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贵的灵魂馨香不散

 王侠一家家外不 2023-09-28 发布于陕西

 断断续续读完英国作家佛尼吉亚.伍尔夫的三部代表作品:《海浪》《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最想说的话就是:高贵的灵魂馨香不散。

 佛尼吉亚.伍尔夫的作品,大多采用意识流的写法,重在探究人的灵魂深处生命的悸动。但是她的写法又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她不断转换角色,用每一个人的意识流动,心理活动构成了作品丰富多元的观察视角。因而在看似“促狭”的内容表述中有了多元化的解读。人们都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么,伍尔夫的作品里,有一千个角色,就有一千个观察叙述的角度。在她的叙述中客观与主管总是水乳交融,构成一种微妙的审视又抒情的书写笔调。

如果说《海浪》是浪漫的少女季节的作品,是女作者对恋爱的的一种罗曼蒂克的思考。那么《达洛卫夫人》就是对一个上层社会女子婚姻现实的剖析。而《到灯塔去》则象征着一种对秩序力量的重建的努力与思考。

《海浪》的笔触唯美细腻敏锐,阅读海浪就如迎浪而起随浪而落一般令人激动兴奋,惊喜,狂欢,一阵阵愉悦的眩晕袭来,而词语的秘流弯弯曲曲的渗入肌肤,整个人被美妙的词语撑得似乎要爆炸,要蒸腾,要随着浪尖高高地飞起来。小说中的人物也如海浪一般,一个个排浪而起,一个个随浪而逝。整个小说确如海浪。美得令人无法呼吸。

《达洛卫夫人》被称为“一天写尽一个女人的一生”的一部奇作,很多国内的评论大咖,都看重她作品中表现的两个对比的阶级,上层阶级下层人性的扼杀。而我更喜欢的是“达洛卫”夫人本人的内心独白。她选择了自己认为合适的丈夫,无情的抛弃了自己多年的恋人,她过着雍容华贵的生活,有一个水仙一般的女儿,经常举办一些“大场面”的晚宴或者舞会。多少年来,她喜欢这样的生活,但是二十年后的一天,当年的恋人彼得突然出现,她的女儿伊丽莎白被一个相貌平庸却笃信宗教的女子吸引。面对这些,她的内心开始翻腾。沉湎于一种虚荣空虚热闹的生活里,明明知道单调无聊,却无法挣脱出去。恰如在晚会即将结束,传来了那个男人自杀的消息。她的心灵似乎与之息息相通。然而不同的是,对方已经永远的摆脱了。而她恰如一个溺水之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溺水,徒然地挣扎着,却无法跳出漩涡,尽管,她清楚地看到堤岸就在身边。

生活中,我们与达洛卫夫人何其相似!当我们在生活之河中游来游去的时候,我们已经成了现实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时有突围的壮想,但却已经失去了突围的力量。在生活的浊流中,不知不觉,我们被同化,被异化。偶尔昙花一现的清醒,往往会深深刺痛麻木的触角。

相比较而言,《到灯塔去》更为成熟。她的美已经不是《海浪》唯美辞藻给你的惊喜。而是人物的精神与灵魂。《到灯塔去》的女主人公是一位风韵犹存的贵族夫人。她是理性的美,温柔的美,她的目光总是悠远而深邃,她以自己的努力在重建家庭孩子朋友之间的秩序。总想让一切都好起来。但是,在所有的愿望还未及实现的时候,她猝然死亡。她所构建的家庭秩序散了,她撮合成的爱情也死了。她希望的一对人并没又走到一起,她最心爱的儿女死了。围聚在她周围的一切瞬间散了。就连她的愿望”到灯塔去“也没有实现。然而,多年以后,虽然屋子锈蚀,花园荒芜,但是,世界和平了,昔日的人们又一次回到了这所摇摇欲坠又存留者他们很多记忆的地方。丈夫带着孩子们去灯塔,那一幅多年没有画好的画儿也画完。

在一个混乱的世界里,一个人想要构建一种秩序终归是要失败的,但是,任何一个人的努力都会留下灯塔一样的光芒。即使多年以后,它也是一种力量,召唤着人们勇敢的去探索去尝试,勇敢地去生活。

只要心中有一盏灯塔,只要灵魂里的灯光不熄灭,人终归会迎风破浪去追逐。

伍尔夫的作品是一束高贵的百合花,散发着永久的馨香。作品中看不到污泥浊流,看不到残酷的现实。越过了人性最底层的需要,直接触及到人性最隐秘最幽微之所。她的作品,她的文字,犹如深谷幽兰,静静地开,静静地败。这让我想到了王维的一首诗《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你看与不看,她的文字都一样的美,因为她的存在就是一种芬芳。王阳明说:”你不看此花,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与你一时明白起来。“但我却想说,伍尔夫的作品。你不看她,归于沉寂的是你,你看了她也未必和她一样明白起来。她自有明艳,自带芬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