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古)宋·林希逸《溪上谣》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3-09-27 发布于山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上谣

林希逸

溪上行吟山里应,山边闲步溪间影。每应人语识山声,却向溪光见人性。

溪流自漱溪不喧,山鸟相呼山愈静。野鸡伏卵似养丹①,睡鸭栖芦如入定②。

人生何必学臞仙③,我行自乐如散圣④。无人独赋溪山谣,山能远和溪能听。

[注]①养丹:道人养气炼丹。②入定:佛教徒坐禅进入安静不动的禅定状态。③臞仙:瘦仙。④散圣:未被玉皇授职的仙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声衬静,这声音不仅有自己的吟唱之声,也有山鸟的鸣叫之音。

B.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写流淌的溪水,写出了溪水与诗人有心灵相通之处。

C.七、八两句使用“养丹”“入定”,以强调“静”的获得在于苦苦修炼。

D.诗人采用歌谣的形式写“溪上”,人与景象融为一体,通俗易懂有趣味。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15.C

16.这首诗描绘出一幅宁静、和谐、自由自在的画面,与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现了诗人厌倦世事,遁入山林,借以寻求精神寄托的快乐,也曲折反映了当时南宋人民渴望安定的心愿。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以强调'静’的获得在于苦苦修炼”错。写“野鸡伏卵”“睡鸭栖芦”之态,则是直接写静态。“野鸡伏卵似养丹,睡鸭栖芦如入定”这一联状物工巧,以道士“养丹”比喻野鸡伏卵,以老僧“入定”比喻睡鸭栖芦,新颖独到,风趣盎然,使这幅恬静的溪山图更添情韵,与强调“静”的获得在于苦苦修炼无关。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人以传神之笔,绘出了一幅意境幽远的“溪山图”。溪绕山间,泉流石上。诗人行吟闲步,罕闻人语,但见溪光。溪流自漱,泠泠作响;山鸟相呼,嘤嘤成韵。野鸡伏卵,似高士养丹;睡鸭栖芦,如老僧入定。这里,没有喧嚣,没有束缚,一切宁静、和谐、自由自在。置身其间,真有出尘之感。这幅宁静的画面,与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现了诗人厌倦世事,遁入山林,借以寻求精神寄托的快乐,这也曲折反映了当时南宋人民渴望安定的心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