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浏涧河边崔河村 乡村振兴带头人

 二高园地 2023-09-23 发布于河南

浏涧河边崔河村  

乡村振兴带头人

刘学敏

      崔河村位于缑氏镇西,距离缑氏镇区2公里,东临浏涧河,西与高龙镇大屯村相邻,南接207国道,北连西王河村。崔河行政村辖崔河、郝寨、姬家村3个自然村,11个村民组,人口2689人,现有耕地2800亩。

      崔河崔姓原籍山西潞安府长子县宁村,明初奉命调迁,同胞兄弟4人迁河南白沙安居,后由白沙三门八世祖桐迁偃师西管茅,最后定居今崔河。因崔姓最早迁居此地,又临浏涧河西岸,故以崔河村命名。

       据《郝氏家谱》记载,郝氏原籍山西洪洞县,明初四兄弟奉诏外迁,过黄河时四弟因爱犬走失,为找爱犬失散;老三居登封颖阳镇;老二居伊川郝湾;老大郝秦居今郝家寨,人丁兴旺,以姓命村名。

       姬家村位于崔河东北。清朝中期,姬姓始祖大壮、二壮由山西洪洞县迁入,初居村西沟下河湾,称姬家湾。随着姬姓人口的增多,迁于沟上,取名姬家村。

     崔河村有姓氏20多个。其中崔姓158户,有15户久居刘涧河东崔村。姬姓152户,郝姓110户,王姓37户,刘姓24户,张姓34户,周姓22户,曹姓12户,以及李、杨、赵、吴、代、魏、仝、蔡、单、高、许等姓。 

       崔河有两处重要的文化遗迹。


       其一灶君庙。灶君庙位于古缑氏城西北郊,姬家村东。据传说占地百余亩,后庙宇被毁,元末明初复建,清乾隆十五年夏,曾落驾灶君庙休息,御笔亲题“天下第一灶”条幅。1994年春,又复修灶君庙,但规模较小。

       其二,在郝寨村南,临古许洛大道,有郝腾蛟墓园,该墓园有清郝腾蛟神道碑。“钦点郝公讳腾蛟探花及第潮州刺史赏戴花翎神道碑”,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现存偃师区城南缑氏镇郝家寨村第二村民组。碑高2.17、宽0.89,厚0.20米,帽高1.09、宽0.92、厚0.23米,碑文凡17行,行61字,额题“圣旨”2字,皆正楷。碑文记述了武官郝腾蛟乡贯、生卒及其为人“忠孝”和为官“清廉”的事迹。郝腾蛟墓园翁仲、华表、碑碣均已遗失,惟留神道碑,由李瀛山撰文、康平山书丹。    

       郝腾蛟(1799—1846)  字凤起,号霈霖,偃师缑氏镇郝家寨人。幼身材魁梧而语言迟缓,人多以为痴呆,实秉性诚笃。事父母至孝。十八岁始习玩弹,经苦练,两臂能开铁胎弓,矢无虚发。二十五岁时欲进京比武,父知其性粗犷,怕惹是非,故在其臂上刺字,曰:“能忠则名扬,能忍则气降,深好勤职,报君王,毋贾祸,累高堂”。腾蛟泣言遵诫。在京比武,他技压群英,但斗虎时,考官因受人之贿,让行贿者与醉虎斗,让腾蛟与饿虎斗,虎虽倒,腾蛟则被屈点探花,官潮州刺史、花翎侍卫。后任广东饶平营游击,不久,又调粤东委理壮勇、健勇等军职。任中,有欲开金龙洞求金者,许以白金二十万,腾蛟坚拒不受,获奖“清勤”牌。他廉洁正直,不计毁誉,救弊补偏,治军有方,爱兵如子,官兵皆服,所部多次受到两广总督嘉奖。道光二十五年(1845),因部下领饷舞弊,自魁渎职,愤激成疾,次年病故。终年47岁。

       1936年10月下旬,吴芝圃介绍楚明到偃师,发展了崔河农民崔天顺、崔金木、崔石寨、戴金豹等为中共党员,革命的种子在崔河播撒。

       崔河村的名人有:

郝泰,明洪武敕封为河南偃师义民。
郝村夫,曾任河南省人大农委主任。
郝新安,鹤壁市无线电厂正师级干部。
郝顺德,曾任渑池县委书记。
郝站立,曾任陕县县长。
刘富德,1936年入党,1937年任偃师县委宣传部长。后赴延安学习,解放后任青岛市公安局长。
姬西川,解放军总后勤部副师级干部。
刘从政,焦作市交通银行行长。
姬安乐,全国优秀教师,原偃师高中校长。

       十八大以来,在党支部书记崔学军等一班人的带领下,2019年实现全村脱贫后,崔河村利用上级扶持资金投资建设面积50余亩的38个日光温室大棚,资产移交给村集体,由村集体引进浙江台州客商发展优质西瓜特色种植,地租全部付给群众。

      村两委积极营造优良发展环境,及时提供水、电、路等服务支持,使承包户能够安心经营。

       洛阳鹏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慕名前来投资兴业,承租了1100亩土地,发展小麦良种繁育。

      崔河村“两委”班子依照偃师区委区政府、缑氏镇党委的部署,用好崔河资产资源,通过竞标形式,以每亩111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1400亩,发展规模化种植和特色果蔬种植,以培植优势产业助推产业振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崔河村利用紧临浏涧河的优势,做好生态振兴,打造浏涧河湿地公园,利用村庄建设用地兴建集接待、庆典宴会、食品加工为一体的农业文旅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5万元。

村容村貌


       春暖花开时节,机器隆隆施工忙。崔河村村民齐动员,纷纷投入建设美好家园的行动中,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开展文化上墙、普法进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处处康体休闲设施,一幅幅精美墙画,无不彰显着崔河村的文化气质,崔河村群众正在用勤劳的双手建设更加美丽的家园。 

      如今的崔河村,湖光山色,水鸟云集,路桥畅通,风景优美,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花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