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沿编译】具有上皮样特征的睾丸旁去分化脂肪肉瘤的诊断陷阱

 Joy2023 2023-09-22

导读:

睾丸旁区域好发高分化/去分化脂肪肉瘤(WDLPS/DDLPS)。DDLPS因其广泛的组织形态学谱而臭名昭著,上皮样形态的DDLPS极其罕见。

Patton等人近来报道了1例具有显著上皮样特征的睾丸旁DDLPS病例。患者为71岁男性,出现多发性睾丸旁肿块。切除标本证实为DDLPS。

此外,还注意到具有腺泡状和巢状结构的上皮样特征以及表达细胞角蛋白。这些区域增加了继发/转移性肿瘤的可能性,包括性索间质肿瘤、生殖细胞肿瘤和副神经节瘤等。

然而,MDM2免疫组织化学和FISH显示这些区域表达MDM2并MDM2扩增,证实它们是DDLPS的组成部分。该病例进一步凸显了DDLPS的形态多样性以及MDM2分子检测在诊断DDLPS中的重要价值。

图片

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查看文献全文。

脂肪肉瘤是成人最常见的肉瘤之一,其中非典型脂肪瘤/高分化脂肪肉瘤(ALT/WDLPS)和去分化脂肪肉瘤(DDLPS)占大多数病例。

尽管最常见于腹膜后,WDLPS和DDLPS也可发生在睾丸旁区域和精索的软组织中。

以往的观点将DDLPS定义为高级别非脂肪性肉瘤;然而,现在认识到去分化成分可能是“低级别”的并具有脂肪细胞分化的肿瘤。

此外,DDLPS的形态谱可能有所不同,包括肌源性、成骨性/软骨肉瘤和横纹肌肉瘤在内的异源成分并不少见,特别是在腹膜后。

具有上皮样特征,包括副神经节瘤样形态,虽然罕见,但在不到5%的DDLPS中可发现。

本文报道1例经分子证实的睾丸旁去分化脂肪肉瘤,具有显著的上皮样分化和副神经节瘤样形态特征。

图片

临床病史

71岁男性患者,因阴囊脓肿在外院就诊。

CT发现阴囊增大,并伴有多灶性增强病变,表现为位于左上阴囊内的2.1厘米肿块、左侧睾丸附近或内部的椭圆形肿块,直径分别为2.9厘米和4.3厘米。

肿块主要位于阴囊下部。阴囊超声检查表明,阴囊内存在富含血供特征的肿块,与睾丸分开。

最初考虑为原发性泌尿生殖系统的肿瘤。

患者接受了左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

图片

大体检查

大体观察:精索内靠近附睾处有边界清楚的分叶状肿块,最大直径可达8.0厘米。

将肿块切开,切面灰白色、质中等,有局灶性囊性扩张和出血。

图片

组织形态学特点

组织学评估发现了具有多种形态模式的双相恶性肿瘤。主要由脂肪细胞小叶和增厚的纤维间隔和非典型性间质细胞组成,与高分化脂肪肉瘤一致(图1a)

部分区域有明显的脑膜上皮样漩涡结构。可见肿瘤性坏死,并且每10个高倍视野观察到多达12个核分裂象(图1b)

综合起来,这些组织学特征可诊断FNCCLCC 3级的去分化脂肪肉瘤。

图片

图1.去分化脂肪肉瘤由双相肿瘤(A)组成,其中有成熟脂肪区域和与梭形细胞肉瘤共同构成,间质可见非典型深染的细胞。在去分化成分中注意到许多脑膜上皮样漩涡结构(B)。

部分区域还发现了具有上皮样细胞形态特征的成分,主要邻近脑膜上皮样漩涡周边。

1张切片中上皮样成分形成了一个孤立的结节,并可见纤细的纤维脉管分割肿瘤细胞巢团(图2a)。胞质透亮或略呈嗜酸性(图2b)

在其他切片中,上皮样细胞巢团具有相似的细胞学外观(图2c)。上皮样细胞的细胞质内可见清晰的球状嗜酸性包涵体(图2d)

图片

图2.在去分化脂肪肉瘤(A)内发现了上皮样细胞结节。该病灶中的细胞排列成嵌套状生长模式(B),周围环绕着薄壁血管,而染色质模式让人想起神经内分泌肿瘤。其它区域,上皮样成分具有相似的细胞学外观(C)。细胞质内含有球形的嗜酸性包涵体(D)。

图片

免疫表型特点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上皮样成分AE1/AE3、CAM5.2和角蛋白903呈局灶性阳性;而结蛋白、SF-1、SALL4、OCT3/4、钙视网膜蛋白、WT1、S-100、突触素和嗜铬粒蛋白均呈阴性(图3)

排除了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肿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其他实体后,对MDM2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不仅在分化好和去分化脂肪肉瘤区域中表达,而且还在上皮样细胞中表达(图4a-f)

最后,FISH证实了三种成分中均存在MDM2扩增(图4g-i)。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发现证实了具有上皮样特征去分化脂肪肉瘤的诊断。

图片

图3.肿瘤细胞角蛋白AE1/AE3(A)呈局灶性阳性,SF-1(B)、SALL4(C)和嗜铬粒蛋白(D)呈阴性。

图片

图4.MDM2(D、E、F)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分化好的脂肪肉瘤(A)、去分化(B)和上皮样(C)成分中均呈阳性反应。FISH研究显示三种成分中(G、H、I)均存在MDM2的扩增。

图片

文献复习

具有上皮样和副节瘤样特征的去分化脂肪肉瘤文献复习总结见表1。

图片

表1

图片

小结

睾丸旁肉瘤中常见WDLPS/DDLPS,具有上皮样形态和副神经节瘤样特征的DDLPS罕见,容易误诊为转移性癌、恶性间皮瘤、索间质肿瘤、生殖细胞肿瘤和副神经节瘤等。

图片

MDM2免疫组织化学和FISH MDM2扩增有助于诊断,虽然不具有特异性,但腹膜后多形性肉瘤中MDM2表达/扩增支持DDLPS的诊断。

本文报道的病例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发现MDM2表达以及通过FISH在分化好的、去分化和上皮样特征的肉瘤中均发现MDM2扩增有助于确诊去分化脂肪肉瘤。

图片

通过文献复习,发现13例DDLPS中具有上皮样特征,13例中有2例表现出副神经节瘤样特征(表1)。上皮样成分是DDLPS的形态学变异,而不是真正的上皮或癌性成分。

其他研究,包括通过电子显微镜进行超微结构分析,可能有助于确定这些上皮样区域是否真正显示上皮分化。

具有上皮样特征的睾丸旁DDLPS的预后意义尚未得到很好的阐明,但文献报道的13名患者中有9名死于该病。

图片

总之,本文报道了1例特殊形态的DDLPS病例,具有上皮样特征,包括副神经节瘤样形态,发生于睾丸旁软组织,并得到分子证实。

该病例强调了泌尿生殖系统DDLPS诊断的难点与陷阱,并强调了MDM2分子研究在此情况下的重要性。

参考:

Patton A, McKenney JK, Alruwaii FI, et al. Paratesticular 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with Epithelioid Features: A Diagnostic Pitfall. Int J Surg Pathol. 2023;31(5):721-727. doi:10.1177/10668969221120780

编译

图片

张冬梅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病理科

审校

图片

魏建国 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图片

张黎 主任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病理科 消化道早癌病理亚专科负责人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