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秋分 | 风清露冷秋期半 阴阳平衡是关键

 mxb08 2023-09-23


图片
图片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一天昼与夜、寒与暑、阴与阳、都是平分的,处于均衡状态,秋分平分了秋季。过了秋分这一天,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天气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凉,阴阳开始转化,寒暑不再平衡,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成为养生的重点。


正确认识“春捂秋冻”
AUTUMN

图片

AUTUMN EQUINOX

在中医学和民间流行的一句话叫做“春捂秋冻”,不少老百姓认为“秋冻”指的就是秋天一定要好好冻一冻,早上少穿点让冷风吹一吹,到了晚上也不加衣服。而这样的思维是错误的,任何东西都有度,所谓的“春捂秋冻”,指的是秋天的时候身体的汗毛孔是逐渐闭合的,这个时候要让我们的身体感知一定的凉度和天气转冷的感觉。如果“捂”的很重,腠理闭合不够致密,就容易得病,所以要“秋冻”。到了秋天,早晚天气凉,一定要注意添加衣物,尤其是老年人和小朋友,如不注意更容易得病。

图片

BEGINNING OF AUTUMN

秋分养生“秘籍”
AUTUMN
01
起居有常
图片

《黄帝内经》强调“起居有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工作、起居作息要有规律。秋分过后,凉意渐浓,天气较为寒冷,不宜终日闭户或夜间蒙头大睡,要养成勤开窗通风和夜间露头而睡的习惯。早晚温差较大,故衣着应当随天气变化增减,不宜骤减骤增。

图片
02
饮食有节
图片

《黄帝内经·灵枢·师传》提出饮食要调适寒温,切勿过寒过热,做到“热无灼灼,寒无沧沧”。秋季天气干燥,常有凉燥之感,人们喜食辛温之物,但辛温太过,则易伤肺致咳,肺与大肠相表里,也容易伤及大肠而出现大便干燥难排的现象,因此在秋季切忌过食动火之物,比如辣椒、洋葱、大蒜等;宜食润燥生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之品,比如百合、蜂蜜、芝麻、核桃、雪梨、银耳等。另外,老年人还可以晨起后食粥以养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红枣糯米粥、黑芝麻粥等,均是秋季宜食的佳品。

图片
03
适度运动
《黄帝内经》在运动方面强调“不妄作劳”,无论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均要适度,不要超过身体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大家可以经常做一些轻松平缓、活动量小的运动,这样既不会因为出汗过多耗伤津液,又可以舒展筋骨,提高身体素质。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诸如登高远眺、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等。
图片
04
情志调节
图片

秋季万物开始收敛,使人容易触景生情,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容易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因此,秋季要注重培养乐观的情绪,保持内心的宁静,可以经常与家人、朋友谈心,或到公园散步,这些都有益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从而避免秋季肃杀之气,以顺应秋收之气。

图片

防秋燥 这些食谱请收好
AUTUMN
01
参芪砂锅鱼头
图片
02
白扁豆山药粥
图片

功效:很多人受凉后出现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白扁豆可以健脾止泻,还有利湿的作用。山药粥养脾胃,同时还能够补肺补肾。

做法:选择50克到100克的干山药,再配上白扁豆一起熬成粥。

图片
03
代茶饮
图片
功效:秋季天气转凉,气温波动较大,燥容易伤阴,一些人可能会因为肝阴不足,出现肝火上炎、头晕的症状。此饮品可养肝阴,清肝火。
做法:生地、白菊花、金银花、枸杞子各10克,放入养生壶中煮水代茶饮。
图片

秋分养生 推荐按摩三穴位
AUTUMN
01
迎香穴
图片
定位: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
手法:用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时针逆时针各揉搓20到30次,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功效:清热散风、祛燥润肺、宣通鼻窍。
图片
02
中脘穴
图片
定位: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手法:两手相对,顺时针按摩,按摩时要用力,坚持5分钟。
功效:温中健脾、和胃消胀。
图片
03
大椎穴
图片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手法:将一块热毛巾捂在大椎穴上,也可将双手掌心互擦到很热,捂在大椎穴上。
功效: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对于感冒防治有较好效果。
图片

医学指导: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  曹泽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