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鼽“过敏性鼻炎”,3剂效

 海纳百川0627 2023-09-27 发布于浙江

大家好,这里是小徐实践录。

也是小徐中医路上的自己实践的不断记录。

现在小徐也只是中医路上的一个普通学生。想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提升自己。

———————————————

感叹:

学好中医,至少能够解决好自己身边的小毛病,不用到处求医寻药,实在快乐!

因涉及到一些因素,小徐暂不能把一些治疗医案搬上来,就把“体弱多病”的小徐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简述:小徐于秋季过敏性鼻炎开始犯了,开方,讨论,服用中药得效。

图片

事件:

杭州亚运前夕,于九月的一场雨开始,天气骤然降温,于是,我的老毛病-过敏性鼻炎,给犯了。

(初中开始就有的老毛病咯)

在老爸旁边跟诊,时常鼻涕流下,眼泪汪汪,跟诊时面对患者常常擦鼻涕很不好意思。

晨起、睡前总是鼻子痒,眼泪汪汪的,纸巾不敢离身......

持续了半个月左右,一直不愈......

既然学了中医,就该用起来!

遂,于9月23日的下午,电脑面前我给自己开了一张方:

2023年09月23日。

主诉:流涕3周。

现病史:患者于3周前因天气变化伤风而出现流涕不止,清水样鼻涕,伴鼻痒、双目流泪、打喷嚏,于近2日出现咽痒,未曾治疗,遂来诊。

刻下:

流清水样涕,鼻痒,流泪,打喷嚏,稍恶寒,咽痒,偶身痒,汗出正常,稍口干,欲饮温水,纳可,便稍稀,一日1~2次,眠可。

舌质淡红润,舌尖稍红,苔薄白,中稍裂纹,脉弦滑。

处方:

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

生姜15g,红枣10g,柴胡20g,

黄芩12g,法半夏12g,荆芥9g,

防风10g,僵蝉6g,蝉蜕6g,

炙麻黄6g,五味子10g,炒白术15g。

3剂,水煎服,日一剂。

图片

服用3剂,已明显好转。

每日流涕次数,打喷嚏次数明显减少。

(现今偶有流涕,打喷嚏)

———————————————

思路:

六经辩证:太阳少阳合病。

流涕,稍恶寒,咽痒,打喷嚏,身痒考虑为太阳病之证据。

流泪,鼻痒,考虑为少阳之证据。

口干,考虑全身津液聚集于表,大量流涕损失津液,故口干。

咽痒,考虑风邪入于咽喉不解,故咽喉痒。

因为其舌质不胖大,也无水滑,故不考虑水饮的因素。

故用其:柴胡桂枝汤合喉科六味汤加减。

加入麻黄增强其解表散寒之力。

舌苔有裂,遂加入五味子,收敛其麻、桂之辛发,这里的加减也具有小青龙汤之意。

(也是很简单易懂的一张方,不多赘述)

图片

———————————————

与老爸的讨论:

加茯苓嘛?我个人来说觉得流涕无关水饮,遂未加茯苓,细辛等药物。

加麻黄嘛?我觉得很对,听从老爸建议加入麻黄,但也不敢加生麻黄,遂取炙麻黄。

需要加入石膏嘛?(我问)

经过小小的讨论,无明显石膏证,只是舌尖稍红,遂不加。

其余的讨论内容忘了........

记得我拿药回家煎煮时,老爸说(笑):“我觉得你这药吃了肯定不行。”

我说:“试试看咯,六经辩证,开都开了。”

......

事实证明,小徐开的是有效滴。

😎

吐槽:五味子是真的酸,应该是抓药师傅把五味子放在第三剂里面放多了,第二剂喝着没味道,第三剂简直喝酸醋一样。


最后,提醒大家,秋冬季节,尤其是秋天,天气变化易伤风,春秋这段时间对于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不怎么友好。

加强锻炼,注意保暖,若有不适,也要及时调理。

分享结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