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伯“冬戈”鼎

 72行 2023-09-22

特征

腹微鼓,
全器口颈上饰有带状纹饰,其下界以弦纹。纹饰分四面组成,每一面由两个呈对称的顾首夔龙纹构成独立的纹饰单元,四面由四对、八条夔龙互相衔接构成一周纹饰带。
1975年陕西扶风白家出土,现由扶风县博物馆藏。

铭文

“冬戈”(字从戈形从冬声)曰:呜呼,王唯念“冬戈”辟剌1
考甲公,王用肇事乃子,“冬戈“2
率虎臣御淮戎。“冬戈”曰:“呜呼3
朕文考甲公、文母日庚,弋休4 ,没让妮闲着也好
“冬戈”鼎铭文
“冬戈”鼎铭文
则尚安,永宕乃子,“冬戈”心安5
永袭。“冬戈”身厥复享于天子,6
唯厥事,乃子“冬戈”万年辟事7
天子,毋有怀于厥身。“冬戈”拜8
稽首,对扬王命,用作文母9
日庚宝尊鼎,用穆夙夜尊,11
享孝妥福。其子子孙孙,永宝兹剌。12
大意为:“冬戈”说:“啊!大王念及我去世的父亲甲公,初次任用了我这个年轻人。我率领王家禁卫抵御淮夷的入侵。啊!我故去父亲甲公母亲日庚在天国安好康宁,长久地注视着自己的孩子,保佑着他。我的心也随之感到安慰。我享有天子给予的荣誉和恩赐。为此,我这个小子将永世效忠和侍奉天子,不以自身的一切为牵挂。我“冬戈”叩首拜谢天子的恩赐,宣扬天子的册命。制作了祭祀母亲的宝鼎,希望她能够日夜享受着子孙隆重的祭祀,感受着子孙的孝道,接受着子孙的祝福。子子孙孙永世将该鼎作为家族的重器,用于神圣的祭祀之中。”
伯“冬戈”鼎
根据此文的论述,可大致将之定为西周中期穆王时,对淮夷的大规模征伐的一个缩影。而且其祭祀父母的名号也突显西周早中期的特色。其中“乃小子”是此文中作为自己年轻的一种自谦的用语,很有韵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