工中,女性的生活只能让她成为小说家而不是诗人、历史学家等等。

为了改变这种境况,女性必须拥有稳定的收入确保生活的可持续性并破除对他人的依赖,其二是拥有一个自由创作空间,不用担心被发现在写作而惴惴不安。


以往我要强,总是更想抓住从古至今女人一直在各方各面都拥有着过人的才能,在艺术方面也有着至关重要的贡献一笔的证据,以用来反驳那些女不如男的论调,并争取女性应有的权利。

但这种证明却会让我不安,不知道和心理学上一种说法是“越强调则越心虚”的现象是否相关联,我没有进一步考究。但我感到郁闷,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才能得到艺术品是出自女人之手的推论,而如果不去证明,成果似乎便理所当然的归为男人所有,这是不公平的。

可在营养贫瘠的土地上,如何孕育出茂盛的果实。多少年来女人的命运就是如此,悲凉的底色自出生到去世,不得读书、不得工作、不得创作、不得说话,她从来不是鲜艳的红花。这则是伍尔夫这本书的思路——在充满压迫、剥削、嘲弄的环境中,她甚至不被允许睁大双眼观察这个世界,我们如何奢求她有余裕去写诗、创作。


《燃烧女子的肖像》

我们是该庆幸,如今我们拥有机会去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开头放的那段话,我非常喜欢。另外一个译本也不错——我衷心希望各位去写各式各类的书,不论题材有多琐碎、多广博,请勿踌躇不前。偷拐抢骗在所不惜,只希望各位使出浑身解数弄到钱去旅行、去闲晃,去思索世界的未来或是世界的过去,去捧着书发呆,去街角逛一逛,任由脑中的思绪细线沉落到长川深处。因为,我绝对没有意思要把各位堵在小说一隅。(此段译者为宋伟航。其他斜体引用均为封面图版本,译者为瞿世镜)

只是对于我们能接触到的信息,我们也要警醒,特别是那些“代表”我们的话语——


恰巧,我便是从小到大浸淫在童话故事的人,灰姑娘、白雪公主……,各种英雄救美的故事屡屡让我难以自拔。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又看着女性总是承担着绝大部分的琐碎活,无论是在家中操持家务的家庭主妇,抑或在职场上打印资料为领导斟茶倒水……而那些崭露头角的女性无一不遭受着更多非议,身上的要强与韧劲都成了可被攻击的缺点,但若是一个男人则绝不会面对这种舆论压力。

我在各种书中可以看到以往的人们是如何用最恶毒的语言塑造出一个“完美”的女人——没有思想的听话的处理家务的工具,在现实生活中依旧看着世人如何毫无意识地沿用旧有的分工刺激着女人的神经。

类似的话伍尔夫也在书中提到,太多男人喜欢谈论女人,他们以自己的视角定义着女人。我们应意识到一些习以为常的话语背后蕴含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要感知话语背后的弦外之音,敏感一点也没关系。

我意识到女孩不能再沉浸于灰姑娘与白雪公主的故事,更要读《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燃烧女子的肖像》

伍尔夫在形容自己读到《李尔王》等著作时是这么说的——读这样的书似乎是对我们的感官做了一次白内障摘除手术,之后观看的眼光会变得更热切,世界似乎掀掉了屏蔽,散发更灼热的生命力。

读到这段话实在是令我心潮澎湃。虽然囿于自己的小世界也可以,但想到这种行为很可能也是几千年来对女人的压抑塑造而成的,我便有些不甘心。

初遇光芒,人或许会感到一阵眩晕,但我们会慢慢适应,意识到真相的我们势必不愿再回到洞穴里,过那种盯着影子却不知何为阳光的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