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历史感应统纪 · 卷四 》· 宋史 · 司马光

 常欢喜的图书馆 2023-09-24
图片

宋史·司马光

SONG SHI

点击上方 聆听音频

原文

司马光,幼年手不释书。居丧毁瘠[1]如礼。为学士时,河朔旱,国用不足。光曰,救灾节用,宜自贵始。王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也。善理财,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甚于加赋。安石行新法,天下骚然[2]。光居洛十五年,太后临政,以为侍郎,路人相聚号呼曰,公毋去朝廷以活我。辽人敕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毋开边衅。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京师人罢市巷哭,如哭私亲,画像以祀。光孝友忠信。事兄旦,奉之如严君,保之如婴儿。自少至老,语未尝妄。自言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不可以对人言。诚心自然,天下敬信。有不善者,曰,君实得无知之乎。(司马光传)

【评语】

光诲学者,自不妄语始。不妄语者,毋自欺也。黄洽云,居家不欺亲,仕不欺君,仰不欺天,俯不欺人,幽不欺鬼神,故能诚心自然,天下敬信。世传温公不信佛,然提倡不妄语,即遵佛之大戒。又治家法则,每逢十月,就寺斋僧诵经,追荐祖先,则公非真不信佛者。

【注释】

[1]毁瘠: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

[2]骚然:动荡不安貌。

译白

司马光,幼年时就书不离手地勤奋好学。在为父母守孝期间,因哀伤过度而极其瘦弱,但从不失礼仪。当他做学士时,黄河以北地区遭受旱灾,国库经费不足,司马光说:“节制消费来救灾,应当从高官开始。”王安石说:“国库经费之所以不足,是因为没有得到善于理财的人。如果有善于理财的人,即便不加重赋税,国家财用也能充足。”司马光说:“善于理财的人,不过是苛征于民而已。天地之间的财货百物,若不在老百姓手里,就在官府那里。他却要想方设法从百姓手中掠夺过来,这种危害比加重赋税更大。”王安石推行新法,天下动荡不安。司马光住在洛阳十五年,太后临朝听政,任命他为侍郎,百姓相聚于道路上呼喊说:“您不能离开朝廷。您留下来救救我们的命吧。”辽国朝廷诏告边境的将吏说:“中原的宋朝任司马光为宰相了,你们不要在边境挑衅啊。”司马光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京城的民众停下买卖在里巷间相聚号哭,就像自己的亲人去世一样,纷纷画他的像祭祀他。司马光一生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安居有法度,处事有礼仪。他对待兄长司马旦,如同奉侍父亲,又像保护婴儿一样。他从小到老,从没有说过一句虚妄的话。他自己曾说过:“我没有什么比他人更突出的地方,但我平生所做的一切,没有什么不能对人说的。”诚心出于自然,才能令天下人敬仰信服啊。当时若有人做了不好的事时,就会有人说:“司马光能不知道吗?”(《司马光传》)    

【评语】

司马光教诲学人,从“不妄语”开始。不妄语的意思,就是不要自欺欺人。黄洽说:“在家不欺骗亲人,做官不欺骗君主,仰面不欺骗天,低头不欺骗人,暗地里不欺骗鬼神,所以能诚心出于自然,令天下人敬佩信服。”世人传说司马温公不信佛,但他提倡不妄语,就是遵守了佛的大戒。在他的治家法规中有一条:每逢十月,去寺院斋僧诵经,超荐祖先。可见司马光并非不信佛啊。

长夜灯公众号旨在优秀传统文化原典的学习,

普遍利益社会大众。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本人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