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00言《道德经》不用都读,这15句悟透,人生就够了1、天下皆

 百花A彩虹 2023-09-21
5000言《道德经》不用都读,这15句悟透,人生就够了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摘自《老子·道经·第二章》

解释:当天下的人都知道都认为这件事是美好的话,这就显露出丑恶的一面来了。当天下人都认为这件事是善事的时候,这就展现出不善的一面来了。

赏析:此句体现出美与丑、善与恶相对立而存在的关系,表现出朴素辩证法思想的特征,对立的双方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美与丑、善与恶都在对比中存在的。

2、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摘自《老子·德经·第三十八章》

解释: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浅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

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摘自《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解释: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

赏析:此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欲保全自己,必须学会委曲、退避,要开阔视野,要虚怀若谷,一味蛮干,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4、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摘自《老子·道经·第十九章》

解释: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赏析:老子认为欲壑难填,强烈的欲望会毁掉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所以提倡少私寡欲,让人返璞归真,追求合情合理的欲望,回归自然本性。

5、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摘自《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解释: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

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摘自《老子·道经·第九章》

解释: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

7、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摘自《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解释: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不以为然,哈哈大笑。

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摘自《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解释: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9、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
摘自《老子·道经·第二十三章》

解释:天地对万物的改变都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

1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摘自《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

解释:过分吝惜必定会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1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摘自《老子·德经·第七十六章》

解释: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摘自《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解释: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

13、致虚极;守静篤。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摘自《老子·道经·第十六章》

解释: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

14、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摘自《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解释: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没有声响。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摘自《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解释: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古籍##我要上微头条##道德经##道德经金句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