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博物馆大展!17家文博机构,300多件展品!

 ssqsqzws 2023-09-24

9月16日

杭州博物馆(杭州博物院(筹))

携手17家文博机构

280套/314件藏品

“与古为新:从中原到江南”—中国礼制与尚古文化的源与流特展

重磅开展


图片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杭州亚运会(第19届亚洲夏季运动会)将在杭州举办。杭州博物馆作为展现杭州历史变迁和文物珍藏的人文类综合性博物馆、杭州亚运人文体验点,同步为海内外观众献上一场文明的盛宴。展览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主办,杭州博物馆(杭州博物院(筹))承办,于2023年9月16日开展,将延续到2024年2月25日。17家文博机构携手、280套/314件藏品,用文物实证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向今日的世界与未来的中国,展示与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

我观远古,犹如今日。
以终为始,古今一贯。
山重水复,如将不尽,
与古为新,光景常新。

展览以文物实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向今天的世界和未来的中国,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展览主旨
讲述一个中华文明传承中的杭州故事

“礼”是中国古代文明源远延续的载体。从人类远古图腾,到新石器时代的良渚玉琮;从夏商周古老而神秘的中原青铜,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江南文明;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昌明,至宋代到明清,作为一种精神信仰和无形力量,“礼”从“神”走向“人”,从“物”走向“精神”。

展览以“中国礼制与尚古文化”为主题,以“中华文明发展史”为脉络,以“大杭州”为视域,聚焦于两个核心问题的探讨:“中华文明何以能够延续五千年”“以杭嘉湖为代表的江南文化腹地何以表达传统文化”。

我观远古,犹如今日。与古为新,光景常新。

珍贵展品
300余件文物见证“中国礼制”与“尚古文化”

展览共展出文物280套/314件,包括珍贵文物163件/组,其中一级文物22件,囊括陶瓷、书画、金石拓本、善本、玉器、青铜器、铁器、丝织品、石器、家具等10余个门类,来自包括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湖南博物院、苏州博物馆、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湖州市博物馆、武义县博物馆、临海市博物馆、余姚博物馆、杭州市萧山区博物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与杭州博物馆共17家文博单位。

其中,首次赴外展出的西周青铜禁,是仅见于世三件青铜禁中体量最大的;展览首次将北宋“大晟钟”与“宣和尊”共同展示,代表了两宋以“三代之治”为理想、重建“礼制”的“文治时代”达到鼎峰;首次展出的临安城与平江窑出土南宋陶质祭器以及宋元时期江浙各地出土的青铜礼器与明器,展现南宋从中央到地方对“礼”与“古”的继承;宋代哥窑瓷炉的首次外展,将中国传统文人好古之风推向审美高潮,进一步体现“古今一体”“达古今之宜”的观念;而清代以来各类古物和碑刻拓片,是历史知识不断流动的印证与历史信仰的寄托。

内容与空间
沉浸式体验浓缩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图片

图片

序厅


展览依序分为五个篇章:“尊古:兴于王政的仪礼与秩序”“思古:精英的收藏与考释”“怀古:寄托于物的尚礼与幽思”“水常流”与“景常新”——中国五千年文明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递进和传承,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累积了中华民族厚重而丰富的精神内涵,成为凝聚炎黄子孙的思想核心,也成为当代文化追溯的心灵图腾。

图片

图片

「初章」尊古:兴于王政的仪礼与秩序

公元前21—13世纪(先秦至宋)


第一单元:尊古:兴于王政的仪礼与秩序。从夏、商、周三代的中原青铜器,与春秋战国的江南原始瓷的对比展示,探讨作为仪礼与秩序的载体。

图片

「立传」思古:精英的收藏与考释

公元10—13世纪、公元17—19世纪(宋与清)


第二单元:思古:精英的收藏与考释。从宋代金石学产生开始,到清代金石学的繁兴,无论是收藏者,还是研究者,都面临着一个真实的物质世界,并在对古物反复的收藏、研究、著录与讨论的过程中,实现历史文脉的延续。

图片

「短歌」怀古:寄托于物的尚礼与幽思

公元14—19世纪(明清)


第三单元:怀古:寄托于物的尚礼与幽思。宋室南渡后,好古遗风为江南文士推崇,并表现为一种慕古的情愫。鼎彝之物成为寄托怀古幽思的对象,从中衍生而成的鉴赏之风,进一步滋养了“古今一体”“达古今之宜”的观念。

图片

「诗篇」水常流


第四单元:水常流。元明以后,“古物”不只被当作物品,也被视为历史的“替身”。“往昔”以不同的形态流动着,成为知识生产、拓展生命感受、寄托情感与历史信仰的重要方式。

图片

「回响」景常新


第五单元:景常新。明清时期,鼎彝古物已不再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而是与各种祥瑞图案一起,构成传统文化的视觉意象,隐含着对德政、高雅身份、生活品位、家庭财富与家族命运的美好象征。

展览空间以“中轴线”与“旭日”、“藏书阁”到“林间山房”、“纪念碑”与“万花筒”串联。为不同单元设定的视觉场景,起承转合,营造充满诗意的沉浸式体验与意象:过去与现在,物与像,虚(抽象)与实(写实)、内化与外化,存在与消失、在场与缺席、熟悉与陌生、转瞬即逝与绵绵不绝——一种“历史在场”的沉浸感受。
与古为新
当代视角下的“古”与“新”

展览还特别邀请艺术家根据展览主题进行创作,穿插在展线中,形成从“古”至“今”的完整叙事。《器之影,形之径》模拟传统全形拓技艺,将现代日常生活器具以长卷拓印形式呈现;《造物之韵》通过3D建模技术和艺术造型,将古器物的造型、纹样从内部翻转,观众可以直接触摸作品,感受与接触“历史”;《溢出》艺术项目由UFO媒体实验室为展览空间特别打造,沉浸空间中可以感受无形的历史知识从展厅中溢出、流入现实世界……

图片
《器之影,形之径》作品示意图

图片
《造物之韵》作品示意图

视频 《溢出》

公教活动

赴一场时空之旅

本次展览还策划了丰富多彩的公共教育活动:推出双语体验手册,设置说文解字、纹饰之美、芙蓉蘸鼎DIY三个版块,供观众了解器物功能、多样纹饰与历史发展。同时,在序厅及三楼公共教育区设置“记忆与历史”“历史与今天”两个开放式问题,以投票的方式告诉我们你的思考;还有5000年的“时光拼图”自助体验以及“人人都是策展人”@与古为新线上策展活动,“检验”你的参观成果;展期内我们还将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开展专题沙龙,并组织导览、观影等系列活动,为你打开时空之门,供不同年龄层的观众来一场时空之旅。

图片
公共教育区

图片
中英文体验手册

图片
芙蓉蘸鼎DIY

图片

“人人都是策展人”@与古为新

展览文创

总有一款适合你

展览选取以“芙蓉蘸鼎”为代表的文物进行设计创作,将不同的仿古鼎彝器物及补绘花卉以拓印的形式呈现,保留了文物自身“怀古”的特质,并在色彩与形式上赋予其新鲜的视觉意向,表达古今相宜之目的。品类有信笺套装、书写便签纸、书签、鼠标垫、陶瓷杯垫、卷轴冰箱贴等。
1
图片
2
图片
3
图片
4
图片
5
图片
6
图片
7
图片

另外,利用博古纹的表现手法,以“古风+今物”的形式,提取其上各色纹饰,经过创意新绘,饰以其它纹样,将古代雅致美学与现代惬意中式风相融契合,以达古今感官共鸣。品类有翻盖冰箱贴、帆布包、丝巾、徽章等生活美物。


1
图片
2
图片
3
图片
4
图片
5
图片

重点文物介绍

西周·夔纹青铜禁

图片

传20世纪20年代宝鸡斗鸡台戴家沟出土;天津博物馆藏展期:2023.9.16-2023.12.17 一级文物


此禁呈扁平立体长方形,中空无底,禁面上有三个微凸起的椭圆形子口,禁前后两面各有十六个镂空的长方形孔,左右两面各有四个镂空的长方形孔,四周均饰精美的夔纹。

《仪礼·士冠礼》记载:“两庑有禁”。郑玄注:“禁,承尊之器也。”禁,是西周前期的承尊器,用于祭祀、宴飨时,摆放卣、尊等盛酒器皿,周天子只赐予周王室同姓的诸侯王及三公。传世的西周铜禁仅见三件,一件在陕西考古研究院,一件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天津博物馆藏的这件西周夔纹铜禁是中国出土的铜禁中形体最大的一件。

战国·“越王州句自作用”青铜剑
图片

前475-前221 杭州博物馆藏 二级文物


剑茎上铸有两道刻满纹饰的箍,便于缠丝线。剑格两面有7字篆书铭文“越王州句自作用”,以绿松石镶嵌填色。

“越王州句”即文献记载的“越王朱句”,为勾践曾孙,在位时,曾两次伐齐,灭滕、郯两国,有学者将其统治期间称为“越国霸业的顶峰”。吴越地区是我国最早铸造青铜剑的地区之一,所铸青铜剑形制多样、纹饰精美、工艺高超,曾为当时人们追捧,《庄子·刻意》曰:“夫有干(吴)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

西周·云纹青铜编钟(3件)
图片

图片

图片
1980年宝鸡竹园沟国墓地7号墓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一级文物
三件编钟出土于同一西周墓葬,是现存可以测音的最早的西周编钟。经测音后发现,最小编钟的两个音高数据和其他两钟较难匹配,且纹饰也有差异,推测可能并非原配成组使用。

战国·原始瓷甬钟


图片
1990年杭州半山石塘工农砖瓦厂出土 杭州博物馆藏 一级文物

甬钟,本为青铜制,为打击乐器,是周代礼乐制度之下大型祭祀或礼仪场合必备的礼乐工具,通常侧身悬挂,根据大小不同,敲击的部位亦不相同。原始瓷甬钟,是仿制青铜甬钟器形制作的陪葬用的明器。

北宋·“大晟”“黄钟清”铜钟
图片
图片

湖南博物院藏 三级文物

钟体一侧刻有宫廷乐府名“大晟”,另一侧铸有律名“黄钟清”,标注音高。

“大晟编钟”,是北宋宫廷大晟乐府的乐器。宋徽宗崇宁三至四年(1104-1105)在京师所铸,式样仿照春秋时期的宋公成钟。

除了拥有宫廷乐器的尊贵身份,大晟编钟还是一种“律器”(校音器)。大晟钟铸成后被发送到全国各个州府,作为标准音律为其他乐器“校音”。

北宋·“宣和三年”兽面纹铜尊

图片故宫博物院藏 二级文物


尊内底铸大篆5行26字,释作:

唯宣和三年

正月辛丑,皇

帝考古作山尊,

豒于方泽,其

万年永保用。


图片

此尊是仿照《宣和博古图》著录的“商祖戊尊”制作的,书中对其形制描述为“右高一尺一寸七分,深八寸六分,口径八寸三分,腹径四寸,容五升八合,重八斤五两”,与实物相符。宋代祭地之坛称为方泽坛,在都城北郊,方形形式,高二层,尺寸皆取偶数,此器即为陈设在方泽坛的礼器。

北宋徽宗朝仿古之风盛行,宋徽宗对礼器形制的考证十分认真,不仅礼器全部仿制古器制作,而且器形的选择也要徽宗本人决定。正如赵佶在政和三年(1113)七月乙亥的诏书里所要求的,“可于编类御笔所置礼制局,讨论古今沿革,具画来上,朕将亲览,参配其宜蔽,自朕志断之,必行革千古之陋,以成一代之典,庶几先王,垂法后世”。

南宋·分裆鼎

图片

1992年湖州莫蓉乡儒林村出土 

湖州市博物馆藏 三级文物


铜鼎腹部以云雷纹衬地,饰三组兽面纹。内壁铸有阴线竖向四行铭文:“庚午王命寝省北田四品十二月作册友史锡(赐)囊贝用作父乙尊羊。”铭文记载寝奉王命外出巡视农田,划分品阶造册登记,得到赏赐贝,作父乙祭器。

此鼎在造型与纹饰上与《宣和博古图》著录的“商父乙鼎”完全相同,其腹部铭文更是与“商父乙鼎”在内容、行款及字体上完全相同,应是以《宣和博古图》为范本制作的。只是此鼎尺寸偏小、胎体轻薄,只仿了外形。

元·龙泉窑青釉贯耳瓷瓶(一对)
  

图片

图片

图片

元·龙泉窑青釉鼎式炉 1989 年杭州苗圃元代鲜于枢墓出土 杭州博物馆藏(鼎式瓷炉为一级文物,其中一件贯耳瓷瓶为二级文物)

瓷质贯耳瓶仿自青铜投壶,流行于两宋,后代皆有烧造,是中国瓷器中的重要瓶式。鼎式炉即仿照青铜鼎造型制作的香炉,用于焚烧香料,自宋代以来一直被沿用。

两宋时期重建三代礼乐制度,受仿古风气的影响,金、元也流行用仿铜陶瓷器作墓中祭具,以炉为中心,与其组合的常有壶、瓶等器,陶质居多。南方地区常见瓷质鼎式炉,与瓷瓶组成祭供组合。《元史》卷七六《祭祀志五》记载,“其牲齐器皿之数……陶器三,瓶二,香炉一”。

元·红陶贯耳壶(一对)

图片

图片

图片

元·红陶炉 2010年苏州谢家坟遗址出土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藏


这组红陶器出土于元代朱道宁、施守真夫妻的合葬墓,器形仿早期青铜器,古朴大方,纹饰精美繁复,安放于墓室封门处。

朱道宁生于南宋,殁于元朝,此二壶一炉红陶器的使用,或深受南宋祭祀礼仪的影响。这一组红陶器也为研究元代的陶质仿古礼器提供了具有明确纪年的标准器。

宋·哥窑青釉双耳簋式炉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 一级文物


瓷炉通体施灰青釉,釉面满布开片纹,有黑色大开片和黄色小开片两种,即所谓“金丝铁线”。圈足修足规矩,足端不施釉,露铁褐色胎,呈现“铁足”特征。

宋代盛行仿古之风,瓷器多模仿早期青铜器造型。簋式炉模仿青铜簋造型,是传世哥窑瓷器中的典型器。此炉双耳为方形,与常见的哥窑鱼形耳簋式炉不同。另外,外底和内底均不见支烧钉痕,与其他鱼耳簋式炉亦不同。

三老讳字忌日记碑拓本

图片

原石刻于东汉建武二十八年(52) 拓于晚清 杭州博物馆藏 一级文物

三老讳字忌日记碑,剪裱册。所留拓印未保留石碑框线,但“次”字末笔未损,清晰可辨,应为早期拓本。册后沈树镛的朱跋揭示了此拓来历:“此不如前年魏稼孙手自椎拓之精,然是出土时最初拓本,宝之,宝之。”

此拓本为咸丰初拓本,由魏稼孙寄赠沈树镛,经沈树镛、吴士鉴递藏,赵之谦、高野侯题签,后有沈树镛、赵之谦、俞樾、吴士鉴等考据跋文,另有潘祖荫、王福庵、吴隐等鉴藏印。

清·粉彩八宝博古纹瓷汤锅

图片

图片

杭州博物馆藏


瓷汤锅盖顶面及器身外壁均绘粉彩八宝博古纹:内插梅花、牡丹、荷花的长颈瓶,棋子与棋盘,水仙花与花盆,以及八宝图案的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和吉祥结。

展览信息

“与古为新:从中原到江南”—中国礼制与尚古文化的源与流特展

展览时间:2023年9月16日——2024年2月25日
展览地点:杭州博物馆(杭州博物院(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