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的广信府元朝为信州路,属江浙行省。明太祖庚子年五月改为广信府。辖县有七:上饶、玉山、弋阳、贵溪、铅山、永丰(因重名后改为广丰)、兴安(因重名后改为横峰)。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广信府知府是王赓言。王赓言(1762—1825年),字赞虞,别号篑山,山东诸城城关镇铁沟村人,乾隆五十八年进士(1793年)。入仕之初,他在吏部和户部当了16年的京官,累官至吏部考功司主事、文选司员外郎、掌稽勋司监督、户部宝泉局。嘉庆十四年(1809年)外放为广信府知府,后迁江西按察使,掌管江西粮道。嘉庆十七年(1812年),复任广信知府,后任常镇通海兵备遵守、江苏布政使,相当于是省长了。王赓言为官期间,审慎刑狱,清理积案,平反怨案,惩恶安良,士民服其威,誉为“冰心铁石”。这些政绩,似乎都是法律方面的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官员的政绩很多是需要经济手段的。明清时代,地方官能有多大财政支配权呢?有两种概念,从广义上来讲,漕粮田赋中的“起运”(也就是支配权)属于中央,而“存留” 属于地方,但各级政府的所有开支均由户部通过奏销与解协饷制度来控制,每笔开支都有定例和定额,地方官没有自由裁量权力;从狭义上来讲,地方财政应有能够被地方官员自主决定用途的资金,那么按照律例,明清时期实际上没有地方财政。所以,我翻看了铅山县志,从未发现有朝廷财政拨款地方建设的实例,地方上的所有工程都是募捐,例如铅山县治永平镇的大义桥明清两代屡毁屡修,都是民间集资。更大的工程,那就发明了“以工代赈”。所以,王赓言先后两次共当了七年广信知府,尽管尽心尽力,但主要是关注文化工程。例如他与通判汪正修、上饶县知县赖勋等人带头捐俸重建了奎文塔 (龙潭塔)。奎文塔初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代已经坍塌,仅剩塔基以上两级。王赓言按“七级浮屠”的规制,在仅剩的两级塔体上重建五级, 并在塔下配建了塔院,于是府治上饶就有了一座巍峨的风水塔这样的标志性建筑。搞这样的工程,当官的不但不能渔利,反而要带头捐款,这样的精神该怎么表扬?上饶有信江书院,铅山有更出名的鹅湖书院,王赓言非常重视书院建设和复兴。在铅山,他极力倡导摸清鹅湖书院的家底,在嘉庆江南著名学者、鹅湖书院山长(院长)吴嵩梁的主持下,在乾隆年间《鹅湖书田志》的基础上,重新核查、勘测,增修了《鹅湖书田志》,王赓言多次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并为新志作序。这项工程的意义在于,它夯实了鹅湖书院的经济来源,维系了书院的生存和发展。他不仅重视物质文明建设,更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他在视学鹅湖书院时,作长篇五言古体诗告诫当时的书院莘莘学子,如同《劝学篇》一样情真意切,娓娓道来:鹅湖书院谒四贤祠示肄业①诸生 士以行为先,非徒矜文字。 妙手如天成,千古极能事。 【德育重于智育,千古不变的宗旨】 君子与小人,所争在义利。 此际不早辨,安得无流弊。 【君子重义,小人争利】 缅昔朱陆贤,讲学来此地。 心苦为分明,持论互同异。 人杰地愈灵,已去人追思。 祠以四贤名,春秋崇享祭。 【缅怀朱、陆,赓续先贤】 宋元及有明,书舍规模备。 仁皇更右文,锡额出御制。 诸生勤观摩,不远千里至。 学古乃入官,盘错见利器。 【自宋以来,学院已备;康熙题匾,明辨前程】 我本东鲁伧,里居近洙泗。② 愿学苦未能,何敢言道艺。 承乏来此邦,自羞成俗吏。 时时劝人学,返躬多自媿(同愧)。 【反躬自省,谦虚自贬,不辱官责,劝人向学】 今日幸来游,命题聊一试。 勿徒矜才华,勿遽羡名位。 【戒骄戒躁,不图名位】 欧曾工古文,亦复盛经济。 文谢掇巍科,亦复高节义。 【精研古文,经邦济世,科举高中,皆为崇尚】 取则良不远,四人皆梓谊。 近日藏园翁③,诗文极精粹。 才虽未大显,名已垂弈世。 【前学四贤,光耀桑梓;后学藏园,诗文精粹】 劝尔祝瓣香,光阴无游戏。 希圣与希贤,功成原一致。 【劝学惜时,难以尽言,学业有成,共同心愿】 【注】①肄yì业,古代指正在学校学习,修习课业; ②“我本东鲁伧,里居近洙泗”伧cāng,古代讥人粗俗,鄙贱;此处是作者自谦。作者是山东诸城人,离孔子故里洙水与泗水不远。 ③藏园翁,指乾隆时期铅山籍名士蒋士铨。  在视学铅山鹅湖书院和踏勘书院山田期间,王赓言还留下了几首诗作,现在读来,尤其感慨这位知府对铅山文化胜地的系念之诚。峰顶寺 似出尘寰外,青松顶上行。 川原归指掌,草木变秋声。 日下竹林夕,鸟啼山雨晴。 鹅湖今尚在,怀古不胜情。 鹅湖书院谒四贤祠(二首) 白云杳霭路弯环,指点苍松翠竹间。 地有仁山兼知水,人窥圣域与贤关。 四朝风景犹如昨,千载鹅飞竟不还。 回首道源坑上路,宫墙数仭杳难攀。 【原注】(峰顶山)大源坑泉水绕出祠前,余以“大”字必系“道”字之讹,故更之。 人忙敢说我应闲,迤逦长途数往还。 好友诗文偏喜读,小民痛痒最相关。 神仙未必生天上,贤圣长留在世间。 一事自矜非俗吏,支颐饱看雨中山。 【原注】此来为勘定山县(原文如此)。归途遇雨。
【以上王赓言诗选自《篑山堂诗钞》】 为了勘定鹅湖书院的山田,“迤逦长途数往还”。“小民痛痒最相关”,民本意识深深地影响着王赓言的行为。他认为神仙都是虚诞的,古代的圣贤要使它们精神永存,这就是这位知府热忱公益的精神动力。他自信自己“非俗吏”,所做的事情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饱看雨中群山,胸中无限遐想,顿生对先贤的敬畏之心。这位知府的情操令人肃然起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