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学会“建中阳,促气化”,你的病就好一半了!大家好,我是贾医生。 先来说“建中阳”,其实就是要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减少中焦阳气的消耗。为什么有的人动不动就生病?其实就是脾胃亏虚,阳气不足了。现在人饮食不节制,贪食生冷,脾胃的负担太重,阳气被消耗的太过,脾胃一直处于寒冷的状态,没有办法去腐熟、运化水谷,导致消化不好,一吃凉的就拉肚子,容易积食,这个时候你要是去用一些消食导滞的药,反而会进一步耗损阳气。 正确的做法呢,是要“建中阳”。阳气已经亏虚了,那就用温热的药,像肉桂、干姜、吴茱萸这些热药来补阳生阳,阳气足了,阴邪自然不敢来犯。光补阳也不行,还要守住阳气,所以还要加一些固涩的药,像芡实、牡蛎、甘草等等,来固守阳气,留住阳气。 再来说说什么是“促气化”。打个比方,我们蒸包子的时候,下面要有火,锅里有水,这个水被烧开之后变成水蒸气,均匀的布散到蒸笼里,包子受热均匀,才能熟透。同样的道理,我们体内的津液要在阳气的蒸化下均匀布散到身体的各个角落,去滋养四肢百骸。如果阳气不足,气化不利,这些水液积聚在体内,就容易滋生痰湿、浊气。 那怎样促进气化呢? 上焦如雾,以宣散为主。可以用点生姜驱寒,气机郁滞的还可以加上薄荷来宣透解郁,如果郁结的厉害呢,就改用桂枝来温振心阳; 中焦如沤,以畅通为主。很多人气血亏虚,喜欢用一些滋补的药,但是脾胃中浊气过盛,你用滋补的药是补不进去的,而是要以行气健脾为主,让中焦的气机流通起来,让脾胃自发去运化气血,我经常会用木香、砂仁、苍术来理中焦的气机,如果痰湿比较重呢,还可以加上陈皮、半夏增强化痰的能量; 下焦如渎,以温阳为主。我们说“肾主一身阴阳”,肾阳就是蒸包子的火,火烧的不够旺,再怎么去加水包子也熟不了,金匮肾气丸就是一个常用的方子,现在药店里常见的金匮肾气丸大多都在原方的基础上又加了牛膝和车前子,增强了利水的功效,夜尿多的人可以用,没有这个症状的呢,可以了解一下桂附地黄丸。 当然了,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建议大家在用药之前,还是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辨证,切勿随意乱用。我是贾医生,我们下期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