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越来越被当做是劳动者

 十丈红尘客 2023-09-26 发布于广东

人是社会生产的劳动者,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定义和价值范畴。换句话,在经济学领域或范畴内,人若不是劳动者就没有价值。

人的本性并不是为劳动而生,人生而活下去的条件本来是越来越丰富,可是在经济和资本的驱动下,不出卖劳动价值就无法活动生存保障。

劳动者之价值是因为有购买者而存在,而购买劳动价值的过程还形成了人才市场,也即实际交易的是人的劳动价值。

成为劳动者不是不可以,而必须要求成为劳动者,否则就活不下去,这是个问题。但好像又无解。自宇宙造人以来,就设计好了这个游戏么?

因为经济内涵包含着竞争和优胜劣汰,从而人要成为劳动者并合理价格出卖自己的劳动价值也非易事。而且,作为劳动者的价值随人的年龄和阅历等等的差异而显著不同,这就造就了最起初的不公平。

当劳动者这一角色扮演了人的大部分乃至全部的角色,人生想找到更多色彩和可能性,连施展的空间都不多——经济空间极大的压缩了其他人性需求和张扬的空间。

不劳而获自古以来不成立,但是,劳而有得成为生存的必然,也将人的价值异化为工具人了。

人只是作为工具人而存在时,与此同时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都被极大的抹杀了——在市场中没有交易价格。

人应该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但是这里面不公平的天赋需要社会调节,不能说强者恒强就是真理。

人应该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但是不能因此就把人只看做劳动者,而不顾及人性的其他需求和张扬空间的构建。

人应该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但是劳动之余的生活生命也应有机会和条件变得更丰富更精彩。

人若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也需要保障他作为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包括尊重,救济,扶持,改善等等。

人为什么越来越卷?可能跟人的劳动者的属性占据主导属性有关,也跟劳动者属于市场竞争概念有关。是的,劳动者只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而人的社会学概念则越来越苍白。

忙完了的时候,好好歇歇,忘掉工作的一切,回想一下内心还有没有其他有价值的事情值得自己同样投入进去获得快乐(而非报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