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要“百千万工程”进行时丨当“非遗”遇见美食,解锁麦溪塘中“一口甘鲜”

 丰少少爷 2023-09-28 发布于广东

图片

高要美食推送指南

图片

图片

驱车来到大湾镇古西村,
途经麦溪大道,道路两旁水稻郁郁葱葱,
迎着微风招展,满眼绿意盎然。
来不及把这绿意收入眼底,
车子沿乡道拐几个弯,
便到了大名鼎鼎的麦溪塘。

图片

群山环绕,形如聚宝盆,
总面积达1600亩的麦溪塘
给人以“好山好水”的初印象。

图片

水脉来自元代已有记载的五柳水库,塘中深处有古树化石,在天然温泉作用下,释放出硒等多种有益微量元素,形成了特殊的土质和水质,而塘底生长有丰富的野生麻糍草供鱼儿摄食,这是麦溪塘“独一家”的先天优势。

麦溪塘养殖的鲤鱼属于底层鱼,

会不断地搅动塘底,

使塘底大量的矿物质

如硒、铁、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充斥整个鱼塘,从而被鲩鱼吸收,

混养水域起到循环水质、

减少病害、增产增收的作用。

图片▲ 大湾镇麦溪鲩、麦溪鲤养殖。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钟养昌 摄

图片
图片
独特养殖出“靓鱼”
图片

这种独特的混合养殖方式,使这里养殖出的鲩鱼和鲤鱼长得与众不同,不仅肉质紧致、鱼味香浓,而且没有泥腥味。2012年,“麦溪鲩”、“麦溪鲤”被评为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

鱼苗成长过程中,

需经历过塘和“二次瘦身”,

大概三年时间,

这里的名品便诞生了

麦溪鲩全身呈粉白色,鳞镶金线,

肉质甘香嫩滑;

麦溪鲤则背高腹圆,银鳞软骨,

肉质鲜香嫩滑、少有土腥味,肥而不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麦溪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麦溪鲤

图片

锅热倒油,红葱头爆香捞出,

放入陈皮、甘草、牛大力,

取其草药芳香,

再轻轻倒入十分钟前新鲜捞出、

去鳞后切大段的麦溪鲩,

加沸水烹煮,约十五分钟后,

一锅飘着浓香的奶白色汤汁沸沸腾腾,

已然勾人食欲。

图片
令人垂涎三尺的鱼汤
图片
图片

但要想获得麦溪鲩的最佳食用方式,

则要再等待二十五分钟,

此时的奶白色鱼汤以浓缩的精华呈现,

无需勾芡,却足够粘稠,

犹如为鱼身加持了一层米黄色的美食滤镜,

让人食指大动。

图片


相比麦溪鲩的美味需长时间的焖煮加持,

麦溪鲤的烹调更显老广特色——清蒸。

无需去鳞,直接把鱼剖开对半,

略拌少许盐、油和陈皮粉作底味,

入蒸屉六七分钟,便可出锅。

图片
广式做法—清蒸
图片
图片

上桌前在鱼身撒上一勺明油,

缀以翠绿芫荽,

色香味俱全的“靓仔”鱼一条便呈现眼前。

图片
广式做法—清蒸
图片
图片
由于“天生丽质”,
麦溪鲩和麦溪鲤没有土腥味。
即使不放姜、葱、酒,也无腥味。
二者口感稍有不同,
麦溪鲩主打一个“甘”字,
麦溪鲤则主打一个“鲜”字,
但同样因为肉质嫩滑细腻,
广受食客好评。

图片

据了解,

麦溪鲤(鲩)至今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

麦溪鲩鱼以炆闻名于外,

而麦溪鲤则以清蒸享誉八方。

一鲩一鲤,一甘一鲜,

百年来味道从未改变

这就是大湾麦溪鲤(鲩)的独特魅力之处。

图片

据统计,

以麦溪塘盛产的麦溪鲤(鲩)

在珠三角乃至港澳地区享有盛名,

以烹饪麦溪鲤(鲩)为特色菜的酒楼饭店

在肇庆就有80多家。

图片

麦溪鲤(鲩)烹饪技艺经过悠长岁月的流传,
依然保留了其纯朴的做法,
为当地人民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
《大湾麦溪鲤(鲩)烹饪技艺》
入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当“非遗”遇上美食,
地方文化中的独特“烟火气”便蒸腾起来了。

图片

而抓紧“入遗”契机,把这缕“烟火气”变现为发展当地经济的“人气”,大湾镇委委员莫镜明有着自己的见解:“麦溪鲩、麦溪鲤的古法烹饪技艺在大湾镇流传百年,已成为了一种文化传承。《大湾麦溪鲤(鲩)烹饪技艺》入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这对我们大湾的特色农产品和特色烹饪技艺都是一种肯定,也将成为我们宣传大湾的一大亮点。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促进当地渔业和文旅产业发展。”

图片

2019年,
通过大湾镇政府的大力招商引资,
肇庆市恒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此扎根,
建立起一个以养殖“麦溪鲤”、“麦溪鲩”为支柱产业,
延展到“农业+餐饮+旅游”
相结合的休闲生态园区——麦溪生态园。

2021年,
我区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
及第一届开渔节便在此举办,
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与,
更打响了大湾“麦溪鲤”“麦溪鲩”的金字招牌。
通过农文旅融合的发展,
麦溪塘也成为高要全域旅游的“网红”打卡点。

图片

据恒裕农业科技公司执行董事张志岗介绍,

麦溪生态园正全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逐步形成集农业发展、生态旅游、

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区。

《大湾麦溪鲤(鲩)烹饪技艺》

入选市级非遗名录,

自然会带动一批“懂饮识食”的食客寻味而来。

而未来肇明高速的通车,

将吸引更多珠三角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

品味舌尖上的“非遗”,

也感受当地农林水的生态之美。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春蓓 硕昕 俊豪

编辑:汤子莹

二审:李一双

三审:王雄伟

终审:王业民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制作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