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萨之行三:布达拉宫

 王侠一家家外不 2023-09-28 发布于陕西

在拉萨十日,去了布达拉宫三次。第一次是白天,下午无课,我和周老师同行。我们乘坐20路公交车到达那里。进入布达拉宫,需要身份证安检,人群熙熙攘攘,吵吵闹闹。但是,一抬头,蓦然看见,我一下子停住了脚步。一股清凉的感觉,像涟漪在心中荡开

  抬头仰望,那高高的白色宫殿,红色楼房,似乎矗立在云海里。因为天稍微有一点阴。宫顶上云气缭绕,如天宫。站在那里,静静地仰望。我不禁想,是谁在几千年就具有如此巧妙的构思?是谁,在几千前就具有如此大的智慧?又是怎样的一群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建造了如此雄伟壮观的宫殿寺庙?这白色的象征着纯净的巍巍宫殿的一砖一瓦,曾经凝聚着悲伤还是幸福?秦朝有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唐朝的吐蕃会不会也有此类悲伤而美丽的故事?是怎样的爱情促使年轻英俊的松赞干布 ,为自己心爱的女人在这高山之巅建立宫殿,他是想用雄伟高大的宫殿来表示爱情的伟大还是想用1000多间富丽堂皇的宫室来表达爱的珍贵与圣洁抑或是为了向大唐王朝表示自己对公主的礼遇?或者他只是为了心爱的女人在思乡心切的时候,能够倚窗遥望 以寄相思!

  一千三百多年前,当文成公主受命去吐蕃和亲,她是否想到自己成就一份传奇而美丽的爱情故事?她是否想到这份因政治而起的婚姻,竟然永恒在中国历史的时空里至今以一座万人敬仰的宫殿的形式活在雪域高?也许,历史的必然里充满了偶然,而这偶然却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相传文成公主一行行至青海玉树,松赞干布亲自在此迎接等候,他们在此度过了洞房花烛夜, 也在此居住了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里 作为大唐宗室之女的文成公主并没有下嫁的倨傲,也没有贵族之女的娇气,而是走入民间,教当地人们种植油菜红薯土豆玉米小麦,教他们医术,解除他们身体的病痛,传授佛教思想,安抚这些在生活的苦难里挣扎的人们据说,文成公主离开玉树的时候,人们夹送别,并在她走后,建立文成公主庙,年年烧香,为她祈福。据说,文成公主到了吐蕃,即今日拉萨,就开始将土豆油菜玉米,小麦等种植技术给当地人,小麦怕寒,经过变异,就成了今日的青稞。文成公主笃信佛教,她建立了大昭寺小昭寺供佛,时至今日,这两座寺庙,还香火不断,朝圣者络绎不绝,一直从唐朝走到了今日。只不过,往昔的朝圣路上开满了圣洁的雪莲,而如今,雪莲大多枯萎,朝圣的路上,增多的是俗人匆匆而又轻浮的步履。这些人或内心蒙尘,或丢失了自我,或跌跌撞撞,或战战兢兢,或百无聊赖, 或腻味平淡,们从天南地北潮水一般地涌入西藏,涌入拉萨,是想要用雪域高原的千年积雪洗净自己的灵魂,还是想在布达拉宫寻找遗失的梦想或爱情,或者想在大昭寺,点一盏酥油灯,照亮前行的路,驱赶内心的黑暗与眼前的翳障,或者只是想徜徉在山水奇观里,感受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简单干净?抑或只是想做一个行者,一心一意,带着某种只有自己才明白的憧憬上路!

第二次看布达拉宫是晚上,白天偶遇了老同事夫妇,我们一起吃过晚餐,我和老师步行到布达拉宫。夜晚的布达拉宫与白天不尽相同,更与我的想象不一,久居西安,未见夜幕下的布达拉宫,我想象它应该与夜晚的钟楼一样辉煌庄重或者如大唐不夜城一般富丽堂皇走近了,才发现黑色的天幕下,布达拉宫像一位沉静而神秘的女神,静立于天地之间,白色的墙体,红色的屋顶,在黑色的天幕下,更显其白,更衬其红。广场上人来人往,欢声笑语,人们在布达拉宫广场做着各种姿势,拍照留念。我拍了几张夜景,就静静地坐在广场的椅子上 不用抬头,就能看见布达拉宫。她似乎也一样,用沉淀千年智慧的眼光读着我,读着来来往往形形色色的人们。我在想,人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有几人静静地仰望?又有几人试图读懂 ,感受?人们把自己与这座象征着爱情永恒,孕育了西藏佛教的巍巍宫殿放在一个画框, 是想证明自己曾经来过,还是想借物的永恒而永恒自己?没有用心灵去感知走过的路,翻过的山,渡过的海,即使走过千山万水,又能看见什么?

“布达拉”是梵语“普陀”的音译,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相传,五世达赖喇嘛在“红宫山”旧址上,重新修建,并命名为“布达拉宫”并在此修行。从此至1959年,布达拉宫一直是历代达赖喇嘛进行政治、宗教管理的地方。五世达赖喇嘛一生勤奋好学,对梵文、诗学、医学,佛教哲学等学科都遍访名师学习,造诣很深。他勤于写作,酷爱艺术,撰述颇丰。青年时期,遍游各地,中年后,行动不便,专心写作,闭关修行,门徒数以千计。历遍千山万水,最终选择潜心修行,无数的风月,已在眼里;无数的沟壑,均在心中,看遍外部的世界,人最终要回归自我,因为外部的山水,只要驱车即可领略,而内心的风景,需要静中观照。

很多时候,我们匆匆上路,翻过一座又一座山,看过一片又一片海,与天上的云朵偶遇,与林间的清风相识,与路上形形色色的陌生人相遇,其实,也是在修行,修行就是经历,经历是最好的老师。今天,夜色苍茫,我静坐这里,想着布达拉宫的往昔今朝,看着布达拉宫周围水流一般的人群,想自己人生的取舍得失,也是修行,因为在这里,我偶遇了自己。

第三次去布达拉宫,也是夜晚,老同事告诉我们,布达拉宫最美的风景在后面公园的倒影里。怀着将信将疑的心理,我们进入了黑乎乎的公园,公园里行人稀少,有几个跑步的当地人告诉我们,在河堤上能看见布达拉宫的倒影,我们走过去,在堤岸上起立蹲下就是看不见传说中的倒影,在我选择趴在地上再试一下的时候,我把相机对准了湖面,发现了寻寻觅觅而不得的倒影。背着光的布达拉,在周围暗淡的灯光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神秘,就像一位包裹着纱巾,只露出一双忧郁大眼睛的美丽姑娘,它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人的眼睛吗?然而水中的倒影却像是一个瑰丽的梦境,像仓央嘉措的一生,表面上有万人之上的权力,令众生羡慕,但实际上,并无实权,仅仅是一个傀儡,正如他的诗歌写到:“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权力、爱情,道规、自由,一场阴谋,成就了他,也败坏了他,使他成为最不幸的人,也成为了时间幸运者。在众多的喇嘛中,他在尘世的记忆里永垂不朽,他的诗歌令后世的少男少女们痴迷,“一个人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不知他,当年是迈着怎样的步子,走过拉萨的街头,走过灯红酒绿的街巷,把沉重的痛苦宣泄在爱情的怀抱里。他是否知道,在那个他曾经约会情人的咖啡屋里,今日咖啡依然留香,但爱情已经消散殆尽。

“假如真有来世,我愿生生世世为人,只做芸芸众生的一个,哪怕一生贫困清苦,浪迹天涯,只要能爱恨歌哭,只要能心随所愿”这是他在人间的绝唱,这些至今跳动的字符,闪动着爱的灵光,只是当时的仓央嘉措是否明白,他的愁苦是吃饱了肚子的人对于远方的渴望,还有很多人羡慕他虽然并无实权,但却无比光耀的生活。修行在人间,历情,历财,历色,看透了人间,接受了世界的本来面目,热爱它,以归属于它而心存欣喜,最终才能修行圆满。我不知道,仓央嘉措是否在离开人世间的时候,像黑塞笔下的悉达多,在历尽人间情色与爱恨之后明白“生命即是痛苦”“人应该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屈从任何外力的驱使,并等待觉醒那一刻的到来,这才是善的和必要的行为,其他的一切均毫无意义。”站在拉萨的静夜里,凝视布达拉宫的背影,我不仅想:也许他的不参悟正是一种幸运,是历史的幸运,个人的幸运,也是芸芸众生的幸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