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遥远的瓦尔登湖

 新用户2253oasN 2023-09-22

很多人曾经为忙碌的工作,闲不下来的日子烦恼。希望自己可以过点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不用出门上班,不用操心工作的闲散生活。如今,一纸肺炎疫令,真正给大家送来想望的生活状态。不过呢,自我隔离式的宅居,却成了很多人熬不过的煎熬。

我们习惯了串门,聊天,聚会,聚餐。我们习惯了天天逛超市,日日买小菜,零食不断,一日三餐,都是新鲜多样的油炒烹煎。我们习惯了出行,旅游,看风景,赶热闹,飞东赶西,扎堆所谓的视听盛宴。我们习惯了算计金钱,消费金钱,习惯努力地一边赚钱一边花钱。我们习惯了刷手机,追明星,在剧短媒长中浸润时间。

如果宅一天,睡个觉就过去了。如果宅三天,追点剧也过去了。如果五天七天,那些心痒痒的习惯就成了心窝里过不去的坎。

明明家里的食物还很多,足够营养和饱足。心却痒着要逛逛超市走走菜场,想要给自己增添一些美食。明明没有很重要的事必须远行,却想开着自驾走走给生活多点刺激和激情。明明亲戚朋友之间没有一定要的聚会,却也想着随便聚聚不会带来危险,随随便便地继续走亲串戚。明明有些事不着急做有些钱不着急赚,却心急火燎地急着赶工上线。

不是这些事必须做,只是我们跨不过不去做的坎。

尽量不出门,就是为国为民做贡献。可是这不出门的贡献,对我们很多人来说也是那么艰难。

所以呢,高速出口还是车流成河,超市买单还是需要排队。基层人员守点盘查量体温,多少人为着这过不去的坎,又是加班又是劳累。就算这样,还是千算一漏害怕病源传播。

在大约180年前的美国瓦尔登湖边的土地上,一位思想家在湖边自建了一间小木屋。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在那里垦地种菜,自给自足,过着宅居的生活。后来这位思想家把他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瓦尔登湖》,这本书后来成了公认的散文里的圣经书。这位宅居瓦尔登湖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大家都熟悉,叫梭罗。

最近几天刷疫情新闻,听到一些到处跑的宅不住的人。自己的儿女也是扛不住美食的诱惑,一次次地冲向清冷的街市。我便一次次地想到瓦尔登湖,想到宅居湖边的这位先哲。

想想看,自建自造的小木屋,住起来有多少的舒适便利。想想看,自垦自种,自给自足的食物,能有多少充足和美味。想想看,方圆几里无人同住的土地上,能和几人相聚聊天。想想看,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电视,也没有电灯更没有新闻的日子,该是多么的无聊死寂。

如果没有一颗静得下来的心,该如何在湖边常年累月地独居过日。如果没有可以自立自足,平淡生活,简单饮食的生活勇气,又如何安于自己,写出无人超越的超验文字。如果没有参透人生,阅尽尘世,悠然超脱的生命信念,又如何能够在自然的风雨中,不让自己在泥泞中伏地。

过去了180年,人类的各种步伐都有了巨大跨越,科学的发展让我们在这个地球上为所欲为,创造了空前的辉煌。可是,在精神层面上,我们依然是孤单寂寞的生命体,依然是孤独无助的独行者。依然在灾难面前束手无策,恐惧不安。依然在死亡面前俯首呈服,听天随命。

甚至,我们的灵魂越加孤独,因为我们感觉到我们能依赖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我们越来越离不开其他人,越来越离不开我们熟悉的环境,习惯的生活习惯。我们的身体滋生出了太多的需要。我们的灵魂滋养着无数的欲望。我们的心灵已经无法平静,它们就像已经搭上轰轰而响的火车的乘客,如果车轮不止,我们就永远下不了火车。

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我们都感觉到它们离自己越来越远。我们对自己越来越没有掌控力,越来越没有信任和自由。我们发觉自己越来越不是自己,也越来越找不回自己。

就像一只被鞭打的陀螺,我们本来希望拿起鞭子,却发现自己是那只陀螺。

瓦尔登湖,在时间里遥远,也在思想的空间里遥远,就像夜晚时遥远模糊的天际星光。

哪怕只是那些哲人的文字,也像凌乱的城市马路,炫目的高楼灯火,我们已经拾不起那份心情,可以就着烛光,在墙角里聆听自然的回响,触摸生命的真实模样。

遥远的瓦尔登湖,你是我们到不了的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