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节哭母亲

 新用户1689EEdh 2023-09-27 发布于广东

今天是母亲节,何建中教授,一个年逾七旬的母亲,写来了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谨借此文恭祝天下母亲幸福快乐每一天!

何家全家福,前排左一为作者

母亲节哭母亲 

何建中

母亲1911年生于河北安国县,19179月,北京、河北遭水灾,母亲成为孤儿,被收留于熊希龄、胡适、蒋梦麟等人创办的香山慈幼院。抗战时期,母亲与父亲逃难至四川,自此在四川终老一生。

母亲是恬静的,温婉的,骨子里又是坚强的。

特殊年代,父亲早逝,母亲独自养育我们六个子女,个中滋味可想而知,但我们不曾见她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母亲是教师,但她从来不允许我们申请助学金,学校老师主动要我们申请,母亲也坚持要让更困难的同学申报,说我们自己可以。她是很好地保护了我们兄妹六人的自尊心和人格尊严,每学期开学时,总是微笑沉稳地把备好的钱按时放在我们手中,无言又无语,其实大家都知道,她四十多元月薪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要交六个人的学费,有多么不容易。母亲就这样默默坚持,把孩子们培养得如此优秀,其中四个孩子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有的做出国访问学者,有的考上研究生。最小的两个妹妹出于各种原因没能上大学,也成了各自行业的佼佼者。

1958年的某天,母亲把我们六个孩子召集到一起,说:因为你父亲解放前参加过国民党,且是南充师范学校校长,现在,因为这些历史原因,你父亲要去远方的农场劳动教养,给少年劳教人员上课。我们以后的日子,可能会过得很艰难,我们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那天以后,我们家就没再请保姆了,母亲工作之余,又担起了缝补浆洗和一日三餐的工作,但我们的《小朋友》《儿童时代》《少年文艺》等杂志依旧订阅,一份都不少。

母亲对爱情是忠贞的。

父亲在劳教农场之时,亲友都避之不及,还有人劝母亲,为了六个孩子的前途,趁还算年漂亮,离婚另嫁。母亲郑重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同时表态说,自己不想离婚。我们都认为母亲的决定是正确的,即便离了也逃不过黑五类的圈子。有好事之徒说,我们家六个孩子的名字串在一起,是建设中华民国军,这充分体现了父母的反动思想。母亲回答说,我一个赤贫人家的孤儿,有一份稳定的自己热爱的工作,我感谢党和人民都来不及,怎么会反党反人民呢?更何况大家都知道我的六个子女,从大到小的名字是建国、建军、建华、建中、建民、建平,给我们乱改次序,拼凑成反动口号,简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为了避免无端惹祸,在全家商量之后,建民改为建明。就这样,母亲妥贴而得体地解决了这场政治风波。

 母亲时刻关心着在劳教农场的父亲,给他缝制了一件铁灰色的背心,內外都是绸面料,里面絮的是丝棉。可是,棉背心还没完工,劳教农场那边就传来噩耗,父亲在上课时胃大出血,在转院的路上去世了。

母亲在慈幼院学会了乐理知识和乐器演奏技能,会钢琴、风琴还会吹箫。父亲去世的那些日子,母亲默默无语,天天弹奏父亲喜欢的《黄水谣》《满江红》。

母亲爱美。

年夏天,她天天在衬衣的第二颗纽扣上别一串茉莉花或黄葛兰,然后把花又埋在衬衣里,说是为了避汗味。问她为啥不让花露出来,她笑着说太俗气了。这让幼小的我知道了美的层次。在个提倡朴素的年代,她能自己用一个烧热的铁丝把头发裹卷成漂亮的发髻,美得大方又自然,但父亲去世后她再也没卷过头发。对我们的打扮也是要求大方而美丽。我们全家从老到小年复一年的护肤品就是百雀羚。因为在慈幼院学过缝纫,她能把不起眼的花布裁剪成漂亮又凉快的连衣裙,好看极了。学校老师见了赞不绝口,常常把我们拉到她们身边翻来去地看,称赞给大价钱也买不到这么简洁美丽的裙子呢。给我们做的背带裤,也是又舒服又合体。

母亲乐观开朗充满正能量。

有一个故事,她经常给我们讲:一户穷苦人家,年三十都没得吃的,后来煮了一大锅红薯。妈妈说红心薯就是瘦肉,白心薯就是肥肉,孩子觉得挺有趣,一家人就这样笑着闹着吃着,过了一个热气腾腾又愉悦的年。我母亲最爱讲的成语故事是塞翁失马。

父亲去世后,我家一直沿用三个传统:个周末举行家庭文娱晚会,每年照一张喜气洋洋的全家福,每年过年穿一次新衣服。记得每年春节全家老小穿上妈妈缝制的新衣服,兜里放几颗苞谷儿、苕糖棍儿到郊外去寻找春天。在母亲的安排下,我们的童年浪漫又愉快。

母亲是最知道感恩并充满正能量的。

有一次我告诉母亲,出身也不好的一个同学说,看见领导来了,她就挤出笑容。母亲听后奇怪地问,为什么要挤出笑容,我们见谁都应该从内心深处发出会心的笑容。人民、社会有什么对不起我们的呢?天天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还能上学读书。如果在解放前要想读到高小都不容易,上初中高中起码得是大地主家的孩子才行,知足吧,孩子!连草木都知道感恩。给它阳光雨露,它会回报一片春天的芳草地,夏天的一片绿荫,秋天的累累硕果。何况我们是有心有肺的人呢,用你们的双手和智慧回报国家和人民吧!

这以后,我的成长经历,我的每一步跋涉,都是在母亲特别的关爱、鼓励、支持下走过来的。

1959年,当了六年学习委员的我没能考上公立初中,就上了民办初中。我有点委屈,怕妈妈看到,就憋在心里。什么事都瞒不过母亲,她给我讲陈寅恪的故事,没有什么文凭又是如何能干,最后摸着我的头说,孩子,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1962年,我中考时考得了三所民办中学的第一名,名列全市初中毕业生中前茅,考上南充市最好的高中——南充高中。

到了南高,因为初中时民办中学没有开平面几何、外语等课程,我就一边恶补这些知识,一边吸收新的营养,过得非常紧张,有时到了周末也不回家,即使回家,周六也在有明亮日光灯的教室里上完晩自习后才回。当时母亲已由市中心小学调到郊外的一所新开办的学校,学校被田野包围着,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外界。据我妹妺说,个周末的晩上,母亲一个人在田野里的一个粪坑边来回转,生怕我回家时看不见路,掉下去。我的母亲啊,她并不知道我回不回家,却总是这样默默地守候着女儿。她见到我总是淡然地说,外面空气好,我出来转转。我扑进妈妈的怀里,相拥无言,唯有泪千行。

1965年,我参加了高考。母亲早就知道,我没有通过高考政审,考得再好也不会被任何一所大学录取,但她还是存着一丝侥幸,万一老天开眼呢,她和不知情的我一样,天天到收发室看有没有我的录取通知书。当所有该来的通知书都发完以后,母亲才搂着我说:“孩子,我们别等了,因为你父亲的原因,你没有通过政审。去吧,到河对岸的丝二厂子弟小学代课去吧。你父亲的学生已为你报上了名。”

就这样,我蹉跎了十二年,在市里许多学校代过课,不管学校领导和家长怎么赞许,转正是不可能的。在冷冻厂,罐头厂打过短工。说实话这十二年体力并不是很累,就是心里老想着,我上过大学的同学们正在如何如何,总有一种梦回吹角连营,醉里挑灯看剑,跃跃欲试而不得之遗憾。后来我随丈夫到了兰州,1977年恢复高考,我才以甘肃省数理化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一机部在甘肃工业大学开设的力学师资班。当时开办这个班,是为全国高校培养力学师资的,是全国招生的重点专业。我写了一封平信给母亲,母亲收到后,高兴极了,马上发了漫卷诗书喜欲狂,望更加努力的电报给我。那时候,发电报按字数计算,很贵,好像只有国家领导人才发贺电什么的,我能想象,母亲给我发贺电时,是怎样的“喜欲狂”。

我大学毕业后留校,又到上海交大的应用数学研究生班,主攻运筹学。我刚到上海,我丈夫就来信说母亲寄来20元,妈妈觉得,我的儿子刚上小学,我又外出学习,我丈夫一人在家照顾孩子,很辛苦,开销也大,母亲竭尽全力,总想给她的儿女一点帮助和支持。

进入新时代,我家捷报频传。一会儿,哥哥被提拔为全国百所名校的校长,一会儿,我的论文被国际四大权威检索收录,一会儿,又有子女获省级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等等。看到儿女在各自的领域大显身手,母亲整天笑呵呵的。

可是,母亲没能笑多久,198612月的一天,我爱人急匆匆地跑到工大叫我立马回川,妈妈病危,当时我正在准备破格提拔副教授的答辩材料,我不顾一切,踏上了返家的旅途。我是一路流着泪返回的,却最终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母亲才75岁,与命运抗争一生,刚刚过上几天好日子,就离开了这个她无比眷恋的世界。

红烛泪, 纸钱飞, 声声唤娘娘不回; 爹不回娘不回, 含泪磕头跪三跪, 愿父母祥和安息在故里。 望着你们的照片, 诉说着别离的心语。 你们的谆谆教导, 幻化成 一阵阵风铃, 时时刻刻敲打着我的心灵。 润我之魂,催我奋进!

妈妈呀,我们永远怀念你我的一世得体的母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