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看章丘】文祖三元村的古迹和故事

 爱看章丘 2023-09-25
文祖街道三元村,位于文祖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1.5公里,距离明水城区约11公里。

三元村南依秀丽的锦屏山,西巴漏河的支流大寨河从村南流过。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在远古时期即有人类在此聚居。

三元村西北,有一处古人类活动遗迹——三元遗址,是上世纪70年代人们在这里兴建砖厂时偶然发现的。经考古工作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鬶、陶鼎、陶盆、陶罐等陶器。该遗址东高西低,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其遗存经鉴定属于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有4000多年的历史。

现在的三元村为明代立村。据《章丘市地名志》记载:“明万历初年(1573),张、康、周三姓来此建村,原名桑园庄。后以“桑”“丧”同音不吉利,又因三姓同居一村,遂改名三元庄。”

三元村地势平坦,村庄布局规整,为正方形聚落。一条南北大街自村中心穿过,村内街巷纵横平直,民居错落有致。

在村中南北大街的中部,有一座古建筑名叫“大士阁”。此阁为上下两层建筑。底层为全石结构的单拱石圈门,门洞上边南北两面都有石匾,南面的石匾刻有“大士阁”三个字,北面的石匾刻的是“竹林生辉”四个字,题匾时间为“乾隆岁次甲辰仲夏榖旦”字样,即乾隆四十九年(1784)五月。

大士阁的上层是青砖青瓦的单檐硬山结构,飞檐翘角,古朴庄重。


南面“大士阁”石匾上方,有一个圈拱的小窗,小窗上方有突出墙面的青砖墙帽,墙帽下有三块砖雕组成的二龙戏珠图案。

阁南面西侧的地面上立有一方残碑,高约50厘米,宽约40厘米,上方和右侧基本完整,左侧和下方则残缺不全。碑额为“流芳百世”四个大字,碑题为“重刻三圣堂碑序”。

碑文因下部残缺而难以完整辨识。碑文左侧部分有“乾隆四十九年修阁基领袖善人”名单。这与阁北面“竹林生辉”石匾的时间是完全吻合的。由此可以推断,大士阁应该是始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距今已有230多年的历史。

碑文最左侧虽有残缺,但仍能辨认出立碑时间为“大清光绪二十四年岁次戊戌”字样。

据村里的老人介绍,村里人都称大士阁为“南阁”,由此往北不远处原先还有一座阁子,叫做“北阁”,与“南阁”遥相呼应。可惜的是北阁早就被拆掉了,在北阁的位置修建了一座高大的影壁。

影壁,也叫做照壁,古称萧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建于大门内部或者大门外,用来做屏蔽作用的墙壁。影壁一般有两种形状,即一字影壁和雁翅影壁。

这座影壁就属于雁翅影壁。村里老人说,影壁上原来绘有毛主席的巨幅画像,历经几十年风雨,早已看不出来了。左右两侧的雁翅上依稀能够看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的字样。

这座普普通通的农家院落,也有一个影壁挺有特色。红砖墙体上,用水泥做出了一个影壁芯,影壁芯上是水泥浮雕的唐诗——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落款处特别注明“选自《杜甫研究》下卷”。 《杜甫研究》是著名的杜甫研究专家萧涤非先生的著作,分上下两卷,1956年、1957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从这个普普通通的农家院落和这个小小的影壁,透射出三元村人对文化的热爱。

在大影壁的北面,路东一座民房的后墙壁上,镶嵌有两方石碑。

南边的石碑比较小,碑题为“重修云龙汪记”,经本人辨识,碑文为:海为百川所汇,汪为众水所注。余村北极阁外有方塘一鑑,旧名云龙汪。夫汪名云龙,何所取义?意者云行雨施,汪汪万顷;龙潜鱼伏,渊渊莫测;云升龙跃,茫茫烟波;龙飞云从,浩浩靡涯。名汪之义其在斯乎?奈世远年湮,基址倾圮,今革故鼎新,石壁峥嵘。噫!清浊监水,歌传沧浪。挹注行潦,诗詠泂酌。汪之所係大矣哉。谨记。
清邑庠生韩百泉撰文
业儒韩维麟书丹
(领袖善人、施财善人名单)
石工满会禄
泥水于加乾
民国二十四年乙亥 葵月 中浣 吉旦

碑文的正文共计123字,可谓字斟句酌,斐然成章。特别是“挹注行潦,诗詠泂酌”一句,出自《诗经·大雅·生民之什》的《泂酌》一篇。“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岂弟君子,民之攸归。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岂弟君子,民之攸塈。”这首诗全诗三章,每章五句,且重章叠句,反覆歌咏的是那些为民众做出贡献的高尚君子,他们将远处沟中的流水舀过来注入百姓的家园,让人们可以用水来洗涤各种杯盘碗筷、灌溉农田庄稼,这一切都要感谢高尚敦厚的君子,他们是百姓的父母,人民的归附和依靠。引用这首诗来歌颂重修云龙汪的功德,的确恰如其分,可谓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


另一方石碑较大,为左右两块石块组成。该碑立于清同治九年(1870),右边的碑题为“三元庄筑文昌阁基碑记”。碑面的上部字迹还比较清楚,下部因风雨侵蚀,字迹已模糊难辨。在左侧碑面的左下角,有“绣江书院施阁地基”字样。

据《章丘县志》记载,绣江书院为清代章丘十大书院之一,位于章丘城西,“绣江书院在县治西,1801(嘉庆六年) 合邑绅士共建。”“1846(道光二十六年),重修并扩建。”“1903(光绪二十九年绣江书院改为县官立高等小学堂,为章丘县第一所新制学校。特赏堂长辛葆鼎(辛铸九)七品顶戴。”

这两方石碑所提到的“北极阁”、“文昌阁”,应该就是村民们俗称的“北阁”。北阁门外的云龙汪方塘,早就被填埋,建上了民房,只留下了一个“北湾街”的街名,还能让人想起,这里曾经有一湾方塘。

除了南阁、北阁和这三块石碑,村里还有许多建筑颇具特色。

有明清、民国时期的传统建筑,角檐垂脊上装饰着形态各异的小兽。

有人民公社时期的拖拉机房,墙上的水泥五角星和“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极具时代特色。

还有人民公社时期管区办公的院落,古香古色,保存完好,现在还有人居住。

三元村还是一个写满故事的小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发生过“三元村十三烈士惨案”。据《章丘县志》记载:1943(民国32) 319日,土顽王连仲“二八组”第十活动小组组长李广福,“邀请”章丘县抗日民主政府派代表前往三元庄同丰酒店谈判。将到会的中共章丘县委敌工部副部长褚方堂,南明区区长徐传恒,区文教助理郭润忠,区中队队长徐传发,区中队队员徐传才、陈宜福、陈宜生、时念礼、邢祚德、陈风奎、袁继柏、靳启贞、时来水13人杀害。

《章丘县志》详细记载了这次惨案的发生经过。1942年秋,匪首王连仲密授李广福,以国共合作为幌子,与南明区抗日民主政府主要领导人联系“共同抗日”。南明区区长焦裕亭、副区长徐传恒等,为抗日愿与之合作。1943年农历正月十二日,李广福奉王连仲之命,在东鸠坞刘志训家中,召集汉奸中队长、伪乡长、情报站长等20余人,密谋以商讨“抗日”为名,设“鸿门宴”诱杀抗日民主政府干部的奸计。十四日晨,南明区抗日民主政府接到请柬。时,焦裕亭因事去济南。在家主持工作的副区长徐传恒,因过去与李广福熟识,毫无戒备,率区中队十几人于当日下午到达约会地点东窑头。傍晚即与李广福、牛其圣等同去三元。在“同丰酒店”,按敌部署将南明区13名干部分坐两桌。行酒中,李广福发出暗号说: “灯挂得太高,看不见吃菜!”。院中2盏汽灯同时下落,敌人突然动手。徐传恒等奋起还击,因寡不敌众,被俘。徐传恒厉斥敌人:“你们阴谋杀害抗日战士,人民是不会饶恕你们的!”。县敌工部副部长褚方堂与邢祚德以椅凳为武器,与敌人拼搏。邢祚德飞起一脚,将一匪徒右臂踢断,连伤数敌,后被匪众绑缚。他高声斥骂:“你们这些土匪汉奸,背信弃义,卖国求荣,有种的去打日本!”。残暴的敌人将11名抗日干部、战士押至木厂涧村西北矿井处,刑讯毒打,投入井中。不几日,匪徒又杀害南明区中队队员2人。

三元村还出过一个著名的劳动模范——小脚劳模马盛永。

马盛永1913年出生在文祖村的一户贫农家庭里。17岁嫁到三元村陈凤玉家,过着“纺织姑娘庄稼郎,柴米夫妻胜蜜糖”的生活。抗战爆发后,她积极为共产党、八路军做事,用自家的染坊为八路军染布。194412月当选为村妇救会长。新中国成立后,她担任高级农业社社长,带领干部群众抓好粮食生产,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带头捐款捐物建起了一处小煤矿,半年盈利2万多元。在她艰苦创业精神的感染下,干群团结一致,共同奇斗,到1957年,使一个连办公用品都无钱购买的穷社,变成了拥有固定资产20多万元的富社,当年社员分红近7万元。这年,她被选为出席泰安地区劳模大会的代表,同年,出席了全国劳模大会,在北京怀仁堂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人民公社成立后,马盛永任三元生产大队队长, 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三元大队党支部副书记。1975年,村里筹建“知青楼”(即今三元村委会办公楼,使用面积539平方米),她自报奋勇,跑上跑下,克服了种种困难,顺利建起了“知青楼”。群众都说,这座楼是马盛永的一座丰碑。马盛永是第一届到第六届县政协委员,被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盛永同志、马会长、马社长、马队长、马支书、马委员、陈大娘”。她那一双“小脚”所走过的每一个前进的脚步,都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三元村还出了一位人民教师的楷模——革命烈士夏柱邑。夏柱邑1968年高中毕业后到三元联中任民办教师。1978年被录用为公办教师,先后在东张、文祖中学任教。1988年调文祖镇教委任中学教研员,同年12月为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在与歹徒英勇博斗中光荣牺牲。

他从教20年,在教学中兢兢业业,所教的化学课成绩连续几年名列全镇第一,他本人被评为镇级教学能手。他对学生关怀备至,多次用自己微薄的收入为困难学生支付学费、书费。他十几年如一日,担负起照顾一个姓杨的孤寡老人的义务。有一次,埠村煤矿二号井上的矿车沿着斜坡下滑,他第一个冲向铁路,奋力向轨道上搬石头,在众人帮助下,挡住了矿车,避免了一场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的发生。

19881227凌晨一时,正在责任田里为小麦浇水的夏柱邑,发现两个偷盗分子从镇木器厂偷盗木材,面对犯罪分子的威胁和利诱,他毫不畏惧,坚决与犯罪分子斗争,为了保护集体财产,夏柱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表彰夏柱邑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19894月,中共文祖镇委员会报经中共章丘县委批准、决定追认夏柱邑为中共正式党员,同年92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夏柱邑为革命烈士。(马盛永与夏柱邑的事迹摘编自章丘档案馆《章丘英模》)

马盛永、夏柱邑以及在三元村牺牲的十三烈士,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不忘初心和使命,出生入死、慷慨捐躯,勤政为民、无私奉献,他们的英模事迹是章丘人民光荣历史的真实写照和缩影,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如今的三元村,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文体广场宽敞明亮,群众生活安居乐业。祝愿三元村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发展的更好,更加富裕、美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