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赫赛汀到维迪西妥,输尿管恶性肿瘤患者的HER2靶向治疗实践

 Hegw33 2023-09-26
宋娜 教授

中国医大一院肿瘤内科,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哈佛医学院/BWH访问学者,CSCO青年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员秘书,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肿瘤营养学分会委员,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完成国家青年自然基金一项,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8篇,总影响因子36。






患者基本信息

  • 齐某,男,59岁,ECOG评分1分;
  • 首次就诊时间:2020年11月20日;
  • 主诉:尿路上皮癌术后1年7个月,盆腔转移半个月;
  • 恶性肿瘤家族史:无;
  • 既往史:无;

病史回顾


  • 2019-3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稍伴疼痛,以后半段血尿为主
  • 腹部增强CT:右输尿管盆段占位性病变,恶性不除外
  • 膀胱、输尿管镜检查:右输尿管口见喷血;向右输尿管内植入输尿管导管,进入约3cm受阻,无法进入
  • 病理:输尿管肿物,高级别尿路上皮癌。

图片

  • 2019-04-13于鞍山市肿瘤医院行腹腔镜右侧半泌尿系切除术


  • 术中见:右侧输尿管肿物:约2.6*1.5*0.6cm,肿物一个。
  • 术后病理:右侧输尿管肿物: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癌细胞侵及深肌层。右侧半泌尿系:肾盂扩张,肾小球萎缩,肾实质变薄,间质可见淋巴细胞灶状浸润。
  • 术后分期:pT2NxM0,高危
  • 术后:2019-04始行膀胱灌注,具体为:表柔比星40mg
  • 末次灌注时间为2020-10。

图片

基线检查

CT

  • 2020-11  右下腹腹痛,当地医院CT提示右侧盆壁占位
  • 全腹增强CT:右侧盆壁占位性病变伴盆壁肌肉、乙状结肠、膀胱右壁及右侧髂外静脉受侵,考虑转移可能大
  • 病理:PD-L1(clone 22C3):CPS=5;HER-2:2
  • FISH检测:HER2:CSP17=1.38
  • 诊断:输尿管恶性肿瘤(IV期,盆腔转移)

图片

图片

基因检测

组织检测

图片

血液检测

图片


治疗

一线治疗
  • Cr:136umol/L、Ccr=61.55,存在肾功能不全

  • 泌尿外科主任会诊:考虑病灶侵及盆壁,无法行根治切除

  • 2020-11-24行吉西他滨*6周期,第2周期联合赫赛汀靶向治疗

  • 6周期后评效:PR

  • 2021-4-16行赫赛汀维持治疗

  • 2021-5行局部放疗:33次

图片

一线维持治疗

图片

一线治疗

图片

二线治疗

  • 2022-03-16 全腹增强CT:盆腔病灶增大。疾病进展

  • PFS1:16个月

  • 二线:替雷利珠单抗200mg*2周期

图片

  • 2022-5-18(第2周期用药后6天)突发右小腿肿痛

  • 右下肢动脉彩超:右下肢动脉硬化改变伴斑块形成,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股总,股浅,股深静脉),右下肢腘静脉血流瘀滞状态。

  • 予抗凝治疗后未见好转,2022-6-2于我院介入科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后抗凝治疗

  • 免疫治疗无其他不良反应

  • 2022-6-1全腹增强CT:盆腔病灶较前增大

  • PFS2:3个月

图片

RC48-C005:爱地希®️在二线及后线治疗失败mUC患者中, 总体ORR达51.2%

图片

三线治疗

  • 2022-6-22始行维迪西妥单抗治疗,具体为:维迪西妥单抗120mg;共行15个周期;

  • 4周期后评效:2周期缩小SD,4周期PR;

  • 不良反应:脱发;

图片

  • 2023-5复查增大SD,加用卡度尼利单抗

  • 维迪西妥单抗120mg 卡度尼利单抗375mg,2周期评效SD;

  • 三线PFS ≥13m;

图片

肾功能

图片


病例特点




2019年3月

患者是一名59岁的男性,于2019年3月出现肉眼血尿,经检查发现右输尿管盆段占位性病变,诊断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


2019年4月

患者在鞍山市肿瘤医院行腹腔镜右侧半泌尿系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癌细胞侵及深肌层,分期为pT2NxM0,高危。


2020年10月

患者术后开始接受膀胱灌注治疗,表柔比星40mg,共进行了18个周期,末次灌注时间为2020年10月。


2020年11月

患者出现右下腹痛,当地医院CT提示右侧盆壁占位,考虑转移可能大。患者转至我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我院全腹增强CT显示右侧盆壁占位性病变伴盆壁肌肉、乙状结肠、膀胱右壁及右侧髂外静脉受侵。病理检测显示PD-L1(clone 22C3):CPS=5;HER-2:2 ;FISH检测显示HER2:CSP17=1.38。基因检测显示ERBB2扩增。最终诊断为输尿管恶性肿瘤(IV期,盆腔转移)。


2020年11月

患者无法手术根治,于2020年11月24日开始接受一线化疗,吉西他滨联合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共进行了6个周期,第2周期开始加用赫赛汀靶向治疗。6周期后评效为部分缓解(PR),PFS为16个月。


2021年4月

患者于2021年4月16日开始接受赫赛汀维持治疗,并于2021年5月接受局部放疗,33次。放疗后评效为稳定(SD)。


2022年3月

2022年3月16日,全腹增强CT显示盆腔病灶增大,疾病进展(PD)。患者开始接受二线免疫治疗,PD-1单抗200mg,共进行了2个周期。2周期后评效为稳定(SD),PFS为3个月。


2022年5月

2022年5月18日,患者突发右小腿肿痛,右下肢动脉彩超显示右下肢动脉硬化改变伴斑块形成,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股总,股浅,股深静脉),右下肢腘静脉血流瘀滞状态。患者予抗凝治疗后未见好转,于2022年6月2日在我院介入科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后抗凝治疗。免疫治疗无其他不良反应。


2022年6月

2022年6月1日,全腹增强CT显示盆腔病灶较前增大,再次进展(PD)。患者于2022年6月22日开始接受三线化疗,维迪西妥单抗120mg,共进行了15个周期。4周期后评效为部分缓解(PR),PFS超过13个月。不良反应为脱发。


2023年5月

患者复查显示病灶增大,加用卡度尼利单抗375mg,2周期评效为稳定(SD)。

总结

这个病例展示了一名输尿管恶性肿瘤(IV期,盆腔转移)患者的诊疗过程,从2019年3月发现肿瘤到2022年6月进行三线化疗,至今共经历了四年多的时间。

图片

这个病例反映了输尿管恶性肿瘤的一些特点和治疗难点,如下:

1、输尿管恶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泌尿系肿瘤,占所有泌尿系肿瘤的3%左右,其发病机制和分子特征尚不清楚。

2、输尿管恶性肿瘤的预后较差,五年生存率只有10%左右,主要因为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存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3、输尿管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手术切除和化疗,但是手术切除对于晚期患者往往无法根治,化疗的有效率也不高。

4、研究表明,HER2高表达与尿路上皮癌预后差相关。但尿路上皮癌患者从单抗类及小分子抗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有限,但随着ADC药物领域不断发展,抗HER2-ADC类药物在HER2过表达尿路上皮癌治疗中显示出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图片

这个病例也展示了一些值得关注和学习的亮点,如下:

1、患者在一线化疗中加用了赫赛汀靶向治疗,针对其HER2扩增的分子特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PFS达到了16个月,远高于平均水平。

2、患者在三线治疗中使用了维迪西妥单抗(后联合卡度尼利单抗),这是一种新型的抗HER2单克隆抗体药物,相比于赫赛汀,它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和更低的心脏毒性。患者在使用这种药物后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PFS超过了13个月,且没有明显副作用,生活质量较高,带来了长期的生存获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