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闭症孩子问题行为背后,隐藏着1个重要需求,可惜被很多家长忽视了

 北医脑健康 2023-09-21 发布于北京

问题行为,一直是让家长们头疼的难题,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常常把爸妈弄得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

但其实孩子的问题行为背后,隐藏着亲子沟通的需求,抓住这个“契机”,可以更好地增进亲子间的沟通。

北大医疗脑健康BCaBA 赵梦雪,将为家长们出谋划策,揭秘问题行为应该怎样处理,如何利用问题行为促进亲子沟通。

No.1

到底什么是问题行为

如果一个小朋友在哭,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判断他的行为需要调整,什么时候哭是没有关系的呢?

这时我们要通过行为发生的情景去判断,而不是单拎出来这个行为,只要你哭我就不允许你哭,或者只要扔东西我就要制止。

我们要去看行为发生的场景,也就是做出我们常说的ABA应用行为分析中的ABC分析。

A即为前事状态antecedent,是行为之前客观存在大环境。例如:孩子的行为之前,他周围的人在干什么,周围的环境是怎么样的?是否有什么声音?

B则是直接观察到的儿童的行为behavior,是家长想要增加或减少的目标行为。

C为行为结果consequence,是所观察的目标行为出现之后,对象周围人物、环境、事件等的变化。

比如同样是扔东西,孩子扔剪刀是极具危险性的,但扔篮球就没什么问题。不同情景中的同一个扔东西的行为,其实会有不同的含义。

如果行为不会影响到儿童的正常生活,我们可以不把它纳入到问题行为的范畴里。

所以问题行为的定义是:行为的频率高于一般的儿童,且会干扰孩子在环境中的学习和社会互动,危及孩子或他人的生命安全的行为。

比如不听指令/不服从(我不要做) ;喊叫、尖叫、滚地板、哭闹;逃避;辱骂老师和同学;霸凌;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攻击行为;破坏公物;自伤行为;不当的性行为;自我刺激行为等。

No.2

利用问题行为促进亲子沟通

家长其实可以通过小朋友的问题行为促进亲子沟通。我们可以回想婴儿的啼哭,其中其实包含着很多信息。

作为父母来讲,当发现孩子啼哭时都会做一些猜想,比如孩子是不是饿了?是不是尿裤子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了?啼哭的行为实际上承担了很多功能。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需要就会越来越丰富,动机也不像婴儿时候那样好猜测了。所以家长要教给孩子怎样表达,并将此作为一个良好沟通的契机。

以问题行为提要求为例,孩子在商场想要买奥特曼玩具,被拒绝后躺在地上哭闹。家长可以试着从下面四个步骤着手解决。

1

步骤一:迅速转移至安全场景,如卧室,等待安静

我们可以先把孩子迅速地转移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场景里边,比如抱孩子回家,然后等待他安静。对应的应用行为分析原理是,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出现时,要移除环境当中的干扰、刺激以及强化。

比如,如果持续将孩子放在商场的环境中,他在哭闹的同时,还是可以看得到想要的奥特曼,对他来说,还看得见就意味着还有机会可以获得它。所以家长第一步就是要把孩子转移到一个比较安静、安全的环境中,移除环境当中对他有强化作用的刺激。

2

一人处理——“4个不要”不骂、不打、不说教、不走开

第二步,选择一位家长进行处理,如果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在,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如果意见不统一,就会对小朋友的反馈不一致。

同时,家长在处理问题行为时不要打骂孩子,也不要对孩子说教,因为此时说什么他可能都听不进去。家长也不要走开,要和孩子在同一个环境中。

对应的行为原理其实是我们尽量避免了行为对比的情况,也能够避免孩子问题行为的升级,比如孩子找妈妈要奥特曼,妈妈不给,但他找爸爸要奥特曼,也许爸爸就给他买了。

3

步骤三:冷静、安静后,擦脸,确认问题行为终止

第三步就是等孩子冷静,等他安静了之后可以帮他擦个脸,等他连抽泣的声音都没有了,问题行为就终止了。对应的行为原理就是当孩子出现好行为的时候,我们就会给他强化,照顾她的生理状态,帮他擦一擦眼泪,抱一抱他,哄一下,这些都是在他表现出安静的行为时才给他的。

4

步骤四:促进沟通

最后一步,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沟通和互动了,教授孩子提要求的技能,这样可以促进他的口语具有功能性,让其具备功能性的发展。

比如下一次孩子再去逛商场,想要一个奥特曼时,可以告诉他,“你如果想要好好跟我说”。比如教给他说,妈妈我想要奥特曼。当孩子能够用语言表达他想要的东西时,就不会采取躺在地上哭闹的情况了。

同时,我们没办法做到每一次孩子想要某个东西都能够给他,这时就需要塑造孩子接受被拒绝的情况,以及考虑强化比例的问题。

比如如果孩子固定每提3次要求,家长就满足他1次,孩子发现规律后会更频繁地提要求,如果没有办法满足他,他好的行为也可能会下降。

此时就应该使用变动比例强化的方式,今天提了2次要求,可能满足1次,明天提了10次,可能满足他2次,让孩子没办法找到规律,这样好的行为会持续地维持下去。

No.3

激发孩子的沟通动机

那么怎么才能激发孩子的沟通动机?增加孩子提要求的频率呢?可以试试下面这几招。

设置小困难

们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小困难,让小朋友有更多沟通的动机,提高提要求的频率。

比如让他看到想吃的东西,但却够不到,这个时候他就需要别人的帮助,主动沟通就会出现。

掌握物品的控制权

长可以把物品的掌控权控制在自己的手里,比如孩子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们先把东西藏起来,让孩子没办法找到。

这时,孩子如果想要这个物品,就会去主动找你。

多次少量给予

好玩的玩具,小朋友玩久了也会觉得不好玩,再好吃的东西,吃多了也会腻。所以在给予的时候要多次少量。这样可以维持孩子良好的提要求的频次。

做一个“偷懒又会装糊涂”的家长,能让小朋友有更多的合适的行为出现,比如孩子吃饭的时候不给他拿勺子,他就会说要勺子;如果他渴了的时候杯子里没水,他就会说喝水;画画的时候没有笔,他会说想要支笔……

七个引导式提问

在引导孩子沟通时,家长们可以尝试这7个问题:

1. 发生什么事情了? 

2. 心情怎么样? 

3. 希望怎么样 

4. 有什么好办法吗?

5. 哪个办法最好最快? 

6. 接下来要怎么做? 

7. 需要谁来帮忙? 要怎么帮忙呢?

当我们把问题行为当成一个良好的沟通契机时,问题可能会更好的解决,心理压力也会适当疏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