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明是普刊,凭什么说是核心

 九妹婆婆 2023-09-27 发布于河南
第一、核心论文比你想象的少的多
国内期刊大约12000余本(数据来自知网统计),如此数目庞大的期刊数,根据影响因子、结合引文量等选出核心期刊,当前核心期刊到数量大约2000本,所占比率约20%。
这里的20%仅仅是核心期刊的数量,不等于核心论文的数量。
核心期刊多为双月刊和季刊,每期只有几十篇,一年也只有上百篇。但不少普刊,特别是水刊,大多为半月刊、旬刊,一期就发表上百篇文章,一年发表上万篇。
有些普刊(或者说水刊)一期的发文量,都超过核心期刊一年的发文量,因此市面上核心论文的比例不足1%。
如发表过熟鸡蛋返生的《写真地理》,2020年全年出刊52期,每期刊文270余篇到370余篇,全年共计发表文章15218篇。
《科技资讯》半月刊,最高年发文量约8000篇

第二、误把踢出的核心当核心

其实关于核心期刊“有效期”的问题已经说过多次了,说简单、明了点就是,核心期刊新目录公布后旧目录即“失效”,那么该期刊被踢出核心了,自然就不能算是核心期刊了。

北大核心每3年更新一次,有限期是3年,科技核心每年更新一次,有效期是1年。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期刊的整顿,对国内核心期刊的管理愈发严格,核心期刊的数量逐年下降,刊发论文的数量也在逐年减少。

数据是最直观的存在,如果你不相信第三方数据,知网的数据也不会让你质疑的。随便打开一个核心期刊,发文量一定是波折向下的。年发文量降低一般都代表着单篇篇幅变多,文章总量减少,发文难度加大。

根据统计,2018年核新期刊发文量约为161890篇,2022年发文量约为132584篇,5年间,核心期刊发文量减少将近3W篇文章。可怕的是,这个趋势不见减缓,按照这个速度,核心期刊的发表难度是逐年增加。

有些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曾经是核心期刊,但被踢出之后,就是普刊了,上面的文章自然不能算作核心论文。

第三、把核心遴选数据库当核心

中国核心遴选数据库是由 03年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术与万方合作成立的。成立的初衷是测评核心期刊和数据分析,让中国核心期刊走向国际,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

现在的中国核心遴选数据库被万方边缘化了之后,上面收录的期刊也并不能作为真正的核心期刊进行发表。所以被中国核心遴选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并不能证明它是核心期刊。

入选中国核心遴选数据库只能表明是正规期刊,其他什么也证明不了,不要被迷惑了。

第四、如何去判断是否为核心

目前国内公认的核心期刊体系只有南大核心(C刊),北大中文核心,CSCD和科技核心(统计源核心)。因此,要判断是否为核心期刊的话,就要看它有没有被收录在这些核心体系中。

核心期刊的学术研究价值很高、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核心期刊目录以外的期刊,被称为普通期刊。
核心期刊验证网站:https://sci./

而且核心期刊比普刊的审核更严格,审稿周期更长,当前几乎所有的核心见刊周期都在一年以上。

对作者的职称、学历、是否有省级以上课题支撑和作者所在单位也会有非常高的要求,如果有人推荐特别好投的“核心”,那就是骗子无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