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胸痹——奚凤霖医案张某某,男,58岁,干部。主诉心前区疼痛反复发作已半年。心电图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诊断:冠心病、心绞痛。请奚老诊治。初诊:近旬来心痛频发,日发5~6次。痛时胸闷、气急、脘腹如胀,缓解后但觉倦怠乏力,时有悸烦。血压140/88mmHg。舌淡红,略呈紫色,苔薄腻,脉细濡。辨证属心痛。为脾胃不足,气血两亏,宗气不能贯注心脉,心气郁滞而痛闷俱作。治则:温经通脉,缓急止痛。以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川桂枝10g,赤白芍各15g,干姜3g,大枣5枚,炙甘草5g,丹参15g,降香5g,草豆蔻5g,娑罗子15g。 复诊:服上方7剂,心痛明显减少,脘腹已和。续进上方7剂后,诸症消失,再以益气和营等法调治半月,未见反复。 原按:奚老认为胸痹心痛属于胸膈间病,多因上焦阳虚,阴邪上逆,闭塞清旷之区,阳气不得宣通使然,故可用桂枝汤及其类方主治。桂枝汤具有宣畅之功,晋唐之时即用以治疗“卒心痛”,桂枝加芍药汤原治太阴虚寒腹痛,奚老十分推崇《本经》“药…破坚结”之说,即用此方治心痛、胃痛、腹痛,果屡奏效;桂枝加葛根汤原治大阳病兼项强及柔痉者,而奚老转治心痛,可谓古方新用;瓜蒌桂枝汤原亦系治柔痉之方,奚老宗清代王朴庄“瓜蒌能使人心气内润”之论,用治胸痹兼有痰气郁结、胸阳不宣者,也颇有效。摘自:周长发,著名老中医奚风霖运用仲景方治疗心病的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经方治验心血管病》 2胰腺炎——娄绍昆医案我曾经用桂枝加芍药汤治愈一个章姓朋友的胰腺炎,这个病例非常有意思。在我诊治这个病例的现场,几个爱好中医的朋友在一起,七嘴八舌问了我一大堆问题,我也做了解释。后来我把这个病例和那些解释都记录了下来,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的这个朋友,45岁,患有胆结石和乙肝,好饮酒、抽烟。朋友劝他不可饮酒,他不听。1995年9月15日腹痛住院,西医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因为他在7天前饮酒,暴食暴饮,酒后不到2个小时感到上腹部痛,开始是阵发性疼痛,之后持续疼痛不止,同时向腰背部扩散。恶心呕吐,吃进去的食物全部吐出来,吐了以后还是痛。 他因胆结石经常发作,随便服用止痛药。我跟他讲乙肝患者不可乱吃止痛药,止痛药要经过肝脏代谢,对肝脏有损害,他就是不听。这次痛了,他还是吃止痛药,吃了几次无效,只好到附近的医院去。这个医院不是大医院,但是院长、医生都非常熟,所以去那里方便一点。 根据他当时的症状,医院确诊是急性胰腺炎。医院让他禁食并输液,用阿托品等止痛。痛止住后,医生让他禁食,但他总是偷偷地吃东西,吃东西后腹痛又反复。他认定“不通则痛,痛则不通”的中医理论,在病床上自己开了大柴胡汤,大黄用了6g。他老婆也很听他的话,去买药煎了给他喝,喝下去2个小时后就腹泻。开始他很高兴,说:“看,腹泻了,通了。”泻了2次以后又吐,他开始觉得不对劲,怎么泻了以后还吐,人疲惫得不得了。更不对的是,吐泻了以后肚子更加胀满疼痛,腹部胀大得像个球,连屁都没有一个。但他很乐观,即使在病床上辗转呻吟,也还是讲笑话,抽烟,酒倒是真的没有喝了。 2015年9月21日,他打电话给我,没讲几句就觉得吃不消了,他老婆接过电话继续把丈夫吃大柴胡汤后出现的情况告诉了我。我就说:“你压压他心下胃脘那个位置,看看有什么异常。”他老婆照我说的压了以后发现没有痛,但很硬。我问:“心下原来硬不硬?'他说:“原来不硬。”我说:“你是泻下的药吃错了。”他说:'你快来!快来!. 我去之后问了一下情况:吐泻以后,西医马上给他打了其他的药。刻下恶心想吐,口中很淡,怕风,自觉烦热,有汗,低热,体温37.5℃左右,脉浮大无力,舌头没什么变化,舌苔白微黄、不厚,有点表证的样子。腹诊:整个腹部肌肉的表面都感到紧张拘急,我用手重压下去又感到深处没有底力而有虚空感,全腹无压痛,但是心下压上去非常痞硬。小便淡黄,人精神状态还好,不断地讲笑话。 我看了以后心里就有数了,从他体力、精神、腹证、脉象以及他误治的过程来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桂枝加芍药汤证。我开了3天的方子.3天以后他打电话过来,说已经出院了,但是肚子还是痛。 我说:“痛为什么不住在里面?'他说:“你不要管,我还在痛,你再来一下。”于是我就去了,心里在想,既然出院了那肯定是好了,他这个人喜欢开玩笑,一定是在骗我。到了他家,果然是他为了让我过去讲了假话,其实他已经痊愈了。今天他把一帮同学、朋友全都叫到了他家里来,说这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把我叫过来,就是为了大家可以一起好好地讨论一下他的病例。 我就首先问他:“你吃了药的反应怎么样?' 他说:“吃了药以后,大概5~6个小时排出恶臭大便。我已经将近一个星期没有吃饭,怎么肚子里还有这么多又黏又臭的东西?大便第1天最多,第2天、第3天都有大便,每天好几次,黏而不成形;排便之后,肚子就松下来了。你这个药里没有泻下的药,为什么我排了这么多大便?” 我摸了一下,整个腹部的确松下来了,但压下去,心下还有痞硬。他还有恶心,但是恶风、低热现象都没有了。我说:“你不要认为病已痊愈了,这个病有可能会反复,还需要吃药。” 我给他开了半夏泻心汤,“吃5天,一定要吃完,还要继续服药。”开完方后,他最感兴趣的是问我问题,好几个人围着,问:“中西医治疗有什么不一样?' “中医和西医诊治的理念不一样,西医的检查、诊断都很科学,但是用药的方法不敢恭维。 “病这么严重,西医为什么需要禁食?' “西医禁食的道理就是不要使胰酶活化,胰一活化就造成细胞、黏膜被自身消化掉,因此会痛得不得了,严重的时候会出人命的。禁食是西医非常重要的手段,严重的时候还要进行胃肠插管,同时还要注射阿托品之类的止痛针,这些措施都是紧紧围绕一点---抑制胃肠的生理病理活动,使整个消化系统的蠕动静下来。 而从中医来讲,整个胃肠有疼痛,就是不疏通,不通则痛,痛则不通。” “我用了大柴胡汤,大黄就是泻,就是通,为什么吃下去反而更痛,没有效果啊? “你把这个问题太简单化了,'通,是一个战略目标,是最后要达到的目的,而用什么手段就要看你现在的状态了。虚的,需要用补的药;实的,就需要用泻的药。像你用大柴胡汤,首先要是非虚证,你有这方面的判断能力吗?用大柴胡汤还要有胸胁苦满的腹证,你没有这个腹证。你用大柴胡汤是书上看来的吧?!那是要方病对应才行,但是你当时的身体状态不适合用它。” “你刚才说,虚的要用补的药,那补的方药有哪些应该考虑?” 他们很用功,把这些都记下来了。 “那就很多了,大小建中汤、真武汤、理中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大黄汤等,甚至有时候考虑到桂枝加龙牡汤也是有可能的。” “桂枝加龙牡汤也是补的吗? “桂枝加龙牡汤在《金匮要略》虚劳篇里,是治疗阴阳并虚的,也可以认为是补性的药方,但实际上它应该是桂枝汤的一种变化。” “桂枝汤的什么变化?' “除了桂枝汤证恶寒、怕风、脉浮、汗出这些症状外,还有胸腹悸动、小腹拘急,甚至腹证还可以看到正中芯证。” “什么叫正中芯证? “这个是大塚敬节发现的,就是肚脐下面摸上去,有铅笔芯那么粗的一条,除了桂枝加龙牡汤证有这个腹证,肾气丸证也有这个腹证。”他们非常感兴趣,就在纸上画起腹证图来。 大家围绕着这次的诊治,还提了许多问题。如为什么不用小建中汤,而用桂枝加芍药汤?我说小建中汤和桂枝加芍药汤比起来,药差不多,就是多加了一味饴糖(麦芽糖)。饴糖,《新本草备要》称其功用为“补虚弱,益气力”。饴糖配合芍药治腹急痛是相当有力的,但是在呕吐的情况下,则要避免使用。另外,小建中汤证应该具有比桂枝加芍药汤证更虚的症状,如脸色更加苍白等。而他当时虚是虚,但是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考虑到这样两个情况,所以就没有用小建中汤。 又问,那为什么不考虑大建中汤,是不是因为大建中汤也有饴糖?我说不选择大建中汤不是饴糖的问题,也不是甜不甜的问题。大建中汤证虚弱的程度比小建中汤更甚,是整个腹部柔软,手指轻轻一碰腹壁,就能看到甚至摸到里面有肠形的蠕动,脉是迟弱的沉脉。他的病证和大建中汤证更加有距离。 他们又说,真武汤里也有芍药,可以止痛,并且他也有吐泻,症状很像,为什么不用真武汤?我说真武汤证,形寒肢冷,心下有悸动,还有头晕、小便不利,脉象是沉弱的。整个腹肌是柔软的,肚脐上面的这一段皮肤肌肉比较紧张,具有特殊的正中芯证。而他的整个腹肌绷紧,没有出现上述的真武汤证和特殊的正中芯证。有人又问,为什么不用理中汤?我说理中汤里面没有芍药这味药,它止泻但不止痛。 最后一个问题是,他腹痛、腹满,你为什么不用桂枝加芍药大黄汤?这个桂枝加芍药大黄汤证倒是很像桂枝加芍药汤证,其药物组成就是桂枝加芍药再加一味大黄。我说,他大便还在泻,一般不适宜加大黄。桂枝加芍药大黄汤证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腹证,就是除了和桂枝加芍药汤证一样的腹证之外,在腹部总可以寻找到一两个局部比较有硬实的压痛点。 我告诉他们,虽然最后他还残留了一些桂枝汤证,怕风,还有点烦热,有汗,脉象浮,但同时还有神态疲倦,更重要的是还有腹痛,一般桂枝汤证不会有这样疲倦与腹痛。整个脉证都说明他已经从太阳病的桂枝汤证转到太阴病的范畴,虽然还残留太阳病的一小部分症状,但已经是太阴病了。 通过这样的分析,大家就知道了,这个病证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三阴病桂枝加芍药汤证。在这个病的治疗过程中,我们不是针对胰腺炎,而是针对当时的桂枝加芍药汤证,在诊治过程中联想到了很多方证类型以及对不同类似症状的鉴别。 第3天,他们几个又来给他针灸,也把我叫到现场。我问他们: “针哪里?”有的说:“针阳陵泉、足三里,针下来也不知道有没有用。”他问我:“假如你针灸的话,准备怎么针?”我说:“如果从胆囊炎、胰腺炎病的角度考虑针灸穴位可能有效,但是效果会差一点。而我一般是围绕着方证去针。像这样一种太阴病桂枝加芍药汤证,一般可以针合谷、外关、足三里,双侧留针,中度的刺激量。艾条熏灸天枢、气海,每次熏灸30分钟。如果有空的话,一天多熏几次可能效果会好一点。”他们听了也觉得有道理。 我向他们介绍了承淡安的总论思维和围绕方证的针灸办法,推荐他们看看承淡安的书,但是书里边讲的有些内容,还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改进。譬如针对他这样一个桂枝加芍药汤证,同时熏灸天枢、气海,就应该比仅仅用针刺效果要好一点。《一针一方解伤寒》 11肠疝腹痛——大塚敬节医案臀部一疼痛就哭泣的幼儿 一九四九年十月上旬,一位父亲背着四岁的女儿来诊。据这位父亲讲,孩子有时诉屁股疼痛而哭闹。症状已持续十四五天,分别到小儿科、外科、肛肠科就诊,诊断不明,也没有治好。疼痛呈发作性,不疼时照常玩耍,但疼痛发作时,或蹲在路旁,或由妈妈抱在膝上,一动也不动。肛门周围未见异常。疼痛时,若泡澡会轻松一些。小便也未见异常,也不像膀胱疼痛。当问及排气怎么样时,说觉得排气后好像舒服一些。虽然大便每日一次,但有时便秘。 于是我诊断为肠疝痛,投予桂枝加芍药汤。翌日未出现疼痛,其后曾发作一二次,服此药后,马上治愈。该幼女现在已是初中学生了。《汉方诊疗三十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