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早实践“大纵深作战理论”的中国古代军事家是谁?

 名将英雄两千年 2023-09-26 发布于福建

中国历史的异类——英雄?魔鬼?伍子胥(9)

机会既然来了,当然不能轻易放过,于是在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御驾亲征,率吴军三万海军陆战队,从水路绕过楚国在江淮一带的重兵,迂回到河南的蔡国,与唐蔡联军会合,紧接着,三国联军厉兵秣马,浩浩荡荡,溯淮水继续西进。进抵淮汭(今河南潢川,一说今安徽凤台)后,吴军却突然舍舟登陆,由向西转而向南,改从陆路进攻楚国。

 

图:吴、唐、蔡三国联军进军图

现在问题来了,既然吴军自称水战天下第一,应该继续西进至汉水,然后沿汉水南下,直捣郢都才对,伍子胥为啥要突然舍舟等陆,与楚军在陆地上较量呢,这不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吗?

为了把这场战争解释的更清楚,咱们有必要把楚国的地理形势讲一下:楚国在长江以北共有两条大河,一条是淮水,一条是汉水。淮水是东西走向,在楚国的北部边境;汉水是南北走向,向南注入长江,将楚国的领土劈为左右两半儿;而楚国都城郢都就在淮水的南岸汉水的东岸。按常理,吴军应该沿淮水西进至淮汉交汇处然后沿汉水向南直捣郢都,这也是所有正常的军事家都会选择的路线。而楚国人也是这么判断的,所以他们在淮水汉水交接处的桐柏山、方城一带布下了重兵,准备在这里和吴军决一死战。

可是当天下人都认为吴军会走水路的时候,伍子胥与孙武却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选择走陆路。

这是因为楚国地大兵多,久战对吴军不利。如果吴军西行逆流走水路的话,速度必然放慢,从而拖延战机,给楚军以喘息的机会,到时候楚军有了防备,吴军必会陷入到苦战之中,进退不得!所以伍子胥与孙武决定速战速决,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从陆路往南直插其纵深,打他个措手不及。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兵贵神速。没错,速度!这,就是吴军领先于当时时代的最大武器。拿破仑曾经说过:“军队的力量与力学中的动力相似,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快速的行军,能够提高军队的士气,足以增加取胜的机会。”论战斗力,吴军也许不是天下最强,但是论速度,吴军绝对是天下最快,这就好比篮球比赛,速度最快的后卫永远不怕力量最强的中锋,因为不等你的超强封盖,人家已经闪电般突破上篮了。

就这样,吴国的海军陆战队进行了诺曼底登陆行动,在淮汭舍舟上岸,并以3500名跑的最快的精锐士卒为先锋海豹突击队,身穿轻甲,手执短剑,迅速通过楚国北部大隧、冥阨、直辕三关险隘(在今河南信阳),由于楚国根本没有想到吴军会走这条路,所以这三个险要无比的关隘这时候全变成了摆设,任由吴军有如无人之境般冲了进来。

伍子胥与孙武的战略奏效了,他的这支迅速反应部队速度真是快的惊人,等到楚军回过神来,他们已经南行越过大别山,再从豫章折向西直抵汉水东岸,离楚国都城不过数百里;并一举切断了楚国郢都本部楚军与桐柏山、方城一带北方楚军之间的联系。

伍子胥与孙武不愧为天下数一数二的军事奇才,他竟然早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时代就掌握了在二战时期曾大出风头的大纵深作战理论,也就是以快速反应部队迅速压制敌整个防御纵深,在选定方向上突破其战术地幅;一旦在敌人的防御中撕开了一个突破口,负责扩张战果的梯队就应该迅速进入突破口,迅速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吴军这3500名精锐前锋不正是大纵深作战理论的快速反应突击队,而跟在后面的26500名吴军与唐、蔡联军不正是这个理论中负责扩张战果的后续梯队吗?

当吴军像幽灵一般突然出现在汉水东岸的时候,楚昭王这才慌了手脚,急派令尹囊瓦和左司马沈尹戌,倾全国二十万兵力,赶至汉水西岸摆下阵势,与三国联军对峙。

 

遥望对岸,伍子胥忍不住潸然泪下,16年了,自己离开楚国已经16年了……

这16年来,他在异乡无数次孤独的思乡、落寞的流泪,无数次感到生命如烟一般缥缈,羽毛一般轻飘,每到这个时候,他就会记起父兄的冤死、嗜骨的仇恨,这些东西化作一个大的重量,压在他身上,使他感到真实,感到生命的分量,——他还要一步步地前进。

这16年来,他含冤受屈忍辱偷生,付出了满头的白发和十几年的青春岁月,为的就是现在这一刻……

君子报仇,十六年不晚,自己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这一战,无论如何,都不能输!


有本事从正面上我啊,

关注我,关注三千年前来,

三百名将翘首以盼的一本好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