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人吃面有多讲究?

 常熟老李jlr5mr 2023-09-23

声明

本文最初于2021年7月23日发布

为确保图文严谨,删除后重新编辑发布

图片

图片

摄影/卿本十二

——南北君语——

喝茶、吃面、听评弹

老苏州的必修课

苏州因地处平原,河网密布而成为著名的江南水乡。因自古雨水充沛,物产丰富,也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江南小镇,鱼米之乡,面点流行。苏州人吃面的传统由来已久,老苏州们把喝茶,吃面,听评弹当成了每日的必修课。在老苏州的眼里,苏式面不再是一碗简简单单的汤水面点,而是老一辈苏州人匠心手艺的精髓延续。对他们来说,苏州人的一天是从一碗苏氏面开始的。

那么,苏州人吃面有多讲究?

图片

老苏州往往会起个大早去面馆吃一碗头汤面。摄影/卿本十二

首先,你要知道苏式面馆里的行话,也就是面的吃法。

头汤面是指面馆开门营业后的第一锅面;

宽汤是指汤多面少,紧汤则反之;

青是指蒜叶,重青就是多放蒜味,免青则免之;

盖浇指提前准备好的浇头放在碗里,双浇就是碗面配上两种浇头,免浇也称为阳春,指光面;

过桥就是浇头用另外的盘子盛放,不置于面上;

面煮的时间短是硬面,多煮一会儿就是烂面。

一碗正宗苏式面的标准便是宽汤、硬面、重浇头。

在苏州有句老话:“吃面要吃汤,听戏要听腔”,一碗好的苏式面,不需要浇头,凭着一碗鲜美的面汤,也能让食客吃的惬意。苏式汤面最考究的是面汤,汤要清而不油,味要鲜而食后口不干。

汤绝对是苏式面的灵魂。虽然它在菜单上所占的位置很小,但整碗面从开始到结束一定是由它来撑场。相较于花样百出的浇头,老实本分的面汤才是关键。

在苏州的各家面馆中,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各自的特色汤底,很多面馆的汤料配方都是密不外传的。苏式面的汤头有两种:红汤和白汤。红汤含酱油,白汤则不,一红一白,如何选择全凭个人喜好。

红汤面中比较出名的便是爆鳝面,烹调讲究以'素油爆、荤油炒、麻油浇',鳝片生爆成黄脆,鳝丝香脆带韧劲,和着面汤的浸润,将鳝鱼特有的独特香气激发出来,汁浓面鲜,食后回味长久。小暑前后的鳝鱼最为鲜美,固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俗语。

图片

爆鳝面  摄影/卿本十二

食用爆鳝面不可或缺的配菜一定是那一碟细如毛发,澄黄清爽的姜丝。姜丝解腻,混着极鲜的面条和鲜甜的鳝丝,让面条的韧、鳝丝的酥、姜丝的脆三元合一,在口腔中逐一释放。食完面,再来一口鲜浓的面汤,以汤化食,所有的鲜都包含在那最后一口汤中,叫人“瑟一的嘞”。

图片

摄影/卿本十二

红汤面的食之鲜甜,白汤面自然也不差。白汤面也叫枫镇大面,较出名便是枫镇大肉面,《舌尖上的中国》这样评价这碗面:“苏州面,味道来自于汤,清而不腻,细面是苏式面的精髓,装碗不脱水,不泼汤,夏季的大肉面,浇头是一块白嫩肥美的焖肉,白糟粒粒,面汤鲜滑。

图片

枫镇大肉面 摄影/卿本十二

枫镇大肉面,汤清无色,面条细滑,焖肉软烂,肥而不腻,是夏日清隽的面点。其特色便在于面汤,除用各种肉骨,鳝骨熬汤增鲜外,另加酒酿吊香,清澈的汤面飘着粒粒酒酿,这口汤直击人的灵魂深处。

图片

摄影/卿本十二

若说面和汤是苏式面的底子,那么,浇头一定是苏式面的面子。

在苏州吃面,是分时令与季节的,苏州人深刻地将“不时不食”刻在了自己的基因里。有些面,不在当季,那是花钱也吃不到的,比如枫镇大面,过了夏季就不再供应了。

正如陆文夫的小说《美食家》中说的:“吃的艺术和其他艺术相同,必须牢牢地把握住时空关系。”一年四季,只要你来到苏州的面馆,总能吃到当季的至鲜面点。春季的三虾面,夏季的枫镇大肉面,秋季的秃黄油面,冬季的藏书羊肉面什么季节吃什么,这就是苏州人的讲究。

图片

在苏州人的心中

苏式面不仅融入了苏州的食文化

更包含着割舍不掉的乡愁

对于吃面,苏州人是认真的

吃的又精致且挑剔

很多人离了苏州

就再也吃不到那份又细又劲道的面条

那也不再是一碗简简单单汤水面点

而是苏州人心中记忆的延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