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骼肌是如何工作的?

 物理治疗_PT 2023-09-27 发布于河南
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做机械性的运动。肌肉是如何产生动力呢?在运动生理学上的著名假说:肌丝滑动学说。目前是大家公认的最为合理的解释。

肌肉是由肌纤维构成的,肌腹的最外层是肌外膜,肌腹由很多的肌束组成。肌束膜把这些肌束分割开来。据说是因为防止某些局部肌束的损伤,造成整体肌肉的矢能。肌束膜里面有很多的肌纤维,肌纤维和肌纤维之间通过肌内膜分离开来。肌纤维里面还有纤维核和线粒体,2型肌纤维红肌里面的线粒体的含量比较丰富,所以它拥有更强的爆发力。

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丝构成,基本单位是肌结。肌节里面的蛋白质的我们关注的:活性蛋白如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通过彼此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收缩力。结构蛋白,不能直接的产生收缩力。但是可以构成肌纤维之间的细胞骨架和传递力的次级作用。只有活性蛋白中的两种蛋白相结合形成横桥,肌小结就有力的产生。无数的肌小结的整体的变现就是肌肉力量的体现。
肌肉拉长无力、肌肉缩短也无力。当我们说起“萎缩”这个词的时候其实是2个词“萎”无力的意思。“缩”表短的意思。肌小节太短肌动蛋白有重合A,结合位点减少;肌小节太长肌球蛋白结合位点减少D,都会导致肌肉力量的下降。

     (等速肌力测定比较吻和)

肌肉工作的几种种形式:(1)向心收缩

等张收缩:起止点相互靠近,从开始收缩到结束,张力不会改变。

                   (踝关节等动收缩)

等动收缩:关节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并且外界提供的阻力和肌肉的收缩力始终相等。

(2)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始终保持不变。

               (向心+等长+离心收缩)                                    

(3)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状态下被拉长。

(4)超等长收缩:是指肌肉先做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式收缩形式。(主要利用肌肉的拉长的弹性势能、牵张反射性收缩、肌肉向心收缩产生的合力)

(前半段姿势控制性训练、后半段超等长收缩)

那种形式下肌肉更容易损伤?

肌肉收缩三种形式的比较:

(1)输出功率P离>P等>P向

(2)肌肉内在稳定性P离>P等>P向

(3)代谢、能量消耗P离>P等>P向

(4)肌肉酸痛P离>P等>P向

综上所述肌肉三种形式损伤排名:

P离>P等>P向

熟练的骨骼肌的工作特点,对于我们进行特定的功能训练至关重要。哪一种收缩能力下降我们就对它进行特定的强化,体能训练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