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嗜睡症的中医辨证治疗🌹经方诊治嗜睡症(多眠):医案

 宏安中医 2023-09-26 发布于江西

♦嗜睡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 嗜睡症是怎么产生的?中西医各有说辞,在中医看来,中气不运是引起嗜睡症的主要因素。中气即是脾胃之气,根据中医理论中的“阳”主动,“阴”主静。所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时也会出现嗜睡症。《灵枢。寒热病》篇说:“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瞑目”说明了嗜睡症的病理主要在于阴盛阳衰。

㊙️中医治疗嗜睡症辨证分型而治:

(1)气血不足:素体虚弱,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头晕作眩,心悸不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经行之际昏昏嗜睡,每以进餐后尤甚。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补气养血。

 ➤ 首选方药:十全大补汤。党参、白术、茯苓、熟地、当归、白芍药各10克,黄芪15克,川芎6克,肉桂、甘草各3克。

 ➤ 若以脾气不足为主,宜首选香砂六君子汤以健脾益气;若血虚明显者,倍芍药、当归,加阿胶(烊化)10克,以养血充营。方中并可加石菖蒲、益智仁等药以开窍提神。

(2)脾虚湿因:素体肥胖,常伴浮肿,动则气喘,食欲欠佳,胃脘满闷,白带量多,质粘而稠。经行之际精神疲惫,头重如裹,四肢沉重,困倦嗜睡,终日昏昏嗜睡。舌苔白腻,脉濡缓。治宜燥湿健脾,益气提神。 ➤ 首选方药为太无神术散(《医方集解》):苍术、陈皮各12克,藿香、厚朴、石菖蒲各10克,生姜6克,红枣10枚。

 ➤ 湿邪蕴郁化热,小便黄,舌苔黄腻者,宜酌减香燥行气之品用量,并加黄芩、山栀子各10克,薏苡仁15克,通草6克,以清热化湿。此类患者应酌加石菖蒲用量,以醒脑提神。

(3)肾精亏虚:经期倦怠善眠,耳鸣耳聋,神情呆滞。平日精力不支,腰膝酸软。月经后期,经量少。舌质淡,脉沉细。治宜益肾填精。

 ➤ 首选方药:河车大造丸。本药有市售。

 ➤ 伴有形寒肢冷,夜尿频而清长者多为肾阳不足,可加淫羊藿12克,炮附子6克,或改右归丸以阴阳双补。

♦嗜睡症并不是什么顽疾,只要患者耐心治疗,康复并不难。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建议患者平时多注意饮食,和起居生活保持合理正常,对病情的好转起到更好的效果。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治疗、有规律的小睡和良好的睡眠习惯成功地控制解决这些嗜睡症状。

🌹嗜睡症嗜睡疲惫乏力症经方辩证

♦嗜睡症是由于中气不运导致的,中气就是我们的脾胃之气,所以改善嗜睡症的方法就是调节自身的气血。

 一、脾虚湿因:身体比较沉重,嗜睡,舌淡,舌苔白腻。

㊙️方剂:苍术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山药30克熬水冲服香砂养胃丸。 一付熬出一次的量,一天吃两次。寒湿汤坚持用三个月。

 二、气血不足:饭量小、脸色不好,脸色蜡黄,气短无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剂:理中汤加减,红参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干姜10克,茯苓15克,焦三仙各10克,黄芪30 克,当归15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理中汤可以用理中丸代替。

 三、肾精亏虚:特别的疲倦,饭量小,畏寒肢冷,时时欲睡,舌淡或胖,苔白,脉弱。

㊙️方剂:附子理中丸加减,山药30克,山萸肉30克,党参10克,枸杞子10克,炙甘草10 克,熬水冲服附子理中丸和金匮肾气丸振阳气。 一天吃两次。

 四、胃热:嘴干,便秘,大便粘腻。

㊙️方剂:附子泻心汤。提前把制附子入锅熬一个半小时,倒出熬附子的汤,然后把大黄,黄连和黄芩放入锅中熬,不超过5分钟,然后取出来,和制附子的汤合在一起饮用。这个药一般五副之类我们这个嗜睡症立刻就改善。

 五、嗜睡,乏力,精神疲惫,脉沉缓无力,舌质暗淡,苔白。

㊙️治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人参四逆汤+珍珠母:人参6克,麻黄10克,熟附子10克,细辛3克,珍珠母30克,干姜10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 阳气者,柔者养筋,精者养神。阳气虚弱,不能养神。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的是素体阳虚,外受风寒表证。麻黄,解表散寒,附子,温补心肾阳气。细辛,既能助麻黄解表,还能助附子发越阳气。此方之真髓,在于发动鼓舞阳气。附子,大补心、肾、脾之阳,为固阳之本。细辛,辛温走窜,通达阳气。麻黄,解表开郁,就好像为烧开的热水壶揭开盖子,阳热之气呼地一下就冒出来,充溢全身。在此基础上,加人参扶助正气,加干姜温补脾阳,加珍珠母安神宁心。或加龙骨牡蛎;麻黄,失眠的人不能用,越用越精神。嗜睡的人用麻黄恰到好处。

♦经方嗜睡症两大类型

 ❶《伤寒论》第268条说:“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合目则汗。”此型嗜睡症患者多见于儿童、年轻人和身体看似强壮者,而且此型患者往往兼有鼻窦炎,有呼吸障碍问题。其特点是睡后醒来时觉得舒服,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能够睡眠是非常享受的事情,“但欲眠睡”,说明在他们内心之中拿能够睡眠当成了一种享受。

 ❷《伤寒论》第281条说:“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这一类型的人,多见于老人、体弱或患有慢性严重疾病的人。其特点是总想睡觉,但是睡也睡补踏实,睡眠很浅,睡着时也跟醒着差不多,醒后觉得很累,而且很难受,总是迷迷糊糊的,所以“但欲寐”,总想睡觉。

 ➤ 前者为实证,多属白虎汤证的范畴;后者为虚证,多属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范畴。

 ● 临证之际,抓住嗜睡症的典型症状特点和脉象,结合四诊合参,是不难鉴别的。

♦案例:

 ① 嗜睡 :女70岁,头晕20年,嗜睡10年。西医诊为“梅尼埃病”。每当劳累时发病,且第2天更重。现症视物天旋地转,甚则呕恶稀涎。走路时觉偏向右倾。前额发沉,似贴物之感。不能多食,否则胃脘堵满。胃脘部自觉有跳动感,但拍击并无振水音。血压100/70mmHg。脉浮弦无力。舌暗淡,苔白腻。予:泽泻30g,白术10g,枳实10g。3剂。

 ● 二诊:头晕消失,前额贴物感已除,已能正常进食。但仍有嗜睡感,头部不太清楚。上方加石菖蒲10g。7剂。三诊:诸症均除,停药。

 ➤ 按:本案与上案大体相同,只是由于兼见胃脘堵满,故加枳实,为枳术汤意,以助胃气下降。以其兼见嗜睡,乃水饮湿浊蒙蔽清窍,神明蒙昧,故加石菖蒲芳香化浊、开窍醒神。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金匮要略》 主症:饮水后胃脘饱满,眩晕,前额有贴物感。

 ② 嗜睡8年余 :52岁,主诉严重嗜睡8年余。现病史患者8年前因嗜睡,静时严重,车开就睡,曾开出睡觉,出过好几次车祸,每次开车外出,她妻子坐在旁边,时时敲醒他;大便正常,尿黄有泡,无汗,先后在多家医院、中西医都治过,不见好。我也给他用中医治过几次,无效。2020年8月有幸来到仲圣平台跟随涂华新导师学习经方,11月31日我把他叫过来,给他治疗,体征:超重体型,大腹便便,双眼球结膜充血,左眼内眦,有翼状胬肉,舌红苔白厚腻,舌边红,舌型短缩,腹硬,无压痛,剑突下及双协肋叩击痛,双手掌有牛皮癣,灰指甲。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5剂。柴胡125g 黄芩45g 人参45g 姜半夏60g 大黄30g 茯苓45g 生龙骨45g 生牡蛎 桂枝45g 磁石45g 生姜45g(切) 大枣12枚(撕) 。冷水2400ml,泡40分钟,大火煮开,小火再煮40分钟,余下1200ml,去渣,余下药液再煮40分钟,余下600ml,分三次一天热服。

 ➤ 禁忌:生冷、油腻、五辛、肉面、臭恶、水果、饮料、牛奶、绿豆、豆腐、猪肉等。

 ➤ 效果:患者服了第三剂就见效,5剂吃完,天天自己能开车了,不嗜睡了,又续方5剂好了。

 ③ 吴建华治嗜睡 :男55岁,主诉嗜睡2年。2年前在外出的路上突然遭受雨淋,回到家中出现发热、疲困、昏睡等不适,经对症处理后,发热等症状消失,但嗜睡等症状却逐渐加重。睡意上袭时,无论是在进食、劳动、骑车、说话时,困倦难当,往往随地入眠,呼之可醒,醒后复睡。有一次,在骑自行车时,睡意来侵,倒卧摔破头部。每月发病20余天,仅有7天左右时间睡眠情况尚可,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劳动能力。行颅脑MRI等多种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诊断为发作性睡病。经多方治疗,疗效始终不明显。患者素体肥胖(身高168cm,体重85kg),嗜食肥甘,嗜好烟酒,入冬特别怕冷;有高脂血症及高血压(150/100mmHg)病史。

 ➤ 诊见:形休肥胖,面色苍白,体倦嗜睡,头痛头昏,胸闷气短,口淡纳呆,下肢困重,畏寒肢冷,大便溏软,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证属脾肾阳虚,痰饮闭窍;治当温肾助阳,化饮开窍;方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苓桂朮甘汤加味;处方:麻黄10g,附子15g,细辛10g,茯苓20g,桂枝20g,白术15g,炙甘草10g,石菖蒲60g,远志15g,水煎服,每日1剂。

 ➤ 二诊:服药7剂,嗜睡如故,伴随症状略有改善。上方加杜仲15g、淫羊藿20g,继续服用。随着服药时间的增长,嗜睡及伴随症状也逐日缓解,体重也随之减轻。患者甚感欣慰。先后用药60天后,诸证消失,舌脉基本正常,体重79kg,血压130/90mmHg。至2007年5月复查数次,病情未曾复发过。

 ➤ 按语:嗜睡是指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复睡,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西医称之为发作性睡病。自古至今,医家们多以阳虚阴盛作为嗜睡的基本病机。早在战国时期的《灵枢˙口问》就明确指出,“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灵枢˙大惑论》也认为嗜睡是因阳气运行受阻,久留于阴所致,文中说,“阳气尽则卧”,“留于阴也久,其气不清,则欲瞑,故多卧矣”;《灵枢·寒热病》补充道,“阴气盛则瞑目”。张仲景《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曾有“少阴病,但欲寐”的条文,更是十分明确地肯定了阳虚阴盛是嗜睡病的主要病机。到了清代,医家唐宗海在《血证论》中也强调说:“寤属阳,故不寤为阳虚”,“此论多睡,多属阳虚。”阳主动,阴主静;阳虚温化失司,水湿痰饮及瘀血败浊,闭阻脉络,蒙闭清窍,困顿神情,引发嗜睡。

 ● 嗜睡的病位在心脑,与脾肾关系密切,多属本虚标示、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主要为心肾阳虚,清窍失养;标实则为水湿、痰饮、瘀血等阻滞脉络,蒙塞清窍。

 ● 前人早有明训,“肥人多痰湿”。患者素体形体肥胖,畏寒肢冷,是由真阳不足,不能温化水湿痰饮所致;又突然遭受雨水淋冲,外湿引动内湿,聚成水湿痰饮;水湿痰饮困顿阳气,蒙蔽清窍,遂成神蒙嗜睡之证;治当温阳益气,化饮开窍。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嗜睡病经多方验证确有佳效;方中麻黄宣肺升阳、醒神清脑,附子温肾助阳,细辛协麻附开通上下,三药同用则具宣上温下、开窍启闭之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苓桂朮甘汤温阳化饮,健脾利水,具有标本同治之功。《神农本草经》认为石菖蒲“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远志“补不足,除邪气(痰饮等),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故而特将二药加入方中以增化痰开窍、益智醒神之功。患者虽有高血压病,但系由真阳不足、痰饮阻滞所致,显然不为麻黄附子细辛汤所禁忌。合方后达到了治病求本的目的,结果取得理想疗效。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云,“阳化气,阴成形”。由于合方后的温阳化饮之功,故而在治愈嗜睡病的同时,患者肥胖的体重也随之减轻,其高于正常的血压也随之降低。      

 ④ 嗜睡、精神蒌靡、乏力 :男34岁,嗜睡,精神蒌靡,乏力近半年。半年来感到精神疲惫,嗜睡,身重困倦无力逐渐加重,夜间睡眠时很难被吵醒,时长达8~10h仍觉未睡够,白天精神困顿,萎靡不振,只要坐下即可入睡甚至做梦,伴心悸易惊,四肢无力,记忆力下降,兴趣淡漠,性欲减退,食欲尚可,时感腹中鸣响,大便稀溏。 平素极易感冒,前数日又不慎感冒后诸症加重。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辨为少阴心肾阳虚,正不抗邪。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10g,细辛3g,制附片15g(先煎),炙甘草10g,茯苓15g,白术15g,桂枝10g,大枣10g,藿香5g(后下),羌活5g。3剂。三剂后二诊,诉精神大振,现有白天仍有困意但可抵挡不睡,身重减,大便亦转实,舌脉如前,故守前方续服3剂,诸证消失。月前因足扭伤肿痛来诊述现生活如常人,一直未感冒。

 ⑤ 女35岁4月来无论昼夜时欲睡,尤其食后为甚,喊之能醒,醒后又睡。多次诊治无效。服本方2剂后病获痊愈。

㊙️组方:白术12克, 茯苓12克,陈皮6克,半夏9克,石菖蒲9克,甘草6克。日1剂,水煎服。

 ⑥ 清醒汤治发作性嗜睡症 :男16岁 4年前患脑炎后常嗜睡,每次病时嗜睡5天左右,每年发作3~5次多医不效。 

 ➤ 刻诊:两天在吃饭外皆在嗜睡,精神萎靡头沉无力,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投清醒汤3剂,

 ➤ 效果:精神大振体力大增。效不更方继服6剂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

㊙️组方:陈皮、半夏、茯苓、郁金、石菖蒲各15克,甘草10克。每天1剂,水煎至200毫升,早、晚分服。

♦嗜睡症(胃热阳虚) :胃部痞硬、嘴干、夜晚睡眠容易惊醒、白天困、多日才大便一次、怕冷、出汗。 治疗方法:《伤寒论》之附子泻心汤 大黄12 黄连6 黄芩6 制附子10克(用制附子,提前把制附子入锅熬一个半小时,倒出熬附子的汤)然后把大黄 黄连和黄芩放入锅中熬,不超过5分钟,然后取出来,和制附子的汤合在一起饮用。一付熬出两次的量。一天吃两次。

♦嗜睡症( 湿浊偏重) :一般肥胖、胸闷、饭量小,身体困重、嗜睡,舌淡,舌苔白腻。

 ➤ 治宜先健脾祛湿 :用苍术10、茯苓10、白术10 山药30 熬水冲服香砂养胃丸。 一天吃两次。

♦嗜睡症 (气血亏虚) :一般体质瘦弱、大病之后或者生育之后、饭量小、面色无华,气短无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 理中汤加减方:红参10 白术15炙甘草10干姜10茯苓15 焦三仙各10 黄芪30 当归15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理中汤可以用理中丸代替。

♦嗜睡症( 脾肾阳虚) :神疲倦怠,饭量小,畏寒肢冷,时时欲睡,舌淡或胖,苔白,脉弱。

㊙️ 附子理中丸加减方 :用山药30、山萸肉30 党参10枸杞子10炙甘草10 熬水冲服附子理中丸和金匮肾气丸振阳气。 一天吃两次。


           (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