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蓼从诗经中走来

 卡卡小站 2023-09-24 发布于北京
摄图/杰西卡

红蓼择水而生,说来对也不对,面对纷杂的生境,作为植物它的可选性并不多,基本取决于外界而非自身。

故路旁、沟边、水畔湿地乃至园区之中,都能看到红蓼的穗状小花。

红蓼又作hóng还叫东方蓼阔叶蓼大红蓼水红花,它是蓼科,蓼属的一年生草本。

六月到十月间是红蓼的花果期,秋日大多数的花卉相继凋零,它却在金色的季节里,越开越好。

古籍《诗经》中将红蓼称作“游龙”,因其株枝花放肆生长,仿若游龙而得名。

《郑风·山有扶苏》中有言: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大意是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的水荭hóng。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狡童。

有人读出了诗句里的打情骂俏,也有人理解它字里行间暗含着失落与牢骚,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诗中提及的“水荭”指的也是红蓼。

红蓼生性喜湿,株植强健,野生种多过培植品,广布我大中华多地,它的茎壮粗直,高立的株身可达两米之多,且上部的分枝较多。

其茎枝上的叶子形状椭圆稍宽,顶尖基圆或近心形,有辣椒叶和商陆叶片的形态,是蓼属植物中叶片偏大的一类。

有时红蓼的叶柄长度竟能长到十厘米左右,它穗状的总状花序或顶生或腋生,有着绿色的宽斗型苞片,每苞内含有三五朵小花。

红蓼紧密的小花微垂,细碎的五瓣花颜色淡红或洁白,长而多的雄蕊几乎与瓣片等长,使其一束束或长或短的花穗子看起来饱满了不少,风吹花动之时,又不禁让人想起了它还有个不很雅气的小名:狗尾巴花。

都说俗者大有用,早年间,人们曾将红蓼幼嫩的茎叶摘来做菜,焯水后凉拌异常鲜美,裹上淀粉蒸成菜团子,清爽又营养,某些地区的人还会把采来的红蓼花,打磨发酵做成酒曲。

红蓼味辛,在明末前辣椒还未传入我国之时,古人曾用蓼叶调味,并以它的果实入药,名为“水红花子”,其性平,有小毒。

全草药用的药材名为“荭草”,各部药性略有差别,有解毒祛湿、活血止痛和消积利尿之功,可辅治水肿、腹泻、跌打损伤及蛇虫咬伤。

红蓼之美在旷野,它野蛮生长,生性顽强,傲然于秋风夏暑之中,诗人陆游曾写下《蓼花》:

十年诗酒客刀洲,每为名花秉烛游。

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支红蓼醉清秋。

原是看过名花也见过世面的他,还是会被秋日乡野间的红蓼所迷。

~END~

    君之鼓励,吾之动力!
  ~点亮'在看’是一种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