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智琛 | 平凡的父亲,伟大的爹

 二高园地 2023-09-23 发布于河南

平凡的父亲,伟大的爹

秦智琛

我的父亲象许多天底下的父亲一样.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父亲了。我的父亲做为我的爹,却是最伟大的爹。在我们子女的心中,我们的爹在平凡的一生中.都始终闪耀着伟大的光辉。

说他平凡,那他是太平凡了。在他九十五年的人生旅途中,他几乎没有做过一件有点影响、哪怕是在我们那个村里面有点影响的大事。他就是默默无闻地在我们那个村里生活了几十年,就是在我们村的那块土地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农民的活,就是在我们村的家里养儿育女,持家糊口。到他去逝的时候,他没有留下一间属于他的房屋或一点贵重的财产。他走的时候,也象他一生的默默无闻一样,前一个小时还正常地生活着,过了一会儿就躺到床上安祥地走了。

他默默地走了,他的伟大的光辉却始终在我们子女的心里闪耀着。

他是一个农民,但在他心中却坚守着"忠君"的思想。他小时候,生活贫困.一直挣扎在死亡线上。逃荒要饭到陕西,居无定所,生活无着落。解放后,他被划为贫农成份。在大家都声讨万恶的旧社会,声讨国民党的时候,他在家里说:"咱也不能总怨蒋介石.那时候兵荒马乱.他也顾不上老百姓。”他还说:"在陕西逃难,张钫也为河南灾民办了不少好事,他设粥棚救济灾民.让河南灾民免费坐回家的火车"。

刚解放那些年,农村的生活还很苦,不少人背地里埋怨牢骚很多。我们家孩子多.累受大,生活更是困难。但我爹却说:"是共产党毛主席救了咱家,现在能安稳地生活了,吃好吃赖饿不死了"。

改革开放后,国家强盛了,农村也富裕了,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于是,有人就"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我爹却说:"知足吧,现在的生活多好,再骂就是不凭良心了。"

我爹就是这样,以他朴素的感情,始终与政府保持一致,从来没有犯上作乱的思想。

我爹没有正式上过学.但他把孔孟之道的仁、义、礼、智、信、孝等伦理道德践行了一生。

他在我们那个小村里生活了几十年,没有跟任何一家人结仇结怨。在我的印象里他也没有同人吵过骂过,更没有打过架。即使有人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情,他也总是说“忍一忍算了"。偶然同谁有一点小磨擦,过后他也会主动与人和好。他总是说"即使仇再大也不能结一辈子"。同一个街上的人谁家起房盖屋,谁家婚丧嫁娶,他总是丢下自己的活跑去帮忙。谁家遇到了困难,谁家有了过不去的坎,他都会前去帮助。他从不会去干危害别人的事情。我们也从没听到他在背地里说别人的坏话。别人有恩于他,他一生都记在心里。他总是经常念叨着谁给过咱吃的,谁替咱说过好话,谁帮助过咱。几十年来,村里人提起他,都说他是个好人。

 一个人做点好事做过好人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落个好人的评价。记得上小学时,老师布置批判万恶的旧社会的作文。我模仿着《半夜鸡叫》等文章,写了本村地主秦老七如何压迫剥削我们贪下中农的作文。回到家.我爹看了我的作文后说:"可不能这样写.人家秦老七对咱家不错。”

我舅舅在“文革”中受到批判斗争,大家包括亲戚们都同他划清界限,唯恐沾惹上麻烦。我爹却常常让我翻墙到监管舅舅的地方送烟送东西。有机会还把舅舅请到家里吃饭,聊天。在那时候这对舅舅是很大的安慰。“文革”十年,舅舅被斗了十年,几次都想自杀。亲情的力量也是他扛过来的很重要的因素。我爹带着我们一家人一直都在关心支持着舅舅,直到运动结束,舅舅平反。

我的记忆里,家里一直生活在困难之中。但我爹对于我们各方面的亲戚,那怕是远一点的亲戚都按传统礼仪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姑奶家,姨奶家,姨家,姑家,舅爷家,表亲戚家,谁家有婚丧嫁娶都要参加,谁家有大事难事都要帮助,逢年过节都要准备礼物去各家里看望。

我爹一生务农,家里一直也比较贫困,但他对家庭的传统礼仪,对各个节庆的安排都是很细致的。什么节日敬什么神,敬祖宗的各种方式,特别是过春节的各种步骤、仪式等都是井井有条,周密细致。这些都使我们从小就有了仪式感,规矩感,敬畏感,传统感。

我奶奶常年身体不好,我爹在家里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总是尽心孝顺奶奶,尽量让奶奶吃的好一点,想方没法为奶奶看病。我们村在偃师的南山边上,我爹他们弟兄总是用架子车拉着奶奶,走着坎坷不平的土路,跨过伊河洛河的沙滩去偃师县城、去洛阳的医院给奶奶看病。

我爹对老人的孝和对子女的爱是做得很完美的。有一件小事.到如今我还记得很清楚。一次,我母亲给生病的奶奶做了一碗白面条。我奶奶心疼我爹在地里干活重,就让我爹吃面条。我爹看着眼巴巴的我就让给我吃一点。我奶奶就发了脾气说:“我是看你地里干活回来太累,才让给你吃,你乍又让他吃?"我爹说:"我是你的孩子,他也是我的孩子啊。他这么小,眼巴巴地看着,我能吃下去吗?"

我们兄弟妹妹六人,我爹和我母亲在艰难中总是想方设法把我们养活了过来,为了不让我们冻着.不让我们挨饿,可以说是费尽了心血虽然生活困难,儿女众多,但我爹对子女的爱护却从未减少。我们兄弟、妹妹不管谁生了病,谁发了烧,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我爹总是抱起来就往卫生室跑,有时鞋跑掉了,就赤脚跑……夏天里,我们兄弟们想去水塘里洗澡、游泳,我爹总是要亲自带着我们一起去。到了水塘,他让我们必须手拉手围在他周围。这样我们都安全了,也泡了澡。要知道水塘下面高低不平,污泥很深,常常有小孩子淹死在里面。

生活再困难,我爹总是说:"再苦再难.孩子们都不能耽误上学。"他一直都鼓励支持我们上学。在那艰难的岁月里,这对于一个生活拮据的农民来说,是很难得的。

一九七七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我爹就让我去参加高考。当时我因为没有上过高中,初中毕业后又在农村劳动了五年,对于高考我心里没底,也很自卑,所以就不愿去参加高考。但我爹却坚决要我去参加。他认为我虽然没有上高中,但在家里也没少看书。他还是有信心认为我能考上。,考上考不上去参加一下不后悔。但我当时却听不进他的的话,我认为以我这样的情况去考试是很丢人的,所以坚决不去报名。我爹在与我争吵几次之后,用冷战的方法,多天不同我讲话,给我施压,我们父子俩就这样僵持了下来。最后,还是同村的天明哥到家里做了调解,并帮助我去报名,我才被推着走上了高考的台阶。当年高考结果出来后,我的成绩还不错,参加了体检。但是左等右等也没等到录取的通知(直到多年以后.才知道第一年没有被录取,是当年还有极左思想我的政审不合格),这让我对上大学恢心了。

第二年.我爹又采用上年的方法,逼我再去参加高考。我们俩又僵持了一段时间,直到三月份县里来了通知,组织上年落榜的高分同学到县里复习备考,我才硬着头皮去县里参加了高考复习班。在复习班里,我的压力也很大,因为我没有上过高中,数学一时还补不上去。我爹专门从村里跑到县城安慰我、鼓励我,他说:"咱没上过高中,跟别的同学有差距是实际,咱只要努力考了,考上考不上都中。再说,这个复习班,都是全县的尖子,你在这里成绩不太好,放到全县可能还不会差。"他的话使我放下了包袱,开始专心学习。

我被许昌师范专科学校录取的消息传到家里,一家人都很高兴,我爹更是高兴,他一夜没有合眼,也没有多说话。

我到许昌上学时,虽然也过二十岁了,但在此前也没出过远门。我爹又专门跑到学校去看望我,帮助我解开一些思想疙瘩。当时我们还专门照了一张合影照。

之后,我爹又给我们兄弟妹妹六人都成了家,我和大哥都当上了国家干部,但我爹对我们的操心却没有减少。有时感到他啰嗦,也认为他的操心已不必要了。但有他的操心,有他的啰嗦,我总感到有一股温暖的力量在我的身上流淌,它总提醒着我不忘初心坚持做个好人,它总鼓舞着我战胜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提高向美好生活努力的信心。

我爹把一生中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儿女们,自己却一直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我爹在简朴上是出了名的,他穿过的衣服用过的东西,不到确实不能穿不能用的时候,他是从来不会扔掉的。他在吃饭上永远都是那几样家常饭。我们提醒他,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上也要改善改善了。但他仍然坚持着他的生活方式。他总是说"这样很好,日子过着舒服"。前些年我们给他买点新衣或带点好吃的,他总是说:"衣裳不少,夠穿了。吃的东西也不用带,家里的饭就挺好。"我们即使把穿过的旧衣服带给他,他也不愿接受,还要叮嘱我们,这些旧衣服都好好的,你们不要扔掉,能穿的还要穿。

我爹也是个爱学习的人。他早年家里生活贫苦,上不起学。解致后,他上了一年多的扫盲班。他一生都热爱学习。一本《康熙字典》,伴随他终生。他不但识了不少字,还读了《红楼梦》《三国演义》《七侠五仪》《两汉演义》等古典小说。文革那些年,他也读了不少毛主席的著作。我们小时候经常听他给我们讲故事,特别是讲《三国演义》的精彩故事。他总是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受爷爷的影响,他也喜欢书法,他一有空儿总是拿一根小木根在地上写字,或自制一个小麻刷子在石板上写字。因为家里生活困难,早年没见过他在宣纸上写过字。我们小时候,他专门买了一本欧阳询的《九成宫》字帖让我们在旧书纸上临写。因为他常年用心练字,他的书法水平还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在去世的两个月前,他还参加了县老年书法家协会在大口镇组织的书法活动,他的书法赢得了在场人的一片喝彩声。我曾把他的书法作品拿到新安县参加书展,他的作品也受到了大家及名家的好评。

不喝酒,不抽烟,没有任何不好的习惯。他坚持锻炼,晚年打太极拳,自己做保健按摩,身体一直很好。他多次去县里参加太极拳表演赛,并受到好评和奖励。八十二岁那年,他自己登上泰山,又走下了泰山,赢得了一路游客的赞羡。他去世的前一天,还背着太极剑去小广场锻炼。他有老胃病,早些年一感到胃里不舒服,他就自己弄点土霉素片或胃舒平片吃吃就好了。

我爹是农历一九二八年九月三十日出生的人。因为他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一直很好,所以在我的思想里,一直没有他会离开我们的想法。然而就在二0二二年的十一月三十日的傍晚.他却突然的走了。虽然他走的很平静,很安祥,虽然他己是高寿老人,但因为突然,我的心里还是很难接受。

在我爹简朴的葬礼上,我没有过多的放声痛哭,因为我觉得他老人家一生平平常常,走得也自自然然。他早年虽然在艰难困苦中度过,一生过得简朴平淡,但他一直都在乐观幸福的生活中,他是带着微笑走的。

之后的日子里,我却常常想起他,想起他艰难中的坚强,想起他简朴中的乐观,想起他在低微身世下高超的见识,想起他平凡的人生中发出的伟大的光辉.我想起他一切的好!

我的生命是我爹给的,我的一切都是我爹给的。从小我在他的影响教育下,明白了要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做人,要与人为善,不能做亏心的事,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生道理,使我受用终生。他对我的影响教育,不是用高深的理论教条,而是用他的生活实践,用他的一言一行,用他的为人处事,用他朴素的经验教训。所以他对我的教育影响是潜移默化,是扎根内心深处的。

我常常感激他对我的恩情,我常常流下思念的泪水……

2023年8月30日于洛阳



相关文章


1、秦智深 | 悄悄地,他走了
2、秦智深 | 秋日偶成
3、秦智琛 | 四季人生

作者简介

秦智琛,洛阳偃师大口人,1978—1982年在偃师二高任历史教师,后调任偃师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历任新安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新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2017年退休。书法和文学创作造诣颇深。

1

1

1

1

-敬请期待下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