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北故宫展出唐玄宗真迹,笔笔大唐雄风,这字不是人臣能写出来的!

 墨品书法网 2023-09-25 发布于北京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这两句诗描绘的是唐玄宗在位时期的盛世景象。可惜的是,这位曾经雄韬武略的君主,晚年却把江山“玩”崩了。很多网友都说“唐玄宗是个好皇帝,就是死晚了”。不过,如果我们细细了解他前半生的经历,会发现他是一位颇具才华的君主。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中,唐代和宋代的君主普遍在艺术上造诣颇深,尤其是书法。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和宋太宗、宋徽宗、宋高宗,都是书法史上数得着的名家。不过,很多人不知道,唐玄宗李隆基也极善书法。有西安碑林“第一碑”之称的《石台孝经碑》就出自他之手。

唐玄宗即位后,内府依然存有“二王”大量的真迹,此外,智永、“初唐四家”、李世民、冯承素等大高手的作品也得到了妥善保存。因此,玄宗能够遍临真迹。他诸体皆能,尤其在隶书和行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石台孝经碑》是其隶书代表作,而珍藏于台北故宫的《鹡鸰颂》,是他唯一传世行书墨迹。

《鹡鸰颂》写于玄宗在位初期,全卷40行、337个字,单字大小近4厘米,从这件作品,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唐时期书法与初唐的区别。如果说受王羲之影响,初唐书风以流美中和为尚,那么玄宗开创了中唐丰腴遒美的新风,而且影响到了颜真卿、徐浩等名家。

在此卷后,清代书法家王文治写有跋文:“帝王之书,行墨间具含龙章凤姿,非人文臣者所能彷佛,观此颂犹令人想见开元英明卓逾时也。”这就是说此帖流露出的帝王之气,不是人臣能写的出来的,从娴熟的用笔和雄壮的气韵中,仿佛能看到唐玄宗还英明时的风采。

唐玄宗行书取法于《兰亭序》《圣教序》,“结构精谨,笔法纵横”。起笔尖锋,行笔沉着有力,中锋用笔使得每个字有落地有声。笔画浑厚雄健,但在调锋、搭笔、绞转上又非常灵活,如同将“兰亭笔法”加粗书写,丰腴厚重又不会臃肿。提按分明,转折处方圆并用。

《鹡鸰颂》结字宽绰舒展,便羲献纵长字势为端庄横展,欹正交杂,平中寓险。字与字间大小错落,宽扁不一,用墨也有浓淡对比。此帖章法疏密有致,呼应自然,给人以丰润浑茂的审美感受。董其昌盛赞此作:“其英伟之概不减太宗”。作为台北故宫的一级文物,此作极少公开展览。

唐玄宗的行书笔法谨严丰富,结字开徐、颜宽绰之先,是我们领略中唐书法的上佳法帖,值得好好临摹和欣赏。

而今,我们将唐玄宗《鹡鸰颂》原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用市面先进的技术,达到了与真迹相差无二,笔画、墨色纤毫毕现,配以纯手工装裱。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