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文,古诗词鉴赏,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的高考备考启示:解读教育部考试院《高考试题分析(2024年版)》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9-22


一、文言文:未来的题型演变将着重考虑区分度和评分的可操作性,例如文言文断句由原来的四选一改为选择正确的三处断句。

1、文言断句:

(1)文言文的语言搭配现象和基本搭配规则的运用,以及将句子内部的各个分句内容联系起来确定句子的“断点”。

(2)以文言文中的常见句式作为点断的标准。

例: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2的第10题的“不…..乎”就是常见的反问句式。

2、概括分析题(选择题):相比以往单纯的内容比对,有比较大创新变化

(1)信息内容的对应性分析:选项对原文语句的简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2)对特定语段的意译:考查大体意思是否转述无误,也就是转述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

例:2023全国乙卷第12题的D项,这里要准确理解“为大戮”的意思,才能识别选项的曲解。而要识别曲解,则要在意译的基础上理解这个选项对应的语段中的人物关系和情境。

Image
Image

(3)对特定语段中影响句意的重点词理解

例1:2023全国甲卷第12题的A项和B项

例2: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1的第12题的C项,概述与原文明显不合,错点在“自辅”和“自贤”两个词上。

(4)基于语段中人物对话所蕴含的态度,推测其情感立场。

例: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1的第12题的D项

3、文化常识和关键实词的解说:考查古今情感色彩的变化和依据特定语境确定词义及情感色彩。

例: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1的第11题的D项,“诬说”在古代没有现代这么强烈的贬义色彩,韩非子假设前提与事实不合,但主观上并没有污蔑陷害。这个语言运用现象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

Image
Image

4、文言文翻译:保留传统考点。

(1)整体把握语句在文段中的意义和作用;

(2)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词语意义;

(3)重点关注关键词的理解;

(4)注意古今异义;

(5)特定句式结构

文言文翻译要训练学生踩准给分点,包括两个关键字词,一个影响句意的词语或短语。

典型例题是: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2的第13题的第(1)—(2)小题各有上述三个点分布,可以作为踩点给分训练的例题。

5、概括分析的简答题:这个题型的基础能力与信息类文本阅读能力相通。包括综合理解能力以及信息筛选能力,观点归纳能力。

二、古诗词鉴赏:

1、三个传统考点:诗词内容,诗词情感,表现手法

2、考查传统表述题型:

(1)画面描述和表现手法分析,例:2023全国卷甲卷第15题。题型虽然传统但要重点训练考生如何分析表现手法,例如这题的“想象”是如何生成的。

(2)对诗词中心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例:2023全国卷甲卷第14题的D项,这里的醉和醒都是闲居的自由生活,与思念远方友人无关。

3、选择题的考点:(1)对诗歌具体语句内容理解;(2)对诗中关键字词含义的理解;(3)对诗歌表达方式的认识;(4)对诗人情感和基本思想主张的理解。

例: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1的第15题覆盖面较广

4、理解写景抒情诗歌的情景关系。

例: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1的第16题,要求考生读懂:物我相融,以我观物,让物着我的主观色彩的过程

Image

三、语言文字运用:

1、仿写:往高层次仿写推进。表现在:

(1)基于一定的情境确定仿写的方向

(2)分解需要仿写的复杂句式或情境要素

(3)先提取仿写的语段的内在逻辑,再展开仿写

例:2023全国卷甲卷第19题和第21题

2、改句与原句之间差异的分析要先仔细观察原文的三大特征:(1)内容;(2)内容承载的情感;(3)用词

例:2023全国卷乙卷第19题,改句与原文口语化的风格不合

3、病句修改:基于基本的现代汉语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发现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掌握的知识纠正。最常见的考点是发现并修改搭配不当。

例: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1的第22题。这里出现了句式杂糅和动宾搭配不当。

4、补写句子:考查的基本要素有:(1)叙述对象一致性;(2)读懂前后文内容;(3)找到句中关键词;(4)运用连接词做出推断

例: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1的第18题,连接词是“其实”,提示接下去的内容为相反情形;“遗忘”是关键词,需要补写的内容应包含该词。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作答补写句子题的基本思路:

(1)带空读语段的主要内容,找话题词或者提炼话题词;

(2)生成核心观点;

(3)具体到每个空的作答要找小语段构成的小语境里的中心词;

(4)借助前后文的关联词推断语意和各个层次的逻辑关系。

四、写作:

1、所有的材料作文都需要训练凝练生成话题词的能力,例如2023年全国甲卷要生成中心词:“时间”,2023年新高考全国卷1要生成中心词:“故事”

2、用概念分析法分析中心词。

(1)结合材料其他要素来限定这个词。

例:2023年全国甲卷的作文题,把“时间”与材料中另外两个词:“掌握”、“仆人”关联。

(2)对概念中心词展开逐步拓展挖掘。

例: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1作文题,围绕“故事”展开。什么是好故事,有不同的标准。故事的力量如何发挥,在何种情境下发挥,可以想象的空间很广。这就需要形成某个具体的问题,对不同的问题做出深入的比较。故事可以发挥的力量十分多样,由故事的内容和具体情境决定。这个逐层扩展的过程就是一个立体深化的过程。

这里要训练两种能力。第一,将复杂的材料转换成一个中心话题词;第二,采用概念分析拓展这个话题词,形成立体的论证结构。

Image

3、运用辩证分析法杜绝泛泛罗列现象,最后再升华的“单向”证明思路。

有效的策略:

(1)将话题词与生活中相关现象勾连,生成新认识。例如,技术无处不在,技术让人丧失闲暇,技术在加速生活节奏的同时,将便捷和效率作为准则。

(2)用覆盖面足够广阔的例证推动认识的提升。例:2023年全国乙卷,围绕材料话题要讲张骞出使西域,航海时代,现代交通,路的沟通形成地球村。这样就可以立足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深化对材料的认识。

Image

(3)对话题词进行反思和推演。例: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2,可以反思“自己的空间”的局限性,思考青少年的成长中是否需要自己的空间。还可以对概念的外延做出拓展解释,例如“自己的空间”并不是封闭的,而是充满友谊互动,对社会关切,对未来幻想。

4、热点词: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不仅出现在作文中作为备考素材,还可能出现在论述类文本作为话题或作者观点,因此对这类热点词相关的背景资料的阅读要确保广阔的阅读面。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