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商人打捞出7万件文物,开出18亿天价拒还我国,却转手贱卖给新加坡

 四季视野 2023-09-25 发布于北京
1998年,德国商人沃特法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现了一艘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古代沉船。从船体构造和船舱内的文物推断,这艘船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一艘商船。
后来,这艘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商船,被命名为“黑石号”。在潜水员坚持不懈地打捞之下,近7万余件珍贵文物浮出水面,主要以陶瓷器为主。
根据国际惯例,“谁捞到就归谁”的原则,沃特法摇身一变成为了这些文物的主人。经过考古人员的估价之后,他向我国开出了高达3亿美元的天价。
面对这种漫天要价的行为,我国曾试图和沃特法进行谈判,希望分期、分批将这些国宝级文物购回,可是见财起意的沃特法却一口回绝了。
最终,沃特法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将这些文物“贱卖”给了新加坡。这些珍贵文物流失之后,我国及时修改了《文物保护法》,这也成为了我国文物保护的一个转折点。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当时的经济、人口都位居世界榜首,很多外国客商纷纷不远万里,从世界各地来到唐朝,甚至一度达到了万邦来朝的鼎盛局面。
唐朝除了在军事和经济方面,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之外,在文化、艺术和科技方面,也都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
其中,日本和朝鲜还曾多次组织遣唐使,乘风破浪来到大唐学习,他们应该算得上是最早的留学生。足见当时的唐朝,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力。
而唐朝为了发展对外经济和贸易,不仅重启了丝绸之路,而且还打通了海上贸易通道,为唐朝的GDP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当时,唐朝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宝船,这也为海上贸易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不过,在茫茫大海上行船,遇到大风浪是常有的事情,这也导致一些商船永远沉睡于海底。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很多曾经因为海难而搁浅或沉底的船只,陆续地被打捞上岸。除了船体本身之外,船上的珍贵文物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早在1996年时,德国一家水泥厂的老板沃特法,无意间听到员工们聊天时,提到了古代商船的必经之路,他们说那里可能会有因为触礁,或受到恶劣天气影响而沉没的商船。
从婆罗门到苏门答腊的海域中,海底下可能埋葬着无数的奇珍异宝。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沃特法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想法,决定去碰一碰运气。
沃特法提前购置好潜水设备,并带着那个确信海底有宝藏的印尼员工,以及一支著名的考古团队,一起踏上了寻找海底宝藏之旅。
众人抵达传说中有宝藏的海域之后,便开始进行试探性地潜水,起初他们的运气并不是太好,连续几天都没有发现所谓的海底宝藏。
不过包括沃特法在内的众人,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相反他们经过多次尝试之后,终于在茫茫的海底锁定了一个目标,它就是马热尼号沉船。
不过,这艘沉船的价值并不高,上面根本没有完好无损的文物。无奈之下,沃特法只能让众人暂停打捞,并继续向下一个目标进发。
1997年,经过长达一年的海底搜索,沃特法率领的这支私人打捞团队,终于发现了一艘外形巨大的古代商船。
考古团队通过对船只构造,船身上的文字、饰物,以及船舱内的文物进行判定,发现这是一艘年代久远的唐朝宝船。
经过大约长达9个多月的打捞,沃特法团队一共打捞出了七万余件文物。其中,有一个瓷碗上清晰地刻着“宝历二年”字样,这可是唐僖宗时期的年号。
通过对这艘唐代沉船上的文物进行深入研究,考古团队有了一个重大发现,那就是曾经的海上丝绸之路,堪称一条综合性贸易商路。
因为,这条商路上不仅运载了大量的丝绸,以及其他价值连城的奢侈品,还有很多生活用品。这对研究唐代造船与航海技术,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后来,沃特法将这些珍贵的文物,都运回了德国本土。国家博物馆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立即派人前往德国同沃特法进行交涉,但他却不同意免费归还。
更令人气愤的是,沃特法只接受一次性付款,否则一切全都免谈。最终,原本属于我国的珍贵文物,只能眼睁睁地流失了。
古代文物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代表一个朝代和文明的活化石。沃特法打捞出来的唐代文物,其价值远超大家的想象。只不过在贪婪的人性面前,这些无比珍贵的文物,最终失去了它们应有的历史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