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诗是老曹的宿命

 马尔的视觉 2023-09-25 发布于安徽

1 小城职教院谢军老师刻的这张剪纸,把曹伟的几大特征全给囊括了。外形上他是个能撑住好衣服的人。最盛气凌人的白色西装,或是唐装汉服,都得随他气场服帖。老曹的毛胡脸也很有特点,人家是靠一把胡子壮大声势,他却多增柔情的脉脉水性。最难得谢老师抓住了这个男人内里深处的东西忧郁,敏感,伤心的疤痕时而隐隐作痛

这些诗人的特质绝非装逼能装出来的。

古今都有天生的、命定的要成为诗人的一类,想抗拒也抗拒不了。比如李白,比如柳永。李白心比天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其实你不是蓬蒿人,也非庙堂中人。什么杨贵妃把墨、高力士脱靴,到头来还就得像柳永所认命的那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当然,李白是高歌高亢。

李白、柳永都能随手涂抹即为诗,同时也将自己的人生活成了诗。和“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呕心沥血那种,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类并不相关。我丝毫没有贬低杜甫、贾岛的意思,只是表明他们是刻苦磨练出来的伟大诗人,不像李白、柳永,他俩更具天然性。

老曹写诗,就有那么一些天然性。敏感,忧郁,苦痛在内心翻滚,唯有诗是个出口,因为可以尽情,借此自我疗愈。

2 两年前,老曹计划着出本诗集,嘱我写序;我真有些犯难。我这样的码字,很像不着天不着地的江湖郎中,号号脉摆个样子尚可,真要出药方写评论,未免心怯。可老曹细腻敏感,他张嘴了你不写,他会往别的地方多想。最后硬着头皮拿出篇题为《读出来的诗人》的文字。

老实说,文章我并不满意。光看题目就有贴标签的嫌疑,啥叫“读出来的诗人”?看着角度新,总感觉有些不对劲。标签贴得也不讨喜,老曹看后脸色灰不拉几的,半天未吭声。

我后来发现题目、立意都有问题,很粗暴地抹杀了老曹写诗的天然性。

3 当初我断他为“读出来的诗人”也是有原因的。

因共同的朗诵爱好而聚在一起的人,被称之为“诵友”。缘相熟曹伟,而与众多诵友结识。“诵”这个字的义项比较多,像“怨谤”、“诗”、“叙述”等一些意思,用得稀而基本闲置了;而使用最频繁的,则为感情饱满的抑扬顿挫的读,通称“朗诵”。

老曹的诗最初是一帮诵友抬举出来的,他们觉得曹老师的诗歌有佳酿的口感、劲道。老曹刚写个十首八首的,偶尔露露脸,动静尚不大;到百首的规模,听着好听,看着动心,别人就开始追随。谁知一读就上瘾。字句流畅而铿锵,情感火燎燎的发烫,嘴里一出声就想要迸发。诵者与听者第一时间里都会被感染。

数百诗作,数百座小火山。

2020年4月5日,由淮北相之韵艺术朗诵团策划举办的“淮北,生日快乐——曹伟诗歌作品线上朗诵会”算是个标志,20多篇由诵友精选的曹诗,摆成了一桌大席。它意味着诵友对曹伟诗人的身份已经充分肯定,对其作品也已高度认同。

这一场线上的朗诵会就像是曹诗巡展、巡演。

有大气磅礴的昂首阔步,深情款款的如泣如诉,亦有悲欢离合的缠绵心思。

六十年前

有一群人

从不同的方向汇聚起来

在一个甲子光阴荏苒的奔跑中

沉淀着一代又一代南腔北调的号子声

这一群人

用一双双勤劳的手

在皖北大地上

雕刻出一个全新的淮北新城

          ——《淮北,生日快乐》节选

正在小城古镇临涣拍戏的电影导演潘富荣听了曹伟的几首诗,很认真地劝他说:老曹你真不如专去写诗,做朗诵艺术家浪费了才华。潘导并非看轻了朗诵艺术的分量,而是觉得朗诵和创作上的左右逢源,终究会影响曹诗的大器大成。他不知朗诵是曹诗的水源,离了它,老曹写诗就是缘木求鱼。

老曹的诗不是文字组合,而是声韵的搭配,是诗也是歌。

4 老曹的诗有三大特点,非常醒目。

其一是情怀深。他要动笔时一定是内心暗潮涌动,非常动情的状态。文字都是从心底流淌出的声响,读着自然走心。他是不来情绪不提笔。看他写诗的来由、契机,激情比灵感更显明。

有一次我们一帮文友跑东篱山庄在一起喝酒,喝着喝着却发现老曹不见了,他可不是逃酒的人。谁知他竟跑到书院的黑地里,拿着手机写出了《淮北平原,静等东篱花开》。

那些句子今日读来,依旧充满深情:

我把今年的桃花藏在有些破碎的心情里,像一串为破碎的山庄遗迹而凋零的眼泪,它悲情的撒落一地。

我深深浅浅的叹口气,让桃花来得稍晚一些吧,请静静的收拾心情,静静的等待东篱花开。

在常人看来,老曹的句子都有加重的铺展,用语上下了狠劲,是不是有些夸张或矫情。

你要熟悉老曹就知那是他的本真,没有任何的添加剂。他有多次写着哭、哭着写的经历。贾岛的“一吟双泪流”,就像是千年前专写给他的句子。

他写中国、写故乡、写梦中的女子,那一句句、一首首无不感人肺腑。

你听

四弦一声如裂帛

八音齐鸣共和声

听古色古香古韵的青铜编钟

闻竹林七贤广陵散琴瑟争鸣

我们从元曲的韵律仄韵中

品味质朴爽朗自然生活的情致

我们从秦腔的粗犷豪放中

感受到了曲尽其妙的痛快淋漓

我们从生末净旦丑演绎中

体会到这古国文化璀璨的精髓

我们从温婉的黄梅腔调中

感悟到了情深意重的天上人间

                 ——《聆听中国》节选

曹诗的第二个显明特征,也是受诵友高抬的原因之一,就是特别适合朗读。

他是靠朗诵为生的人,其诗性也在诵读中一朝一夕、一春又一春滋养起来。朗诵不仅是他的本业、本钱,也是他灵魂、情感寄居的草庐。

读老曹的诗上口很舒服,里面有节奏,句子在声音里打开十分舒展,朗读语言的特性也比较明确。他写诗,每一句都是由心入口先读出声来,再落笔下去。

老曹出诗集多是诵友的怂恿、催促,要是能捧本《曹伟诗选》朗读,感觉就和老曹声息相通心贴心了。

这便是我当初称他为“读出来的诗人”的主要意思。

老曹做诗的第三个特点更突兀,首首个性鲜明,爱憎分明。

人如其诗,诗如其人。臭味相投的朋友放个屁,他都觉得是香飘万里;话不投机、情感屏蔽者,任你是天王老子,在他那里也是狗屁不如。他的诗常常就显得情绪激烈,有时也有撕裂的悲切。

读曹诗入门易,拿任一首皆能琅琅上口;而要登堂入室却是很难。诵友们也困惑,老曹的诗觉着好读,却总是难以触碰到位那些个兴奋点。

你得与之气韵搭火,语义默契,性情靠拢。

我在思念中寻找你的故事

天冷了

藏好你的长发

那个曾经熟悉的味道

待到春天季节一起扑面而来的气息

我倾情地告诉你

我酸痛的泪水里全是想你的妩媚

                  ——《端一杯青梅的乡愁凝望远方》节选

诗里的老曹,就像一个没有谈够恋爱的少年。这种朗诵的感觉位置,真是不容易找到。有一段时间,他老是发一个长发白衣女子的背影,向前奔跑而绝不回头。我读出的却是离开故乡二十五年的被遗弃感。

读懂远去的背影的那一瞬间,深刻的悲哀和无奈,痛彻吾心。

于是我一路走得晕晕乎乎

我的人生既不得意也欢不到哪去

惟见长江天际流

心戚戚徒伤悲空荡荡

饮下五花肉配送的苦酒

这个季节有点冷

                    ——《我干嘛要回到唐朝去》节选

老曹心里的唐朝,情指小城那里面有失爱的呼唤,那个点碰着了就是一片血淋淋。他自己都得佯装诙谐,假装满不在乎来遮盖。

5 每看老曹读自己诗的样子我就有触动,他让我想起中世纪欧洲大陆旷野里的“行吟诗人”。一帮能创作与吟唱的天才,出身华贵的、贫贱的都有。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到处行走的阅历,他们写下许多新奇而动人的诗歌。常会被邀请到贵族的城堡里,贵妇人,小姐,和他们的武士,各人按着自己的身份依次围坐着,有的手托着香腮,有的轻轻松下了武器,屏气凝神地听诗人弹唱。唱罢,诗人收拾起自己的乐器,在晚风斜日中步履踉跄地继续远行。

在我眼里,曹伟就是那个在晚风斜日中,步履踉跄地寻找灵魂皈依地的行吟诗人。他会永不停歇地写诗读诗,那就是他的宿命,诗人的宿命,痛楚中能抓住的唯一救命绳索。

作者相关文章

《马尔会客厅》|曹伟:故乡是我解不开的心结

不疯不魔枉少年

春暖花开时,一起喝一顿俺就南归了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