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中丸的四个变化

 从现在开始健康 2023-09-27 发布于山西
理中丸是中医温中健脾的经典名方,它还有四种变化,你知道吗?
我们来看看。
理中丸:党参、白术、炮姜、炙甘草。
理中丸出自《伤寒论》,功效是补气健脾、温中祛寒。
它可以治疗脾胃虚寒、上吐下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这些症状。
第一种变化:附子理中丸。
理中丸加一味药附子,变成了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附子。
附子性大热,能够温暖经脉、散寒止痛,所以附子理中丸的功效是温脾散寒、止泻止痛。
它可以治疗脾胃虚寒、吃一点东西就腹胀、上吐下泻肚子痛、天冷了就头痛、以及身体里有寒邪的疾病。
第二种变化:丁蔻理中丸。
理中丸加两味药丁香、豆蔻,变成了丁蔻理中丸。
丁蔻理中丸:党参、炒白术、干姜、炙甘草、丁香、豆蔻。
丁香和中降逆、散寒止痛,豆蔻温中止呕、化湿行气。
丁香和豆蔻的共同特点是能够行气和止呕,它们的加入也使理中丸有了行气和止呕的功效,所以丁蔻理中丸的侧重点主要是治疗呕吐泄泻和脘腹疼痛,也就是脾胃虚寒导致的呕吐泄泻、脘腹疼痛。
第三种变化:桂附理中丸。
理中丸加两味药肉桂、附子,变成了桂附理中丸。
桂附理中丸:党参、炒白术、炮姜、炙甘草、肉桂、附子。
肉桂、附子的加入,使理中丸的功效得到了升华,从治疗脾胃虚寒升华到了还可以治疗肾阳虚寒,它的功效是补肾助阳、温中健脾。
可以治疗脾胃虚寒导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肾阳衰弱导致的四肢厥冷,即手冷能一直冷到肘关节那儿,脚冷能一直冷到膝盖那儿。
第三种变化:参桂理中丸。
人参、炒白术、干姜、甘草、肉桂、附子。
参桂理中丸和桂附理中丸的成分是一样的,只不过党参换成了人参,加大了补气的功效。
人参大补元气、健脾益肺,所以参桂理中丸可以治疗阳气不足引起的手足厥冷、胃寒呕吐、腹痛泄泻。
除了这些,参桂理中丸还可以治疗下焦的疼痛,比如痛经、疝气痛。
这就是理中丸的四个变化。
其中理中丸和桂附理中丸用了炮姜,其他类型的理中丸用了干姜。
干姜和炮姜有什么区别呢?
炮姜是干姜的制成品,先把粗砂炒热,然后放入干姜和热砂一起炒,砂的热量就会均匀传递给干姜,干姜的表面会被烫的鼓起来,一直炒到姜的表皮发黑、内部发黄为止。
干姜和炮姜性质都是辛热的,干姜入脾、胃、肾、心、肺经,但炮姜只入脾、胃、肾经。
因为干姜入肺经,所以除了温中散寒外,还能温肺化饮,而炮姜的力量主要集中在脾、胃、肾经,所以和干姜相比,炮姜的力量更集中一些,相对来说也更热一些。
炮姜被炮制的表皮发黑了,所以它又具有了止血的功效,所谓“血见黑则止”。
基于此,炮姜除了能温中止痛外,还能温经止血,比如阳虚失血、吐衄崩漏等虚寒导致的失血性疾病,都可以使用炮姜。
我们这里先大概梳理一下理中丸的这四种变化,至于它们各自的详细运用,留待下回分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