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日秋分,不懂规矩要遭罪!全家都要重视这4件事,否则冬天吃大亏

 心雨悠扬 2023-09-27 发布于广西
明日,将迎来一个重要的节气——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当天日夜时间均等,而后夜愈长日愈短。此后,全国大部分地方气温下降快速而明显。
秋分过后,金气敛降、压力增加,地面以下阳气渐多于地上,真正的寒冷和昼夜温差的巨大反差,开始才会真正来临。风寒燥邪旺盛,只要稍不注意,就很可能会出现或大或小的毛病。
秋分后全家都要重视这4件事↓否则冬天吃大亏!
一、头宜凉,脚要暖,肚子忌过饱!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这种感觉在秋分之后尤其明显,顶热的太阳,和透凉的空气在一起,阳光下觉得热,阴凉下就会觉得凉,此时应该注意:

头宜凉

让头部尽量适应温度的变化。别太捂着,古人此时有“勿戴暖帽”之说,不要稍微有点降温就马上戴很暖的帽子。有大风的时候,可以带单帽。等到真正冷下来的深秋和冬天,再去戴暖一点的帽子。

脚要暖

让脚和脚踝常处于温暖的状态。脚上有很多条经络,寒气很容易从此进入。鞋跟高一些,隔绝地面阴寒之气,穿高腰的袜子,护住脚踝。睡前热水泡泡脚,并记得及时擦干,特别是脚趾的缝隙,避免水湿积聚。

图片

肚子忌过饱

秋风已凉,人的胃口也会比苦夏的时候好很多,忍不住就吃了很多。殊不知吃得太多,满足了口腹,身体并不需要,代谢不掉的就会堆积在身体中,越来越胖,越来越痰湿。

特别是已经降温的秋天,吃得太撑,人的气血都会聚集到脾胃去帮助消化,卫外的气血就少了,一旦受凉,很容易就感冒了,而且是那种久久不愈的感冒。

二、秋天宜收,不宜散!

图片

秋收冬藏,秋天的“收”真是体现在方方面面。此时的大自然,天地开始变得肃静,深秋会渐渐向肃杀转变。秋收了果实,树木也掸落了所有的树叶,一点点收了“生机”。

那人呢?《金匮要略》中提到,“秋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收敛之令,人当收敛身心,勿为发扬驰逞。”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秋分时节养生当根据阴阳消长的变化,顺从秋季养生的规律,即以“收”为主,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这时候,运动不宜大汗淋漓,身体里的阳气正在往里面走,动能升阳,大汗淋漓,会带动太多的阳气在体表,身体里的潜藏的就少了。

多做八段锦

此运动内在气血,不会让你瀑布汗也不会呼哧带喘的运动。

很多人换季时常容易犯鼻炎,这时练起八段锦,坚持做到冬天,把肺气强健起来,鼻炎也会好转。

图片

秋日登高

秋日登高是很好的养生,俗语讲:“山为阳泽为阴,高为阳低为阴”,高山上是极阳重合的地方,秋天登高可以补到聚敛阳气,振奋精神。

若你的膝盖不是很好,记得用上登山杖,左右一支,非常节省膝盖的力气。

同时,高山之上,空气清新,那种秋天的清气,会把心肝有的虚火降下去。特别是容易上火的人,会更感觉到那种清润之感,十分舒服。

睡好觉

睡觉,也是秋收最重要的一部分。睡好了,脏腑的精气旺盛,情绪也会变得平和,不会被秋天搞得很烦躁。

睡眠不仅仅是睡时长,更是睡时间段。在21点之后,身体慢慢进入“收”的状态,此时不要折腾自己,兴奋身体,让第二天生发的阳气,提前跑出来。

如果不能在晚上9点入睡,也请尽量比夏天多睡一个小时,晚上10点半或是更早入眠,跟随天地,收敛气机,藏精补精,养足气血。同时,努力在优秀的睡眠时间段里,提高睡眠质量,让每一分钟更高效。

三、进补宜有度,忌过量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现在正是秋季进补的好时节,但秋分时节进补,不可太过,要适量。

图片

忌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忌慕名进补,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血压升高等。
此外,一定不能胡吃海喝的胡乱进补!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季,人们大多贪食冷饮冷食,脾胃功能还没恢复过来。
秋季,若是大鱼大肉进补,会增添脾胃负担,吸收效果下降。但用些有滋补作用的素食来进补,既能补虚,又不会增加脾胃负担,如红薯、芋头、莲藕等

四、秋分宜灸三穴!

眼下天气转凉,燥邪、寒邪、风邪也渐渐增多。而人体毛孔收缩,免疫力下降,怕冷、感冒、咳嗽、腹泻、腰酸背痛、过敏性鼻炎等虚寒病症也随之多发。
在秋分当令之时,借助阴阳消长的变化,因势利导实施艾灸,可以有效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还能润燥。

图片

1、关元穴,关其元精之门,闭而储藏之谓也。“秋灸关元”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养生法则之一,秋季艾灸关元穴的作用就是把元气保护住,使其不外泄,正好符合“秋收”的原则。

图片

2、三阴交作为足三阴经交会穴,灸之可调节肝经、脾经及肾经的三经之阴,是人体的滋阴大穴。

图片

3、涌泉穴在脚心,是人体最低的位置,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艾灸这个穴位可滋阴降火、宁神安眠,并且能强肾益精。

图片

另外,最近有灸友留言,担心自己秋天艾灸会“燥上加燥”。其实只要辩证配穴、把握时间,完全不需要有这样的顾虑。

很多人不了解艾灸,单纯认为它是火,是热,只是用来补的。事实上,艾灸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只要方法对了,秋季艾灸不但不伤阴,而且能平衡阴阳、养生防病!

若实在放心不下,可经常泡脚、搓脚,这能起到引火下行的作用;避免晚上太晚艾灸,最迟22点前就要结束艾灸;艾灸后喝一杯温热的蜂蜜水,能补水养阴;易上火的体质,可以隔天灸1次或者灸2天停1天。

秋分过后,阴气渐长,寒凉渐重,是秋季养生的关键转折点!灸友们,赶紧学习起来,应该以什么样的姿势入冬,就看这下半场过得好不好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