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新用户85765794 2023-09-27 发布于山东

乾隆时期,英国乔治国王曾收到了乾隆写一封信。这封信只有976个字,时至今日仍然被保存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之中。

在这封976信中,乾隆极度的自负被展露无疑,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品德,但一定要坚持适度原则乾隆的信中有诸如“天朝德威远被,梯航毕集,无所不有”之类的句子,无不显示出乾隆自负的天朝上国观念。乾隆理想中的国家,是所有的外来使臣必须要对他进行跪拜,并且要定期朝贡,呈现出一派盛世繁华的模样。而且他还认为大清帝国没有必要和外来的岛国进行通商,自认为清朝的所有物品都可以自给自足。

那么,乾隆为什么会写这样一封信呢?原来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从历史的角度看,乾隆在他的统治期间,大清帝国取得了空前的辉煌成就,包括领土的扩张、经济的繁荣、文化的繁盛等。所以在他生日之际,也有诸多国家来朝贡贺寿。而工业革命让英国迅速的崛起,同时英国也对与外界贸易有着极大的需求。

于是在1972年的一个秋天,英国的著名外交家马戛尔尼带着国王的重任,离开了英国,经过90多天的航行,终于到达了中国。他们名义上是给乾隆皇帝祝寿,背后真正的目的却是与中国通商贸易。然而乾隆的做法却让马戛尔尼万万没有想到。马戛尔尼准备了大量的贺礼,这些贺礼不仅包括了英国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品,更有许多代表英国文化和历史的珍贵物品。对于乾隆来说,朝贡体系是大清帝国的威严和国力的象征,他对朝贡清单非常感兴趣,并对来朝的外国使臣充满期望。然而,当他看到朝贡清单并感到失望时,他并没有质疑自己的信仰,而是将责任归咎于外国使团夸大其词。所以乾隆在看完朝贡清单后感到非常失望,他在清单上写道:“这些东西一点也不特别,我们大清朝什么都有,英国有点言过其实了。”

此外英国也带了他们先进的武器,来向中国展示,却并没有得到认可。当马戛尔尼带着饱满的热情来到中国时,却没想到被泼了一盆冷水。

他曾两次被乾隆皇帝不待见。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双方在“三跪九叩”礼仪上的分歧。因为他没有行跪拜之礼,所以乾隆并没有接见他。“三跪九叩”在清朝被视为最高礼节,但马戛尔尼不能接受,他认为作为使者出使清朝帝国,两个国家应该是站在平等的角度,行跪拜之礼,有辱英国国王的威严。

所以,当他提出与乾隆通商的提议时,也被乾隆拒绝了。

乾隆拒绝了他们的所有提议,并亲自为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写了一封回信。这封回信,彻底浇灭了英国君主与中国试图通商的想法。 于是,乾隆亲自给英国国王写了一封回信,表明不需要通商,大清帝国无所不有。所以这封信的核心思想是彰显武力和威仪。

乾隆在这一生中创造了许多辉煌,自诩为“十全老人”,极为自信,甚至是自负。因此,他坚信自己的地位至高无上。 

1793921日,马戛尔尼开始返回欧洲。他们本可以原路返回然而,为了展示大清帝国的富足,自信的乾隆特意派人陪同马戛尔尼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乾隆的这个举动使得马戛尔尼有机会游览中国的部分地区,并亲眼见识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在途中,他们看到除了官员之外,普通老百姓仍然过着贫瘠的生活,与想象中的“中国遍地是黄金”的景象完全不同。因此,马戛尔尼回国后向国王汇报时,夸大其词地称中国非常贫穷,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由于贪官污吏横行,许多老百姓的日子过的并不好。这一真实的见闻这也给英国后来侵犯清朝埋下了隐患。

乾隆皇帝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自信和自负的人。 

乾隆的自信和自负在历史上也体现在对待其他国家的态度上。他对西藏进行了军事干涉,扩展了大清帝国的领土。他还对其他周边国家施加压力,以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然而,乾隆的自信和自负也有一些负面影响。他对外部世界的轻视和拒绝与外国贸易,为后来中英关系的恶化打下了基础,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总的来说,乾隆皇帝在历史上被认为是一个自信和自负的统治者。他对自己和他的帝国充满信心,并通过各种行为和言论展现了这种自信和自负。然而,这种自信和自负有时也导致了一些负面后果。总之,在处理与他国的关系的时候,既要保持充分的自信,不妄自菲薄,也要谦虚谨慎,互相借鉴发展才是长久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