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骚读札:“桃之夭夭”的“夭夭”

 吴营洲文存 2023-09-22 发布于河北

“桃之夭夭”的“夭夭”

吴营洲

《诗经·桃夭》中的“桃之夭夭”,我想任何一位国人对它都耳熟能详。即便不知道它的出处,不知道它的本义,或也知道“逃之夭夭”这一喻作“逃跑”的诙谐说法……
自古至今,关于《桃夭》一诗的题旨,在我看来,基本上争议不大,大都认为这是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或是首祝贺新婚的诗——表述虽有不同,但意思并无差异。
然而,据我所知,人们对“桃之夭夭”中的“夭夭”二字,却有着不同的理解:
有的说是“茂盛或绚丽茂盛”的样子,有的说是“体貌安舒或容色和悦”的样子,有的说是“形容树木少(shào绍)而盛美,颇有生机”的样子,有的说是“生机勃勃”的样子,有的说是“娇嫩而茂盛”的样子,有的说是“嫩弱”的样子,有的说是“少壮”的样子,有的说是“年轻貌美”的样子……
有的说是“桃花怒放”,有的说是“桃树含苞欲放”,有的说是“树还年轻长得好”……
那么,究竟哪个注释是正确的?对此,或可结合原诗来做一试析。
原诗很短,共三章,姑且恭录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三章,虽都是喜庆的话,恭贺的话,祝福的话,但是各有侧重的。第一章说的是“花”(“灼灼其华”),第二章说的是“实”(“有蕡其实”),第三章说的是“叶”(“其叶蓁蓁”)。这三章所述说的情景,是有递进关系的,是有季节变化的。通览全诗便会感知到,此诗不仅称赞了这位新娘子艳如桃花的外貌,更重要的是出嫁后能和家人和睦相处,不仅祝她婚后多子多孙,还称赞她有内在的美德,能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宜室宜家”。
我见有论者进一步分析说:“第一章写花。'灼灼其华’,是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美。第二章写实。用以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过后,自然是结果,诗人说'有蕡其实’,果实累累个儿又大,这象征新娘早生贵子。第三章写叶。'其叶蓁蓁’,绿叶生长极其茂盛。这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美满幸福。”(徐志春编著:《诗经译评》)
显而易见,这样的分析是恰切的。
于是“问题”就来了。倘若此解恰切,那么,前述诸人对“夭夭”二字的注释,无论是“绚丽茂盛”,还是“桃花怒放”,代入此诗的各章中,总会有些“违和”的。诸如,若将“夭夭”释作“桃花怒放”,在第一章倒很贴切,但之于第二章的“有蕡其实”、第三章的“其叶蓁蓁”,似就不通了,盖因无论是“结果”时还是“结果”后,“桃花”早已成过去式了。因此,上列的这些对“夭夭”的注释,就是有问题的。
然而,我在何新的《有爱不觉天涯远:何新品〈诗经〉中的情诗》一书中,看到了他对这句“桃之夭夭”的注释,顿时有种醍醐灌顶、拨云见日的感觉。他称:“之,枝也。夭,摇也。”
何新的具体“注释”如下:
之,枝也。
何按:夭,摇也。夭,《说文》:“屈也。”弯曲之貌曰“夭”(静态)。
夭通摇,弯曲而摆动之貌摇(动态)。乐府古辞《长歌行》:“凯风吹长辣,夭夭枝叶修。黄鸟飞相追,咬咬弄音声。”
此至简之义,数千年传诗者竟不得明之,而谬说纷纭。如:“夭夭,其少壮也。”或谓:“夭夭,盛貌。”朱熹:“夭夭,少好之貌。”皆望文生义之谈。又,桃之夭夭,谐音作“逃之遥遥”。
是啊,“桃之夭夭”就是“桃枝摇摇”啊!如此一解,感觉全诗一下子就全通了!上下贯通了!
平心而论,对于何新的此解,当赞一声!——感觉有张窗户纸,忽地就被何新捅破了!
此时,不妨将何新对此诗的翻译复制于此:
桃枝摇摇,红花亮丽。姑娘就要出嫁,她将有一个新家。
桃枝摇摇,桃子圆大。姑娘就要出嫁,她将繁殖和生育。
桃枝摇摇,枝叶繁茂。姑娘就要出嫁,她将繁衍新的家族。
不揣浅陋,我也借便将我对此诗的翻译附在下面(当然,关于“桃之夭夭”一语的理解,我是遵从了何新说):
桃枝摇摇,桃花似霞。姑娘出嫁,要爱新家。
桃枝摇摇,桃儿硕大。姑娘出嫁,要爱夫家。
桃枝摇摇,桃叶繁华。姑娘出嫁,要爱婆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