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洛依德说,每个生命体都会有两种本能,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是性本能和爱本能的结合,是个体热爱生命自我完善的需要。死本能是一种侵略本能,自我毁灭的本能,追求生命的终结,希望回到无生命状态。终其一生,生命都在两种本能里纠缠。 最近看一些关于个体自杀的新闻,发现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扼腕叹息,相反却对那些自杀行为似乎多了些理解和接受,甚至还会以为那何尝不能是一个生命体的自由选择,虽然也许可能有更好的选择。很多时候,生命都会去回避面对那些社会层面不能接受的行为,就算它们真实地存活在我们的内心。当我们鄙视别人的行为时,看向自己的内心,它们可能也曾经活在我们的思想里,也许一霎那,只有闪电般的一瞬,但是的确存在过。如果我们选择了那霎那间的感觉,你以为的悲剧里的那个人可能就成了我们自己。 一个母亲来问事,说如何才能让她一酗酒就闹事的女儿不会跑出去喝酒。她女儿28岁了,已经结婚,告诉母亲说喝醉后的感觉特别好,仿佛不是平时的自己。我猜她女儿活得一定感觉很无聊,所以需要时不时的醉一回闹一回,来看见自己的存在意义。酗酒闹事是一种破坏行为,是死本能对生命的呼唤。它伤害自己的身体,对外界社会也有潜在的危险。像这位女儿,喝醉后就会和人有语言肢体上的碰撞,做母亲的担心得很,才会忧心忡忡地来问。 我们中国人最喜欢中庸,道法自然,过犹不及。任何事都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对于生本能和死本能,也许也有那么一个临界点。一边是生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在牵制你,另一边是死的需要,结束的需要在呼唤你。一个人生本能的欲望越强烈,死本能的声音就越远。而一个人死本能的呼喊声越大,就会掩盖了生本能的需要。 如果这两个方向是一条直线,我们会发现,我们站在任何一个点上只是我们思想上的一个选择,它不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踩踏。你想去哪里,你就能去哪里,选择生,选择死,选择何种生,选择何种死,都是转念间的事。 如果生命就是两种本能的纠缠不休,那么个人以为,每个生命体能看清自己的思想就是一件最重要的事。自知者明,只有站在阳光下,我们才会不被黑暗蒙蔽了眼睛,不被迷雾遮挡了目光,才会看清自己站在怎样的节点上,才会发现自己可以选择去哪里。如果你看不见自己,你不知道自己站在哪里,那么生命就会焦虑,就会无所适从,就会成为两个本能里的戏码,而你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演的是哪一剧。 如果你的女儿自己没有认识到酗酒闹事的危害性,没有想改变的需要,那么作为母亲的你也是毫无办法的事,我说。 有人说国人中十之七八几近抑郁,我是不信的。不过许多真抑郁的人却没有自知之明,这倒是真的。还有就是知道自己抑郁的人,却碍于社会认知上的误差,冲不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让自己越陷越深,以至于被死本能吞没。 许多年前看一本心灵成长类的书,里面有说到自我觉察的重要性。而生命在哪些时刻最需要觉察,最需要成长,也许就是在你经历某些事的时候。就像这位母亲的女儿,如果在酗酒闹事后有自我觉察,也许就能发现另一种选择,就会寻求自救和外援。当然每一个当下的发生,过去的存在,都能在我们有意识以后去觉察,去感悟,成为人生的经历和经验。 生本能,死本能,在我们自觉的那一刻,也许就成了我们灵魂里的一对好朋友。而生命的内在,也因此变得轻松自由。 |
|
来自: 新用户2253oasN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