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结帖| 大瓢先生医论集合(国医大师张志远连载)

 花无缺3myj1j3d 2023-09-22

麻黄用于寒热外邪

大瓢先生学医格言,当郎中要志存高远,厚积薄发,低调为人,与世无争。诊疗重证要胆大心细,勇敢投药,处方似蛟龙发怒,使鱼鳖惊慌。老朽执业70年,常奉之座右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先生调理外感初起,须要解除表邪,都投麻黄,风寒配桂枝、荆芥、紫苏,风热加薄荷、连翘、石膏,巧妙处在组方上;认为本品物美价廉,功力可靠,宜于广大经济状况不丰之家;若体虚有汗,根据《伤寒论》除同石膏结合,最好给予全草,包括地下之根,防止汗多亡阳,也遏制大量津液外泄,转成阴亏。老朽临床即遵此意,获益甚多,未发生危及生命的剧变。


枳实栀子豉汤加大黄治焦虑症

大瓢先生医精神抑郁、胸中闷热,指为气火相结,不投陷胸、泻心、柴胡剂,专用《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定量为枳壳30~60g、山栀子20~30g、豆豉20~30g,加大黄2g,每日1 剂,水煎分3 次服,连饮6~10 天,宜于烦躁、苦闷灼热、停食、痰积,重点破气泻火。老朽师此法,调理抑郁、焦虑、强迫、情志不伸、呐喊方快等精神疾患,皆见疗效,但量小功效不显,无副作用。

甘草温和小补

清代医家提出《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以存津液为主,大瓢先生认为从处方所投之甘草研究,实际以补益人体正气居首。虽然甘草补中益气之力有限,无救死扶伤功能,因缓急、矫味、改善口感,有保本作用,几乎方方均加,谓其属于东郭先生滥竽充数,则陷入偏颇。言可除脏腑邪气,实际是温阳和中,非直接攻逐疾患,与人参、黄芪、白术各异,同石膏、大黄、附子已分道扬镳,此乃关键问题,不容忽视。1992 年于山东中医学院(今山东中医药大学)门诊部遇一身体虚弱患者,感觉胸内空旷,听说吃甘草令人满闷,遂大量水煎饮之,纳呆、食欲减退,嗜卧、倦怠、懒不禁风的状态,纷至沓来。老朽劝改服人参、黄芪两味,1 月后精神面貌大变,症状消失。充分说明本品是辅助药物,不宜单刀匹马仓促上阵,补内防外的临床效果不太理想,民国时期手抄本《蒲氏医案》将甘草“国老”称号易为“和事佬”,很有意义。

纠正心律不齐桂枝炙甘草领先

心律不齐,时速时缓,或脉搏间歇出现结代现象,一般均投加减炙甘草汤,重点放在人参、甘松、仙鹤草、苦参、麦冬、炙甘草、冬虫夏草方面。大瓢先生则以炙甘草、桂枝二味为主,认为能起到纠正作用,常开《伤寒论》桂枝去芍药汤,计桂枝15g、炙甘草15g、生姜9 片、大枣(劈开)15 枚,每日1 剂,水煎分2 次服,连用10~15 天。老朽亦仿照给予患者,方小药少,确有功效,乃一首可行之剂。

巧用黄连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投予心火炽盛、口苦泛酸、烦躁不宁、肠炎、痢疾、口鼻出血。医林前辈大瓢老人一生不欣赏此药,却能巧用。一是医湿聚胸中,满闷,开15g,与干姜15g 合用,师法《伤寒论》泻心汤辛开苦降解除蕴积,加瓜蒌50g 破结;二是治肠炎腹泻不止、肠道蠕动亢进大便日行数次,开15g,加干姜15g、泽泻15g,利水、固肠,分化二阴;三是治疗内热腾发、火气上冲,恶心呕吐,甚至吐血,开15g,加大黄3g、代赭石15g,将病邪引向肛门排出;四是开10g,加大黄1g,沸水泡之当茶饮,疗头面烘烘如火、脸红目赤、头痛耳鸣,导浮火下行。老朽临床师法上意,曾不断应用,都见效果。1980 年于泰安诊一反胃女性,严重呕吐,水谷均难停留,靠补液生存,乃以第三类型之药授之,功力很好,只服2 剂呕恶即止,又吃1 剂,便出院回家。

大量五味子治咳嗽

五味子俗名山花椒,性味酸温,滋阴生津、固肠止泻、涩精敛汗,产于寒冷地区者佳,处方常写北五味子。经方中与干姜、细辛配伍,为治咳嗽、哮喘通用药。老朽以之加人参,调理气液两伤,症见形体瘦弱、精神不振、动辄喘息、大便溏泻、自汗频发,功力较好。1953 年于河北故城诊一老翁,舌质鲜红,咳嗽无痰,久治未愈。夜间呼吸障碍,夹有哮喘,卧床则剧,坐待天明。给予麻黄6g、紫菀12g、款冬花12g、麦冬15g、玉竹15g、沙参10g、蜂蜜(冲)30ml、梨汁(冲)60ml、五味子20g,吃了8 剂,无明显好转,根据大瓢先生经验“病不回头,考虑药量”,遂将五味子升至50g。为了防止肠道蠕动变缓,导致大便秘结,加入瓜蒌20g,又服1 周,即邪去而安。不难看出,五味子之量起了核心作用。若恐量大饮后不适,可改为水煎分4 次喝下,万无一失。

柴胡十用

柴胡抗菌消炎,有多项用途,老朽临床常取其一解表发汗;二清热退热;三和解少阳,祛表里之间停邪;四疏肝利胆,散郁止痛;五和胃化滞,促进消积蠕动;六升发阳气,提气机下陷;七治泌尿感染,小便热痛;八久服通利月经;九抑制疟疾发作,消除寒热往来;十调理乳腺、甲状腺、淋巴腺炎症。大瓢先生以柴胡15g、大黄3g,医气郁不舒、条达障碍,胸闷、胁胀、隐痛不已;或柴胡3g、升麻3g、陈皮6g、黄芪15g,疗胃体下垂,掌握一个“胀”字,均每日1 剂,水煎分2 次服,能见良好的效果。

柴胡泄邪主宣散

柴胡性味苦平,疏肝利胆,和解少阳,开表宣散,降体温退热。调理胸闷、背胀、肋间疼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围绝经期综合征,都属开垦的处女地。大瓢先生门人陈少康医家临床较久,精于研究,阅历很广,治学工夫颇深,能继续师门传灯,处世行为也一脉相承。曾告诉老朽,吃柴胡后易于出汗,既解热退热,通过发散还可以开结,清除内郁,驱逐人体之邪,这一形式,是排泄现象。凡血压正常,头晕、耳鸣,给予本品20g,加茯苓15g、石决明30g、龙胆草10g,水煎分3 次服之,收效最好,不会引起血压升高。1990 年老朽在天津诊一企业人员,因工作劳累,与另一同事发生口角,心情烦闷,郁郁不伸,噫气、胁胀、肋痛,血压升高,呐喊数声则感轻快,已有2 个月,打针、吃药未见好转,改变主张乃求中医。脉象沉弦,且有间歇,断为气机阻遏,先予疏泄,非气液双亏、阳气不通,和《伤寒论》炙甘草汤证不同,当时就开了柴胡20g、枳壳10g、香附10g、郁金10g、丹参10g、半夏10g、砂仁10g、沉香6g、绿萼梅15g、大黄2g,每日1 剂,结合说教、启发,排除心理障碍,连饮1 周,病去大半,继用3 天,获得全安。血压未升,反而下降。准斯以观,要坚持传统灵魂辨证施治,化验室提供的材料,不应视为绝对依据。

柴胡加药配方

徐大椿先贤曾说,人到晚年大都抱着“秋深雾冷蝉将蜕,春老花残蝶倦飞”的心情等待回归。“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老朽为了留下一生所知见闻,依然濡墨笔耕,挣扎在写作线上。大瓢先师的经验,用柴胡消炎退热,要加黄芩;解表加藿香;疏肝加白芍;举陷升阳加小量绿升麻;开郁散结加郁金、甘松、苏梗;治疟疾加蜀漆。每次超过15g 则发汗。调理神经官能症,是一味良药。本品临床重点,一为清热宣散,下降体温;第二是行滞解郁,医疗气机不畅,精神失调,忧郁、焦虑不安。

论附子入药

附子为温里壮阳药,所含生物碱有较强的毒性,经过高热水煮将其破坏,医疗功力并不降低,仍发挥临床作用。由于缺乏这方面知识,今医竟然谈虎色变,视如蛇蝎,束诸高阁不敢起用,使良品尘封。老朽经验,治途颇广,大热纯阳祛寒镇痛,救手足厥冷、脉微欲绝、命门火衰,能打先锋。上海祝味菊、徐小圃医家,皆以善投本药闻名,解除若干寒邪、阳虚顽症,被称二附子。老朽早年亦受恐“附”影响,惧毒性萌发或副作用,也避之遥远,通过实践,才了解他的面目,改变了贵耳贱眼,数十年来并未发生差错。凡驱逐阴寒,要与干姜、吴茱萸配伍;回阳益气与人参、肉桂结合;肌肉、关节疼痛与独活、乌头组方,可增强助力、提高疗效。大瓢先生调理风寒外感,身体疼痛如被杖打,常开附子30~60g,加白芍30~60g,一阴一阳,一补血一助火,通经络养津液,获愈率很佳,独具特色。

附子补阳,温里第二

药物功能分类,归档不一,目前大都将附子列为温里药,把鹿茸、肉苁蓉、巴戟天、仙灵脾、杜仲、冬虫夏草、紫石英、仙茅、补骨脂划入补阳范围中,基本否定了附子回阳返苏,从遣药规律看不太适宜。事实证明,温里药未必尽皆扶阳,补阳之品则有温里作用,肉桂亦能助阳,但临床派遣时,却以温里祛寒的身份掩盖了它的真正功能,妹替姐嫁,李代桃升了。以干姜、吴茱萸热除寒邪,均无异言,若抹掉附子回阳只突出温寒之力,未免贻笑大方。前贤所讲“附子不配干姜不热”,就揭露了这个问题,抱有倾向性的同道,仍然坚持温里说教,殊属憾事。大瓢先生强调附子振兴扶阳第一,是专科用药,温里次要,绝对不可颠倒。

猪胆汁引阳治阴

猪胆、牛胆汁,性味苦寒,晾干调入丸散,不宜水煎。和熊胆类似,清热泻火、解毒、明目、止痉,医烦躁、热盛惊风、癫痫、外敷疮疡、肝胆火旺眼赤肿痛,且有强心作用。大瓢先生将二者配伍,代替金、墨二色熊胆(马熊胆汁色黄、狗熊胆汁色黑)投向临床。老朽应用,凡乙型肝炎胆红素、转氨酶升高,E 抗原持续阳性,在施治处方内均加本品。1965 年诊一50 岁寒邪入里阳衰患者,表现少阴症状,身上出汗、怕冷、脉搏沉微、手足厥逆,蜷卧、不愿说话、体温下降、尿量很少、大便溏泻日行三四次,无有烦躁、呕吐现象,曾参考《伤寒论》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防止阴盛格阳、以阴领阳,开了附子(先煎1 个小时)30g、干姜30g、甘草10g、猪胆汁(冲)15ml,添入人参20g、肉桂6g、黄芪40g、龙骨10g、牡蛎10g、水煎分4 回服,5 小时1 次,连用3 剂,情况即转,改为每日1 剂,继饮5 天,病消而愈。其中所加补气、收敛、固涩药,起保本作用,使正复邪却,缩短疗程,促进健康。

气郁用药

妇女因精神刺激情志不舒,往往气滞内结。调理过程中,凡胸闷加瓜蒌、枳壳、甘松;胁胀苦满加香附、郁金、厚朴、木香;游走性串痛加白芍、川楝子、乌药、荔枝核、乳香、没药;一般不投失笑散(蒲黄、五灵脂)。自始至终均加柴胡,尤以背胀欢喜捶打,肋间攻冲隐痛不已,不要离开本味,疏泄、宣散、解郁之力非他药所能代替。大瓢先生提示,条达抑制之品,柴胡应推第一,任何名饵都败在它的脚下。叶桂老人对其畏之如虎,视同蛇蝎,属一大损失,若果敢起用,积累经验,肯定可转归为柴胡圣手,思之令人无限喟叹。老朽临床遣使不多,但知为中流砥柱。

急性炎症加少量大黄泻火开结

老朽临床多年发现,凡遇急性炎症,无论大便干燥与否,只要属于实邪,在处方内加入大黄3~6g,可通行瘀阻、清热、活血、祛瘀、利痰、泻下、宣开经络,防止药物守而不走,能起向导与助力作用,尤其对精神分裂痰、火、气、血凝结,如缺乏本味,就失去了治疗意义。大瓢先生说,于补益方剂中加入1~2g,可解除呆滞,推动、发挥、催化人参、黄芪、熟地黄、当归、干姜、附子、乌头、石膏、黄连的功效。

虚寒腹痛重用附子、白芍、吴茱萸

《伤寒论》除桂枝汤外,以桂枝命名、加减的处方,共十九首,计桂枝人参、桂枝二麻黄一、桂枝二越婢一、桂枝甘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桂枝加桂、桂枝加芍药、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桂枝加附子、桂枝加葛根、桂枝加厚朴杏子、桂枝去芍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桂枝附子、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桂枝麻黄各半、桂枝加大黄汤。大瓢先生医虚寒腹内隐痛,经常发作,久治不愈,排除阑尾炎、妇女盆腔炎,习投桂枝加附子汤,计桂枝15g、白芍30g、甘草9g、生姜10 片、大枣(劈开)15 枚,加吴茱萸10g,每日1 剂,水煎分2 次服,连用10~15 天,疗效良好,对胃炎、胃溃疡、胰腺炎、肠系膜淋巴结炎,都有作用。其中附子10~30g,根据需要而定,皆开制过者,须黑色附子。

何首乌降血脂

何首乌性味苦温,补肝肾、润肠濡燥,原则讲属于滋阴药。医阴虚血枯,须髪早白、筋骨酸软乏力、习惯性便秘、外消疮疡;能降血脂、减肥胖、防止心脑血管阻塞,发挥益寿延年作用。补养健身要炮制,通利肠道用生者。大瓢先生喜于四物汤(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内加入本品,名血燥汤,调理阴血亏损,皮肤皴揭、屎硬难下、遍体瘙痒。老朽应用重点,以降脂、减肥为主。1993 年于山东中医学院(今山东中医药大学)门诊部治一男子,60 岁,体重超标,甘油三酯越出正常5 倍,除头晕、走路不稳,无不适症状。吃降血脂药,下而复升,反弹率高,缩食后体重减去10 公斤,甘油三酯不降。患者要求长期服药,随身携带,专吃药丸。即授予生何首乌2000g、泽泻600g,碾末,制成水丸,每次10g,日3 服,连用不辍。蝉联3 月,症状解除,血脂下降,大便通畅,体重又减10 公斤,恢复了正常,1 年后相见,甘油三酯未再攀升。方内加泽泻目的有二,既协助减脂,也防止何首乌滑肠发生泻下不已。

代赭石治耳鸣

代赭石性味苦寒,潜阳降逆、下气凉血,医肝火上冲、恶心、呕吐、嗳气、哮喘、眩晕、耳鸣、口鼻出血、呃逆频发。张锡纯先生认为清热而不伤正,大瓢老人推称降气治胃的首选药。老朽临床应用,一止吐衄,二除气上打嗝,三疗火升耳鸣。1982 年诊一中学教师,男性,50 岁,头眩、耳鸣,夜深人静时蝉叫声转剧,无法入睡,已有10 个月,医院诊断神经性梅尼埃病,希望吃中药调理,曾给予知柏地黄丸(改为汤剂),加龙胆草、石决明、天麻、夏枯草。计熟地黄10g、山药10g、山茱萸15g、牡丹皮10g、知母10g、黄柏6g、茯苓6g、泽泻6g、天麻10g、夏枯草10g、石决明30g、龙胆草15g,每日1 剂,水煎分3 次服,连用2 周,眩晕稍减,耳鸣如故。在反复思索的情况下,忽然想起代

赭石的作用,即于方内添入代赭石40g,作困兽犹斗,事出料,饮了7 天,症状大见改观,耳鸣声音降低,时间缩短,劝其继续勿停,供40 剂,彻底获愈。本品之解除耳鸣,得到实践,但所含机理,还要深入研究。

经方遣药的变化

大瓢先生讲学,谈处方遣药掌握技术与技巧,指出以《伤寒论》为例,凡外感伤寒无汗投麻黄汤、伤风有汗投桂枝汤,属于临床技术。若汗少、发汗困难,加重麻黄、桂枝之量;汗多加重白芍之量、增入附子;咳嗽再添干姜、细辛、五味子;哮喘加杏仁、厚朴,上升麻黄之量;解表高热不退加石膏,皆称技巧。以此类推,时方、杂方也是这样。老朽业医多年,对运用技术感到容易,灵活抓取技巧却似愚公移山难度很大,临床要提高敏感性和反应能力。

仲景处方剂量与今不同

清初杭州经方派,高举仲景先师旗帜,处方比较谨慎,投麻、桂、姜、附量小,躲开有毒药物。相继而起,苏州地区伤寒医家对发汗温里之品则退避三舍,投量之少令人咂舌,甚至只用过桥麻黄(麻黄水泡豆卷)、水浸桂枝、漂淡的干姜附子,临床作用丧失大半。将《伤寒论》《金匮要略》一两,考证为现今2g,把东汉末年的秤杆,耍成手上的布袋戏。大瓢前辈指出应纠正这一现象,所言一两,要按二钱即6g 计算,少了与原量相悖,难见功效。大青龙汤内石膏如鸡卵大,足够目前十进位的一两,约有50g,就是明显例子。陆九芝先生的古今对照表,同实际不符,切勿盲从,防止影响施治成绩。解决类似问题,应研究历史、查寻物证,缺乏真知灼见,拾人牙慧,等于纸上谈兵。老朽常守此训,牢记无据不敢妄言。

药物相配量中寓巧

大瓢先生调理咳嗽,排除肺结核,凡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常以麻黄、细辛、干姜、五味子为核心,根据《伤寒论》投药规律综合应用,在量上有所区别。一般是风寒感冒麻黄、细辛第一;慢性久咳五味子领先,麻黄最少;痰多、食欲不振、寒邪较重,突出干姜,超过其他半倍;兼有哮喘细辛为主,麻黄居二。出入之量是麻黄2~10g、细辛2~6g、干姜3~10g、五味子6~15g。若收效不大,加款冬花6~10g,即可解决。大师曾说其家境衣食尚丰,能不馁度日,唯知识欠缺,有贫寒感,故名箪,号大瓢。老朽认为乃自谦之词,虽未参加过科甲大考,却被尊称翰林,后辈与之比较,好似太阳同小星,相差不啻万倍,就以先秦著作而言,能将孔子、老子、荀子、杨子、商子、墨子、韩子等书背诵如流,世所罕见。岐黄方面,更登了摩天楼,够得上空前的伟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