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践论》的知行统一观 ■陆振兴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23-09-23


■陆振兴

1937年夏,毛泽东同志应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邀请,向学员们讲授唯物论和辩证法。后来,他对《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的第二章第十一节作专门整理,写成《实践论》这部主义马克思经典哲学著作。《实践论》通过对人的认识发生、发展的深刻考察,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主义马克思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阐述了主义马克思的知行统一观,提出了一系列闪耀着主义马克思真理光辉的著名论断,对主义马克思哲学中国化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

《实践论》的写作,是为了用主义马克思的认识论观点纠正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针对教条主义严重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问题,毛泽东在《实践论》中首先阐述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强调“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

毛泽东指出:“主义马克思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他同时指出,“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与物质生活密切联系),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他强调,“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举例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由此,他得出结论:“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他还阐述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而且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他强调:“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毛泽东指出:“主义马克思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他强调:“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他还说:“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所谓实践是真理的标准,所谓'生活、实践底(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底(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理由就在这个地方。”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毛泽东指出:“从认识过程的秩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他同时强调:“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毛泽东指出:“人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他举例说,“例如有些外面的人们到延安来考察,头一二天,他们看到了延安的地形、街道、屋宇,接触了许多人,参加了宴会、晚会和群众大会,听到了各种说话,看到了各种文件”,有了对延安的许多印象,获得了对延安的感性认识,但这种感性认识还属于事物的印象、片面和外部联系的东西。他接着说,“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了概念和理论的系统,“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是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东西。他仍以到延安考察的人们的认识发展过程为例,“外来的考察团先生们在他们集合了各种材料,加上他们'想了一想’之后,他们就能够作出'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彻底的、诚恳的和真实的’这样一个判断了。”

毛泽东强调,感性认识固然重要,但人的认识不能停顿在感性阶段。他在批判哲学史上不承认感觉经验的所谓“唯理论”的同时,也批判了只重视感性认识而忽视理性认识的经验主义者和庸俗的事务主义家,指出:“他们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这种人如果指导革命,就会引导革命走上碰壁的地步。”

抓住了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必须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

毛泽东指出,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人们的认识从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这是认识的能动作用的反映,是认识过程的突变(即飞跃)。但是,认识运动至此还没有完结。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还不是十分重要的那一半。他强调:“主义马克思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他进一步指出:“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抓着了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必须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他称赞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中说的那句名言:“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

毛泽东指出,人类的认识运动,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强调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毛泽东指出,人们在自然或社会某一发展阶段内的某一客观过程的实践中,获得了大体上相当于该客观过程的法则性的理性认识,然后将其(法则性的思想、理论、计划或方案)再应用到同一客观过程的实践,如果能够实现预想的目的,即将预想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在实践中变为事实,或者大体上变为事实,“那末,对于这一具体过程的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然而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是没有完成的。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

毛泽东指出,社会的发展到了今天的时代,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责任,已经历史地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在《实践论》的最后,毛泽东作出总结:“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实践论》的知行统一观,丰富和发展了主义马克思认识论,对形成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