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课议课|“听”与“听听”

 成都大学陈大伟 2023-09-26 发布于四川

教材研读:“听”与“听听”

      前几日,听一位老师教学生“听听,秋的声音”,上课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听,秋的声音”与“听听,秋的声音”。这引起了自己的兴趣,我体会,区别有这样一些:

      “听”,好像有突然的惊讶,有注意的提醒。为什么会有惊讶?应该是出现的声音比较少见、比较意外。

     “听听”,有提醒,有引导,希望听听。如何听?听听,是专注地听,仔细地听,投入地听……

     从这种意义上,我以为作者和编者更多的用意是引导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去看看,去听听,去发现……

      听到什么?听到了落叶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是“大树抖抖手臂”“向黄叶道别的话音。”是“ 蟋蟀振动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是“一排排大雁暖暖的叮咛”,是“田野丰收的歌吟”……四种意象为作者听到。里面有秋声之美,还有作者基于想象的对秋声的刻画和表达,期望引起孩子去听,并启发孩子如何去听:想象吧!……

       第四小节,直接呼唤孩子们:“听听, 走进秋, 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你好好好地去听 ——秋的声音。” 

      可以在哪里听呢?秋声在哪里?“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只要你想听,秋无处不在,到处有秋的声音。放下自己的事情,你去看,你去听……

     最后一小节“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听听,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再次表达“我们去听秋的声音”,这里有时光匆匆,秋意匆匆,再不去听就听不到了,把握吧,珍惜吧。

      美在此刻,生命的发展和意义就在此时,好好珍惜好好把握。“听听,秋的声音”。

      观察课的时候,发现一位同学有这样的准备(见下面的照片),真是很棒。由此想:教学如何走在学生前面去引导而不是在他的后面重复他?以学论教,观课议课坐学生身边去,我还有这样的发现和思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