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月推荐 ▏历史名城——扬州

 非亲似亲fhf 2023-09-22

图片

明·沈周《两江名胜图册之扬州》

扬州名片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两千五百多年的建城史,为扬州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存,同时,扬州也保留了美好的自然生态。这里有秀丽的扬州园林、精致的扬州美食、精湛的扬州技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从古至今,扬州一直是文人墨客争相到访之地,承载着世人的“扬州梦”。

扬州是中国大运河的原点城市、大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和大运河世界遗产点最多的城市,也是中国唯一全域划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核心区的地级市。千百年来,大运河滋养了扬州,是扬州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它吸引集聚了八方资源,造就了扬州盛唐时的繁华、明清时的鼎兴,同时也孕育了今日扬州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

图片

清·袁耀《邗江胜览图》

自古以来,扬州就是中国南北方地域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节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交会点,拥有南北兼容的文化特质,积淀了厚重璀璨的独特文化。因大运河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沟通,扬州与日鲜朝本、等国交往频繁。如今,扬州正积极打造生态宜居、底蕴深厚、精致秀美的现代化城市,并逐渐成为对外交往的热点城市。2019年8月,扬州荣获“东亚文化之都”的美誉。

扬州建城史

距今7000年至5000年间,淮夷人已经在扬州一带劳动生息,位于高邮的龙虬庄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此发现了当时纬度最高地区的水稻栽种的证据。春秋时期,今扬州及江淮东部一带称“干”(hán)。

春秋时,吴灭干,在干地筑邗城;开邗沟,连接长江、淮河。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邗地改属越。周显王三十四年(前335年),楚灭越,邗地归楚国。周慎靓王二年(前319年),楚在今扬州市北郊建城,名广陵。秦统一六国后,设广陵县,属九江郡。

汉代,今扬州称广陵,先后为吴、江都、广陵等封国的统治中心。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茱萸沟(运盐河),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图片

清·袁耀《扬州四景图》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广陵屡经战乱,数次变为“芜城”。西晋末,山东青州、兖州一带的移民多避乱南迁至广陵一带。东晋大兴元年(318年),在广陵侨立南青州,后又将侨立京口(今镇江)的南兖州迁往广陵。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建立统一的隋政权,改吴州为扬州,置总管府。隋炀帝时,开大运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扬州成为水运枢纽。隋炀帝大业初年改州为郡,扬州改为江都郡,成为事实上的陪都。

唐武德三年(620年),扬州为唐军占领,名称屡有更改;武德九年(626年),复称扬州,治所在今扬州。自此,“扬州”才真正成为城市的专属名词。唐代时,在扬州设大都督府、淮南节度使。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扬州成为第三大城市,富庶甲于天下。时有“扬一益二”之称。

图片

·袁耀扬州四景图》之一

唐末,连年的战乱使扬州遭到严重破坏。五代时,扬州是扬吴政权的统治中心,南唐政权的东都。

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北宋淳化四年(993年),分全国为十道,扬州属淮南道;至道三年(997年),又分全国为十五路,扬州属淮南路;皇祐三年(1051年),分淮南路为淮南东、西路,扬州属淮南东路。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赵构迫于金人进逼,在迁都过程中以扬州为“行在”一年,促进了扬州的繁荣。南宋时期,扬州设“江淮制置大使”,总管军事、行政事务,成为抗金抗元的前线堡垒,城市性质迅速改变。

元代,扬州是江淮行省治所地,经济得到恢复,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明代,扬州的经济支柱主要是两淮盐业专卖和南北货贸易,盐税收入几乎与粮赋相等。

清代,盐业经济畸形发展以及康熙帝和乾隆帝的多次“南巡”,促进了扬州的繁荣兴盛,扬州成为当时中国八大城市之一。

窈窕碧波:瘦西湖

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扬州市区西北部,与老城区毗连,由唐子城风景区、笔架山风景区、蜀冈风景区、瘦西湖风景区、绿杨村风景区五部分组成;1988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江苏省内唯一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国家重点公园、全国文明风景区等6个国家级称号的全国知名景区。

图片

·袁耀扬州四景图》之一

瘦西湖风景区位于风景名胜区南端,是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瘦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湖上园林,也是扬州园林最为杰出的代表。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长堤春柳、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白塔、五亭桥、凫庄、水云胜概、玲珑花界、熙春台、二十四桥等两岸景点,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瘦西湖的水道是唐宋时期扬州城的城壕兼泄洪河道,原名保障河,亦名保障湖、炮山河。后经历代造园家营造,特别是清朝康熙、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时,当地盐商、士绅不惜斥资万金,聘请造园名家对沿岸的私家园林和别墅进行改建、增建,到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时,已盛极一时,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北郊二十四景。从天宁寺御码头到蜀冈平山堂南麓,在十里长的湖区两岸,“几无一寸隙地”,湖上胜境令人流连忘返。清代钱塘诗人汪沆看到扬州保障湖一带处处烟波楼阁,觉得与杭州西湖十分相似,尤以清瘦为长,于是吟诗一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的美名不胫而走,流传后世。

本刊责编 宋薇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