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物理应该怎么学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9-22

高中物理很神奇,很多孩子看课本上的知识都能看明白,上课听老师讲课也能听懂,但就是不会做题,或者说当时听明白了的例题,等到下课自己再来看时,又不明白了,又或者例题能看明白,但把条件稍微做一下变换,又做不出来了。

总之,就是经常游走在会与不会的边缘,无法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看到那些物理学起来又快又轻松的孩子,有时候真的是让人非常沮丧,难道真的是智商上的差距吗?人家一分钟做出的题目,你可能需要十几二十分钟才能做出来。难道真的只能靠天赋吗?没有天赋的孩子该怎么办?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公式少。物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公式是非常少的,甚至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那公式少是不是就可以全部死记硬背下来,能够熟练运用了呢?当然没那么简单,否则怎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孩子觉得物理非常难学呢?

2、情境化。每个题目在说题干之前,都会说某某仪器是什么原理,然后把它简化完之后是怎么样的。这些都是基于物理情境的具体应用。所谓的情境,其实就是把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给倒过来,把实际的具体物件所用到的物理原理给抽离出来,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实际上还是要间接搞清楚里面实际涉及到的具体物理过程,这样才能正确套用公式来解出答案。

从知识层面到体系的建立,物理学袭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基础知识、物理过程、模型建立、归纳体系。

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也就是我之前经常说的死抠概念,记住基本公式,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是必须要完全掌握的,这是学袭高中物理的基本前提,属于不需要打招呼就应该知道的事情。

物理并不像化学或者生物,难点并不在于物理公式,而在于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

所谓物理过程,就是每一道物理题中要研究的物体整个运行的过程。这些都需要通过分析、思考和运算,想象和模拟出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有些孩子在做题的时候,常常是想得不细,或者干脆想当然地套公式,根本没有去尽量还原题目中的物理过程,很容易就掉进出题人设置的“陷阱”中。

初中物理题对过程的要求不高,最多就是对初始状态和期末状态进行考虑,很少会要求考虑运行过程中的某些极限状态。那么高中物理题则需要根据出题人设置好初始条件,通过合理想象和推导随后发生的物理过程。

此时因为需要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就会导致做题速度变慢,考试时就会拖累整个做题的进度,此时并不能体会到分析物理过程的好处。要想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和正确率,这时候就需要下一个层次的能力,物理模型的建立了。

当某一类物理过程反复出现,可以通过分析、总结出某种固定的分析步骤和解题思路,就是物理模型的建立。

如果在平时的学袭中熟练地掌握了处理这类模型的思路和方法,在考试时做题就可以直接调用来解题。用建立模型的方法来学袭物理,就像拿了很多把钥匙,碰到哪扇门就用那扇门对应的钥匙去开门。

你不需要每次都对新的题目进行重新分析,你只需要将这道题目进行一下归类,借助模型化的思维,你能很快地想明白题目中描述的物理过程,找出模型中最适合的解题方法,同时搞清楚哪里需要特别注意,出题人最喜欢挖坑的地方。

通过建立模型化思维,一方面能方便你对各种物理过程的快速理解,迅速分析出应该套用哪一类模型,并且能够避开容易出错的地方。另一方面在各类综合题当中,经常需要多种模型组合起来解题。这需要熟悉掌握多种模型的应用场景,理解其中每一种物理过程, 按模型把整个物理过程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物理过程,然后逐个解决。

整个物理过程虽然是复杂的,但按模型拆解后都是已经掌握的单个模型,就像是数学中的分段函数一样,分段解题,然后再对整个物理过程进行整合汇总,最后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答案。

而水平较好的孩子对于物理的理解还能进一步上升到知识体系的高度。什么是物理的知识体系呢?是在掌握了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理解了各种物理过程,建立起各种解题模型后,需要把这些已有的结论经过归纳总结,把相同的和不同的模型进行分类和归类,厘清每种物理过程在各种模型中的应用规律,分析出各种模型之间的底层逻辑和基本概念的联系和规律,最后形成对各种题目解法的汇总。

从记背概念公式,到理解物理过程,到掌握模型,最后形成体系,能力逐级上升。高考物理需要掌握模块化体系化的学袭模式。体系化是高中学袭方法中最高级别的一种科学的记忆模式和思维模式,建立了体系,所有的题目都会迎刃而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