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吴非老师讲座

 过河小卒2008 2023-09-22 发布于河北

以前仰慕吴非老师风采,网上买了他的教育随笔三部曲《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前方是什么》,人家赞誉他为“教育界的鲁迅”,实在名不虚传。事实上吴非老师不仅文章写得好,口才也相当了得。假期在网上搜到了他的一段讲座视频,真是相见恨晚! 

  那是吴非老师在山东大学附中的讲座《教师职业追求与专业发展》,长达两个小时的讲座,我看了两遍。吴非老师的讲座,人如其文,对中国教育的认识深刻独特,所举案例生动,语言妙趣横生又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排名次有何意义?希特勒和维特根斯坦(犹太人)是同学,一个学习优秀,一个是班级的尾巴。毕业时照毕业照,一个坐在前头和老师挨着,另一个站在班级最后头。后来当希特勒成了纳粹党首,疯狂屠杀犹太人,会不会与当年老师与同学对差生的漠视有关。排名次对一个学生心灵的扭曲是何其厉害呀!当年老师为了激励我们力争上游,不拉班里的后腿,就把考试的名次写在后面的黑板上,还调侃说:“谁也不要做老鼠尾巴,一截老鼠尾巴会坏满锅汤的。”好像考得差就对这个班级有罪似的,可多少年过去了,那些当年的“老鼠尾巴”,不仅能够自食其力而且有的还有房子有车,过着让人欣羡的生活。学生不是考试机器,也不是一个个分数符号,他们是有自己自尊的活生生的人。考试决定什么?考试成绩差又能说明什么,名次公布出来对学生们又有什么意义。值得我们从事教育的人深刻反思。

  国庆六十年观礼台散场后,饮料瓶扔得到处都是。按说那些人可都是社会上有身份的人,但身份不等于修养,即使让人崇敬的社会精英,他们有可能连一个公民所具备的常识都不具备,让整个社会为之蒙羞。教育不是让学生只能考个高分就万事大吉,会做人比会读书更重要。

  “在教育界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一群愚蠢的老师在勤奋的工作,把一群有可能变得聪明的学生教得的和他们一样愚蠢。”现实是“勤能补拙是良训”是我们业内的潜规则,加班加点,靠流汗水,靠拼时间,无止境地榨取学生的业余时间,积劳成疾,晕倒在讲台上,甚至英年早逝的老师却是我们要表彰的先进典型。没有独立的思考,因循守旧,靠卡考压让教育工作成了体力活。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虽然上级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可依然效果不佳,那是因为治标不治本,分数是命根,不改变现有的师生评价模式,素质教育徒有虚名,双减不过是过场,不能让教师的专业能力有所提升,我们的学生要想得到解放只不过是个虚幻的梦。

  老师像春蚕,老师像蜡烛,这种传统的对老师的讴歌,真是缺乏人性。像蜡烛,烛泪流尽,生命枯竭;像春蚕,吞吞吐吐,到了作茧自缚,何况春蚕没有骨头。奇怪的是每年一到教师节,《红烛颂》的演讲比赛,舞蹈表演还是屡演不衰,看来让一个群体觉醒是如何的不易呀。

  “教师要做一个独立的思考者,这样才能教会学生思维。”陈云同志当年说过“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可现实的教育环境往往是让一个老师独立思考的空间很狭窄,上级有命令,你听话,上行下效就行了。没必要标新立异,戛戛独造也许会成为另类,尤其是你的创新暂时不能给学校带来效益时,创新事迹会遗人以笑柄,创新主体往往会成为众矢之的。

  “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让学生喜欢我的学科,让学生有终生学习的意识”这是吴非老师判断一个老师是否合格的准绳。往往我们某些老师,会把一个学生本来喜欢的学科教得索然寡味,上他们的课,学生是在忍耐煎熬。作为一个老师没有学问,站不稳课堂,让后世讥笑是最羞辱的事情。

  “被后世戳脊梁骨,不如现在努力”这是讲座的最后一句话。有的人现在就被人戳脊梁骨,却还是自我感觉良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成为他们墨守陈规,懒得发展的绝佳借口。

  教育需要理想,教育需要坚守,作为一个小知识分子,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专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教育有些许诗意,让后世在写教育历史的时候,我们会占有对得起后人的一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