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镇西:​如何理解“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李功随 2023-09-22

图片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使命。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我谈谈自己的肤浅理解。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完整表述应该是:“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里的“新教育共同体成员”,包括学生、教师、父母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当然主要还是教师和学生。

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老师曾经用教育的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对这句话进行了阐释:

从本体论角度来说,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所谓的教育生活;从价值论来说,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而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从方法论来说,新教育主张通过营造书香校园等行动,不断研发、开展新教育项目来实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一使命。为什么要把“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新教育实验的使命?这与新教育实验对于教育与幸福、生活与生命的理解有关。

朱永新老师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要把“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新教育实验的使命呢?这与新教育实验对于教育与幸福、生活与生命的理解有关。他认为,第一,教育就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第二,教育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即个体生命的成长生活,它并不限于学校的教育生活,也包括家庭和社区的教育生活,贯穿人生的始终;第三,这种特殊的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这种幸福首先是源于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享受,源于精神和道德的完善;第四,这种特殊的教育生活在追求幸福的同时,还应该是完整的,即人格的完整、生命的完整和教育质量的完整,最后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一个完整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朱永新老师概括道:“幸福,是目的方向;完整,是质量标准。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成长比分数更重要。教育的目的,不是成功,而是幸福;教育的质量,不是分数,而是成长。”

朱永新老师对“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句话内涵的阐述,无疑是最权威的。尤其是他所阐述“幸福完整”的四点含义,很有说服力。

图片

我想结合自己的体会,从“师”和“生”两个方面对这四点做些补充。

第一,教育的确就是生活

对教师而言,教师应该把每天的教育当做生活本身的有机组成,而不是“八小时以内的工作”。下班以后,具体的教学事务没有了,但所见、所闻、所思、所做都和教育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所谓“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也会拥有一种积极主动的教育生活热情和投入,其教育状态就是生活状态,反之亦然。

对学生来说,主要的精力都用于学习,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但这种求知识、长技能的过程,也是他们的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以外的“学习”。如果说求知赋能是成长阶段的必修课,那么成长本身也就是生活。只是校园学习生活不只是学生生活的全部,还包括其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这两种生活也充满教育意义。

第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对教师而言,这种生活的特殊性在于始终与儿童为伴,与儿童的心灵世界相通,与孩子心心相印,用陶行知的话来说就是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因此,这种生活既充满享受,同时又充满反思。前者是指被童心所感动,后者是指对工作的审视。

对学生而言,这种生活不完全是自发的,更非放任自流,而是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成长,学习(不仅仅是课内学习)。当然不是说,孩子每一分钟都要被大人的“计划”占据,或者说孩子随时都要想到“学习”——这正是应试教育下孩子的状态,而是说,作为成长中的人,他应该是积极主动的生活而且全面的成长,不完全是自然而然的。

第三,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

对教师而言,如果教育生活不幸福,那么每一天都得忍受痛苦。幸福首先来自于高度的职业认同,即这份职业是我发自内心的选择,而不是别人强加的,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当然会有辛苦,但不会痛苦。教师幸福还源于工作中的主动创造,而不是每天都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因为创造所以超越,因为超越所以解放,因为解放,所以幸福。

对学生而言,教育生活的幸福源于包括求知在内的主动成长,以及成长过程中不断战胜自己。刚才说了,学生的生活不只是学校教育生活,但即使是校园学习生活,对于积极主动的投入者来说,任何合理的“压力”都是获得成长幸福的动力。当然,学生成长的幸福有赖于教育的“六大解放”,唯有“解放”能给学生以幸福。

关于幸福,我还特别想强调的是,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他们所感到的幸福都应该是全面的、丰富的、和谐的,而不是片面的、单一的、割裂的。

图片

对教师而言,既有帮助学生求知的幸福,也有引领他们全面而快乐成长的幸福;既有看到学生成长的幸福,也有教师自己成长的幸福;既有教学目标实现的幸福,也有教育过程的幸福;既有课堂上和孩子心灵对话的幸福,也有课余开发课程、写作记录乃至出版著作的幸福;既有和孩子一起在野外放风筝的幸福,也有周末和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既有教学大赛获得一等奖的幸福,也有旅游、摄影、烹饪等个人爱好得以充分实现的幸福;既有今天享受教育时光而怦然心动的幸福,也有明天回眸教育人生而热泪盈眶的幸福……

对学生而言,教育更应该意味着全方位的幸福,而且是现在的幸福而不是将来的幸福。既然是全方位的、现在的幸福,那显然主要不是指吃得好穿得好,甚至也不仅仅是指成才以后将来谋得一份好职业以便过上好日子,而是孩子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不仅充分体验到求知的幸福,思考的幸福,自律的幸福,创造的幸福,成功的幸福,而且还充分体验到来自全面发展的幸福,来自纯真友谊的幸福,来自温暖集体的幸福,来自野外嬉戏的幸福,来自少年天性被纵情释放、青春的激情被随意挥洒的幸福……

第四,教育生活应该是完整的

对于教师而言,除了刚才说的获得完整的幸福,还包括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成长,拥有了完整的教育、完整的人格和完整的人生。真正的教育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而是师生之间的互相影响和成就。在与学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远不只是抓分,更有育人;随着学生的成长,教师自身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理想、价值观等人格品质也得以完善,学识渊博、情感丰富、心理强大,身体健壮,进而拥有了健康高尚而又丰富多彩的完整人生。

对于学生而言,教育生活的完整性体现于他身体、心理、品德、智慧、技能、审美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学生教育生活的主旋律当然是学习与成长,但所谓“学习与成长”决不只是无休止的刷题和考试,而是着眼于现在和将来整个人生的全面素养的提高。当然,“全面素养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学生必须成为“门门功课得第一”的“全能冠军”,而是帮助学生发现、发展和发挥其独一无二的禀赋,然后将个性优势与综合素养达成一种和谐,最后成为最好的自己。

图片

新教育实验提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使命,当然是有原因的。纵观目前中国的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校园,少有师生能够感受到幸福,相反许多教师和学生感到的是一种牢狱般的奴役。我曾愤慨地说:“中国校园没有教育只有刷题,中国教室没有学生只有考生!”这话当然有些夸张而且偏激,但相当多的孩子感受不到教育的幸福,这是事实;甚至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更是令人心痛的悲剧!孩子如此,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果学生在中小学所受的折磨有12年,那么教师则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学校受煎熬。

师生的教育生活既不幸福也不完整,这就是新教育实验提出“过一种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现实针对性。

我还想特别指出,现在一提到“教育改革”,我们往往只想到为了孩子,所谓“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却忽略了“一切为了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为了一切教师”。而新教育实验的抓手就是教师成长,而成长即幸福。当绩效工资无法改变,工作环境无法改变,教育对象无法改变,我们唯一能够改变的是我们自己的成长方式和精神状态。唉声叹气是一天,喜笑颜开也是一天,究竟我们选择什么呢?当然是后者。而新教育实验,正是希望帮助老师体验到职业幸福,拥有完整的人生。

也许有人会认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确实令人憧憬,但这不过是一种理想化的梦想罢了,很难实现。

的确,中国教育的弊端和问题不是凭理想和热情就能在一夜之间得以根除的,但作为理想主义实践者的新教育人愿意一点一滴地为“中国教育改造”(陶行知语)而尽自己的力量。新教育实验23年来,要说所有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师生都已经过上了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那肯定是吹牛,因为不是事实。然而,尽管不是绝大多数却也绝非个别的新教育人通过“十大行动”而不同程度地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改善了学生的生活,或多或少赢得了以前没有感到的幸福,并获得了相对完整的发展,进而刷新了自己的人生,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这是所有新教育人心中的共同信念。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也需要这样的“行动”与“坚持”。

朱永新老师曾这样深情地说:

我们相信,经过新教育共同体的不懈努力,在不远的将来,新教育实验学校将培养出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受是有道德的——这,就是新教育人孜孜以求的共同朝向。

我只补充两句:

教育是幸福的,成长是完整的。


来源:镇西茶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