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发 | 一切为了赢得大国间军事冲突—美陆军编制体制调整的实质及困境

 小飞侠cawdbof0 2023-09-21

图片

伴随美陆军2021年3月发布《陆军多域转型:准备在竞争和冲突中取胜》,2021年12月发布《路线图2028-2029》,美陆军开始向预备大国间军事冲突全面转型,其核心在于组建多域任务部队、5类师级编制(下文简称新五师)和未来司令部。
美陆军编制体制改革的背景
此次美陆军编制体制调整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酝酿,《陆军多域转型:准备在竞争和冲突中取胜》《路线图2028-2029》很大程度上是对美陆军前期准备工作的成果进行理论上、制度上的固定。
直接原因是美军任务需求转移。美陆军此次编制体制调整的直接原因是美陆军任务需求转移,即从“反恐治安战为主的局部战争”到“大国对抗为主的大规模战争”,其关键节点是“重返亚太”战略(2009)。
根本原因是大国全面对抗。大国间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舆论等非军事领域形成的全面对抗导致大国间军事冲突风险升级,是此次美陆军编制体制调整的根本原因。
美陆军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理论准备:“多域战/多域作战”系列概念/文件、“瞄准点2035”规划、“航路点2028/29”规划。二是编制准备:组建I2CEWS营;为各模块化旅增加1个合成营、1个火力连、1个工兵连,补充兵力近千人;调整轻重旅比例;组建战区火力司令部;重启第5军军级司令部。三是推进陆军现代化计划(包含31+4优先项目)。
多域作战理论

多域作战理论是目前美陆军作战指导思想,也是此次美陆军编制体制调整的指导思想。该理论是美军“第三次抵消战略”/《国防创新倡议》的直接理论成果,其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阐发过程。

图片
多域作战理论的发展演进
根据美陆军新版《FM3-0:作战》条令(2022.10.11),多域作战指“在竞争、危机和武装冲突期间,综合运用所有领域能力,创造和利用相对优势击败敌军、实现目标并巩固成果”。在此基础上,美陆军的总任务是冲突中威慑、击败中俄进攻。另有3项子任务:为联军挫败中俄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对峙能力发挥作用;摧毁对己方全球行动自由构成威胁的中俄军事力量;积极升级军事技术以战胜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均势对手。
三个维度是指物理、信息、人力维度。五个领域是指陆、海、空、太空、网络领域。三个阶段包括竞争、危机、武装冲突。三个区域包括:一是战术支援区域。对敌反进入/区域拒止体系进行渗透,多域任务部队、联军打击敌远程火力投射设施/平台,内线部队采取削弱敌情侦监能力、欺骗、机动的手段保存自己,迟滞敌军进攻。二是邻近区域。通过心理战、舆论战、认知战动摇敌作战意志,打击敌指挥信息系统,孤立敌指挥机关。三是深入机动区域。摧毁敌反进入/区域拒止体系,实现战区内行动自由,打击敌中程火力投射设施/平台,在作战全域实施压制,分割敌地面部队。
根据中俄反进入/区域拒止体系覆盖范围,多域作战理论提出内线/外线部队。内线部队包括多域任务部队、联合强制介入师,指在敌反进入/区域拒止体系内持续作战的、具有多域作战能力的部队。内线部队的主要任务为配合盟军进行连续机动,营造战役、战略布势,打击敌关键设施/平台。
多域任务部队
多域任务部队是一种“能够投送远程精确打击,整合空中目标与导弹防御、电子战、太空、网络空间、信息战能力,在竞争与冲突中用创新技术支持联合部队和盟友,挫败敌方的反进入/区域拒止策略,执行多域作战的陆军新型编制”。多域任务部队借由技术优势形成全域非对称优势,实质上是战区级别的旅级火力打击/支援单位,多域任务部队作为美军多域作战理论在军事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其建设目标是反制中俄的反进入/区域拒止能力,配合美国亚太战略,保持美军在亚太地区前沿军事优势,最终目的是实现对华遏制。
部队编制 多域任务部队编制鲜明体现其任务定位:战略支援营为联军指挥信息系统建立全域情侦监优势并确保信息安全;战略火力营对敌精确打击火力投射平台/设施进行打击;防空营负责防御敌精确打击火力。
第一支多域任务部队由炮兵第17旅、I2CEWS战略支援营,于2017年编成,经过多年验证,多域任务部队得到美陆军现代化项目在装备、技术上的全面加强,拥有远超一般火力/炮兵旅的战区级情侦监能力和远、中、近多层次精确打击能力。
合作对象 北约、韩国军队及日本自卫队在多域作战理论中扮演重要角色。多域任务部队作为内线部队,北约、韩国军队及日本自卫队需为其提供作战环境、确保战区进出通道,并在其支援下迟滞乃至瓦解中俄军事进攻。

阶段任务 基于多域作战理论对作战阶段的划分,多域任务部队在各阶段作战目标不同。一是竞争阶段。对敌保持连续情报感知,确保指挥信息系统稳定,利用多域任务部队高机动性实现先敌部署,将情报、机动优势转化为战役、战略优势,迫使中俄放弃非军事领域竞争,实现向下一作战阶段快速过渡。二是危机阶段。通过情侦监系统为联军指挥部提供先进态势感知和灵活应对选项以塑造战场环境,基于在竞争阶段取得的优势位置进行战略威慑以管控危机,以有利态势重返竞争阶段。三是武装冲突阶段。对敌反进入/区域拒止关键平台、设施实施打击,扩展联军行动自由,掩护联军作战行动。

图片
多域任务部队编制架构
部署计划 美军计划组建5支多域任务部队:2支部署于亚太地区,1支部署于欧洲,1支部署于北极地区,1支为预备队。为加强多域任务部队与其他美军部队、盟军统一指挥,美军组建全域作战中心(ADOC)。
5类师级编制
在多域作战理论阐发过程中,美军意识到多域任务部队+日韩/北约盟军的组合难以动摇中俄的反进入/区域拒止体系,美陆军需要更大规模的战役兵团,因此形成“旅级以上部队”概念,该概念为新五师的前身。
根据“瞄准点2035”“航路点2028/29”规划,包括突破师、重装师、轻装师、联合强制介入空降师、联合强制介入空中突击师5类师级编制将成为美陆军的地面作战核心。
新五师编制的调整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与装备现代化深度融合。新五师为尚未列装的现代化项目预留编制,例如无人战车、增程加农炮。以定位相似的突破师、“86年师”装甲师为例,由于现代化、智能化装备的充实,突破师人数比装甲师少近6000人却多编入4个旅。
第二,立足现有旅级单位。各师均由作战旅(装甲旅、炮兵旅、陆航旅等)、支援旅(防护旅、工兵旅)、保障旅3部分组成,各旅根据师任务分工进行调整重组。“斯库梅克军改”的模块化理念得到继承和发展。
第三,具有鲜明任务导向。相较于“斯库梅克军改”前能力导向的师级编制,新五师各师作战对象、作战情景、作战步骤均经过精细设计,任务分工更明确。
第四,强化自持自存能力。各师均编入1个具有防空反导、防核生化能力的防护旅和1个保障旅,其余作战旅、支援旅均编有数个保障营/连。
第五,进一步加强兵力。模块化旅过于强调轻量化导致兵力不足,在反恐战争等实际操作中往往抽调工兵、保障部队中的轻步兵组成旅预备队。新五师为作战旅提供了更多的步兵建制、更充足的兵力。
突破师 突破师是新五师中实力最强的师,在编制中着重体现攻坚、通行、机动、突防能力,拥有新五师中数量最多的工兵单位,全师编有7个具备破障、架桥能力的工兵营,同时为陆军现代化项目中的增程加农炮、无人战车、M-SHORAD防空系统预留位置。

图片

突破师编制架构
重装师 重装师相较于突破师,弱化装甲突击力量,1个装甲旅被替换为斯特瑞克旅,但装甲旅下辖装甲侦察连扩充为装甲侦察营,且斯特瑞克旅下辖3个轮式装步营,意味着重装师拥有更多机械化步兵。重装师无工兵旅,仅有师/旅属工兵营,无架桥能力。根据下一代榴弹炮(NGH)项目推进情况,炮兵旅下辖牵引炮兵营将替换为轮式自行炮兵营。
轻装师 轻装师、联合强制介入师需要跨地域投送,因此不装备主战坦克。相较于联合强制介入师,轻装师少编1个装甲骑兵营,步兵战车更少,主要依靠机动防护火力(MPF)轻型坦克作为师属直射火力。预计部署于美国本土作为总预备队。
图片
 轻装师编制架构
联合强制介入师(空降师) 联合强制介入师(空降师)与联合强制介入师(空中突击师)定位相同,前者由第82空降师、后者由第101空中突击师改编,因而命名不同。联合强制介入师(空降师)输送工具为战术/战略运输机。MPF轻型坦克无法空降,伴随伞兵的直射火力由装骑营/连负责,相较于轻装师多编1个师属装骑营。预计部署于亚太方向。
联合强制介入师(空中突击师) MPF轻型坦克无法通过直升机运输,因此联合强制介入师(空中突击师)编入1个师属装骑营,该师下辖陆航旅多编1个通用运输直升机营(CH-47“支奴干”中型直升机)以投送师属装骑营的步兵战车/装甲侦察车。联合强制介入师(空中突击师)输送工具为陆航直升机,预计部署于亚太方向。
战时各陆军师将会从军级单位得到以下加强:一是ESB远征信号营;二是多管火箭炮营,目前包括第1军、第18空降军所属炮兵旅的HIMARS高机动火箭炮系统和欧洲-非洲司令部下辖第3军、第8军所属炮兵旅的多管火箭炮系统;三是EAB旅级以上部队炮兵营;四是IFPC间接火力防御系统防空营。包括增量-1方案(IFPC-Inc.1)的铁穹系统、增量-2方案(IFPC-Inc.2)的持久护盾导弹发射系统、增量2-拦截方案(IFPC-Inc.2-I)的MML多任务发射系统、增量2-拦截2方案(IFPC-Inc.2-I blk2)的高能激光项目及高能微波项目等;五是远征军事情报旅(由原侦察监视/情报获取旅改编);六是特战连、电子战连、工兵营、民政营、医疗旅等。
未来司令部
2018年,美陆军整合训练与条令司令部、装备司令部、陆军参谋部部分机构成立第4个一级司令部——未来司令部(AFC)。其职能为“牵头陆军现代化工作,评估未来作战环境、新型威胁和技术,开发新概念、新需求和未来部队设计思路”。其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推动新型作战概念试验验证;二是推动新型武器装备的快速研发与采办。其工作重心为协调推进美陆军现代化进程项目。
美陆军现代化进程项目共100余项,包括31个优先项目(由AFC跨职能团队管理)、4个定向能与高超声速武器项目(由AFC快速能力与关键技术办公室管理)。
美陆军编制体制调整的难点痛点
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多域作战理论作为美陆军作战指导思想和编制体制调整指导思想存在固有逻辑漏洞;二是美陆军在具体调整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
将战略问题过度抽象为战役问题。大国对抗对参与其中的任何一方都极其复杂、艰难、持久,但多域作战理论将中美俄对抗问题抽象为简单的、围绕反进入/区域拒止能力的对抗问题,将战略问题过度简化为战役问题,认为一旦联军挫败中俄反进入/区域拒止体系、实现战区进入和战区内行动自由,便可实现击败中俄的战略目标。
美陆军“31+4”现代化项目
图片
对战争前景和战争损失过于乐观。多域作战理论将大国间的多域作战视为一场目标、规模、强度得到严格限制的局部冲突,在各个材料中以“武装冲突(Armed Conflict)”代指“战争(Warfare)”,在竞争、危机、武装冲突3个阶段强调管控危机,一厢情愿进行一场损失可控的“速决战”,对大国间军事冲突迅速引爆为全面战争的风险缺乏估计。
对核武器的潜在运用缺乏预案。多域作战理论将“美国和对手均不实际投入核武器”作为预设条件。事实上大国间多域作战无时无刻不处于核威慑中。多域作战强调摧毁敌方情侦监、指挥控制、远程火力打击能力,而以上能力与国家安全红线强相关,极易触发核反击。
片面关注与大国间战争风险除中俄外美国还面临朝鲜、伊朗等区域强国挑战和全球恐怖主义威胁,以大国战争为建设导向的美陆军极有可能失去应对其他多元威胁、多元战争形态的能力。
采取过度积极的进攻姿态。多域任务部队作战任务要求其在竞争阶段建立优势后快速过渡至危机阶段,迫使中俄放弃非军事领域对抗、选择美国占据优势的军事领域对抗,实质上将支持多域任务部队的日韩盟军视为消耗中俄进攻力量的“防波堤”,根本上违背美国对日韩的安全承诺,本质上是美陆军高层对拥核大国间战争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视而不见。
武器采购与编制需求倒挂。武器采购应当满足编制需求,而在美陆军MPF轻型坦克竞标中出现采购与需求倒挂。竞标分为GDLS方案、BAE方案,2022年6月,美陆军宣布GDLS方案中标。
美陆军MPF轻型坦克竞标中的两种方案对比
图片

MPF轻型坦克作为轻装师、联合强制介入师的重要支援火力应当体现高机动性和跨战区调动能力,但GDLS方案在输送条件上极为苛刻,由于该方案无法伴随联合强制介入师伞兵旅、空中突击旅机动,联合强制介入师被迫编入师属装骑营作为旅支援火力。在地面运输能力上,GDLS方案仅能经由M1070重型卡车+M1000重型半挂车(一般用于主战坦克)进行公路机动。

步兵伴随火力严重不足。从纸面数据来看新五师相较于模块化旅时代的“指挥师”力量大幅加强,但新五师师属炮兵旅除ERCA增程炮兵营外其余炮兵力量均由作战旅上调收集,此类对作战旅的实力抽离以突破师下辖装甲旅最为明显——装甲旅旅属装骑营(3个装骑连+1个坦克连)缩编为1个装骑连,被抽离的部队组成师属装骑营。不考虑师/军级炮兵力量加强,旅属支援火力仅有120毫米自行迫击炮,与信息化时代技术装备下沉基层的趋势背道而驰。
结 语
多域作战理论认为,当前美军面临的最大军事挑战为中俄已能够在多域与美军形成对峙,并极大妨碍美军全球行动自由。多域作战理论和此次美陆军编制体制调整的核心目的是维护美全球霸权。多域任务部队在竞争阶段占据优势后需加速局势恶化,迫使中俄转向美国占据优势的军事对抗,美国此类对世界和平毫不负责的战争流氓心态显露无疑。多域作战理论本质上是一种攻势战略,在该理论指导下美陆军极有可能趋向强硬,在军事对抗中采取侵略性姿态,大国间直接军事冲突风险的上升是可以预见的。
版权声明:本文刊于2023年3期《军事文摘》杂志,作者:方思铭、孙旭海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转自《军事文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